魔蝎小说 > 古代言情 > 长命女 > 第171章出乎意料..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今年的新年京城热闹非凡,“新桃换旧符”的感觉分外的强烈。黄赞休致,高兴的人比难过的人多。黄赞确如梁玉所言,在中枢将近二十年,门生故吏颇多。然而他近来“涤荡暮气”得罪、惊吓到的人更多,感受到他威胁的人多半非富即贵,他一旦去位,京中贵人还是高兴的。


    司空府里尤其热闹。多少人因为“圣人念旧”而给梁玉写信,希望她也能出一把力,都碰了软钉子,最后还是萧度这个新上任的御史中丞出手结果了“黄鼠狼”。怎能不往萧府凑呢


    正旦之前,萧司空与大长公主也回到了司空府,萧家的人真正全部聚齐了,还饶上一个袁先。


    袁先拜见了两位尊长,萧司空与大长公主都很高兴。大长公主对袁先格外的好,比对女婿还要。袁先道“岳父岳母待我如己出。”


    大长公主还嫌弃他身上的衣服“太素”,命人“去来了我的箱子,把那件貂裘拿来”


    萧弗道“阿婆,亲孙子在这里”


    大长公主将一颗果子向他掷去“赏你了”


    惹得哄堂大笑。


    袁先也明白这不是谦让的时候,笑着接过了貂裘,对萧弗道“承让,承让。”


    一室的快活。


    待袁先、萧弗等小辈退出,萧礼兄弟被萧司空点名到书房,气氛又是一变。


    萧司空表情凝重,将儿子们挨个检视,儿子们都肃立。萧司空叹了一口气,道“这群家伙,是要把我们放到火上烤啊你们还自己架子上爬”


    萧礼萧度辩解道“阿爹,不招人妒是庸才。锥入囊中,必有出头的时候。三郎是御史中丞,有非法乱纪之事,他如何不能参呢所谓威望,不过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何能够避免呢”


    萧司空的表情没有放松,对萧礼道“无功不受禄,受禄必有功。先给你的,也是要你还的哎,这般抬举,终非吉兆。”


    萧绩比他的兄弟都活泼,先回了萧司空一句“阿爹,我觉得大哥说的对,远谪的丧家犬但是门庭冷落了,那是好事吗”


    萧礼呵斥道“你少说两句听阿爹的教训。”


    萧司空长叹一声,问萧度“你怎么说”


    萧度道“我是想,黄赞闹得也够大了,难道真要闹到无法收场想来那也不是圣人所乐见的吧”


    萧司空轻笑一声“怎么弹劾他什么还是你精心挑选的吗”


    哪个御史写弹章前不想清楚了啊


    萧度点点头。


    萧司空欣慰地道“长大啦”又说次子,“你呢想明白没有”


    萧绩茫然地问“怎么三郎还有盘算”


    没想到最蠢的居然变成了老二萧司空怒道“你竟然还没有长进吗你,告诉他”


    萧度平静地面对父亲的手指,看了一眼才转来头来,对萧绩道“二哥,我们也要为圣人着想。”


    萧绩道“为圣人铲除奸佞,不就是我们在做的吗”


    萧度道“侍中是先帝老臣,且有功于圣人。若其不得善终,青史之上,圣人是什么评价”


    所以要为圣人保全黄赞,至少面子上要过得去。如果圣人面子不保,谁让他下不来台,他就得让谁从台子上大头朝下倒栽下去,保管摔出脑浆那种。都撕破脸了,还想有什么好看的收场吗


    黄赞懂了,所以主动请辞,也算保住了晚节,虽然不是很完美,到底没有死的太惨。谁要是因此想乘胜追击,痛打落水狗,那是自己找死,也是帮黄赞的忙了。


    萧绩眨眨眼,想了一阵才明白。惋惜道“便宜黄某人了。”


    萧司空道“再参他才是便宜他了三郎令我欣慰,”接着叹息,“当年与黄侍中勠力同心之时,何曾想过有今日呢”


    一句话提醒了萧绩,当年对付“四凶”、扳倒杜氏、赵氏的时候,黄赞也是盟友的。十年过后,物是人非。萧绩也安静了下来“是啊”


    从此,萧府一整个新年都很安静。这种安静不是表面的,表面上,一家团聚热闹得紧,大长公主生性就爱热闹,连日饮宴不断,京城百戏班子只要有名的都被司空府订过。内里确安静异常,萧司空装聋作哑,对朝政的话题只字不提,还亲自去黄赞府上拜访,当萧度弹劾黄赞的事情不存在。


    黄赞起先一腔雄心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还觉得自己是那个“涤荡暮气”的人,被现实打醒之后才发现,对家不是待宰的羔羊,也有一点灰心。恰女婿来劝,宋奇给他剖析利弊,劝他“即便是父子也未必能够如一人,何况您是以臣使君圣人大政方略不变,若岳父仇人太多不利大政,则”


    黄赞当时大发雷霆,冷静下来才觉得宋奇说的有理。桓嶷是君他是臣,从来只有臣为君赴汤蹈火,岂能要求君为臣不顾一切我是为圣人黄赞这样告诉自己。他先称病,再休致,勉强让自己觉得找到了过得过去的理由、面子上过得去了。


    桓嶷则给足了他面子,且也尽力维护了他。黄赞心气暂平,涵养也回来了,正旦时,桓嶷依旧给老臣做脸,黄赞排位还是在前。


    朝贺之后,黄赞即决定著书立说,将自己的文集攒一攒。翻不几篇,想自己一介布衣从政至今,从执政位置上全身而退,也算不错。又萌生写个回忆笔记的想法,裁开纸,才写了句“某生于东郡”萧司空到了。


    黄赞已平复的心情又倒腾起来,把文稿看了又看,告诉自己“你都已经休致了,他也早就休致,别再节外生枝。”才平静地出来见萧司空,也当成是自己因为抱病主动休致而不是吃了萧度一记冷箭。


    两个休致的执政见了面,萧司空一派从容,黄赞看到萧司空缓步前行的样子,忽然觉得前尘往事也没有什么值得计较的了。我们都老了,他休致的时候又是很甘心的了么


    两人的会面出奇的平和,谁都没有提这二年京城的风云变幻,只把酒言欢,回忆当年携手合作的事情。萧司空探出黄赞没有想反扑,黄赞也发现萧司空没想赶尽杀绝,都放下心来。


    萧司空戏言“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你我历经波折,方有今日安乐。”


    黄赞也笑道“正是,正是谁若能再给我一波折,我才要谢他”


    萧司空心道先帝朝,当他是先帝的马前卒,到今日才显出他的气度来啊他是看明白情势了。


    黄赞放开了也明白他权倾朝野,并非只靠结党。


    两人相视而笑,颇有些一笑泯恩仇的意思。


    萧司空拜访黄赞,慎重一点的人都改了态度,决定观望一下。更有一些明眼人在萧司空拜访之前就看出了情况,早就将黄赞放到了一边。然而世上并不都是聪明人。


    还没出正月,就有人比照着萧度群弹劾的内容,进一步发挥,再参黄赞。黄赞的仆人仗势欺人,强买强卖侵吞天地,黄赞的门生故吏贪墨渎职,等等等等,直将黄赞日说成个祸国殃民的总头子。


    桓嶷览章大怒“黄赞是先帝简拔、我重用的执政,他若是奸贼,我们难道是昏君吗”


    一看上书的还不是御史更是生气“查他”


    黄赞执政做过些公器私用的事情,这个桓嶷知道,但是把黄赞说得这么过分,桓嶷第一要怀疑上书者的人品。尤其还是在正月里,竟然不让皇帝过个舒心的年,真是太没眼色了


    行要涤荡晦气那就一起涤荡好了桓嶷一道勅令下去,大理寺与御史台都忙碌了起来。萧礼早有心理准备,费燮又是黄赞的学生,没有一个推脱的,一个刘建想息事宁人也是力不从心。


    没到二月,黄赞毫发无伤,桓嶷还手书安抚黄赞,上书参他的人却被远远打发到了两千里外当司户参军去。


    进入二月,关于更换执政的风波终于平息下来。桓嶷每半月请黄赞入宫一次,向他咨询。连带的,萧司空也没再去汤泉宫,每每与黄赞同时入宫。两人很有默契地都没有提醒桓嶷再添一个执政,政事堂由纪申为主、陆国丈为辅,倒也运转顺利。陆国丈不喜欢黄赞,对纪申却佩服得紧,几乎不曾反对过纪申的意见。朝野又是一派和谐的景象了。


    袁先往老宅写的家书也渐渐由厚变薄,疾风骤雨都由黄赞干完了,确乎没有什么大事了。唯一重大的事件就是从萧容处听来的大长公主想为萧弗求娶阿鸾。


    “倒也门当户对。”杨夫人中肯的评价道。她不似婆母刘夫人经历过袁家颇风光、参与朝政的时代,也不像儿媳妇梁玉那么搞风搞雨,性情虽然柔韧,对朝廷大事的兴趣其实不大。倒是对交际联姻还能点评两句。


    此时,她正与梁玉、林犀的母亲一起闲聊。随着春季的到来,袁府的孝期进入第三个年头,再几个月就要回京了,杨夫人对京城的消息渐渐关心了起来。梁玉念及刘夫人在世的时候,刘、杨二夫人婆媳时常形影不离,也刻意效仿,虽不能做到她们的样子,每天还是要抽空陪伴。杨夫人对林犀的母亲印象颇佳,认为林犀的母亲是个“良母”,品德好了就不大计较出身和文辞,也与林犀的母亲一起说话。林犀的母亲很少对“贵人的事情”发表议论,是杨夫人最好的听众。


    林犀嘴严,很少对母亲说袁府的事情,读的信只字不提,邸报里有有趣的内容时才会说给母亲解闷。林母对朝廷大事处于略知一二的状态,对“贵人阴私”则一概不知。杨夫人现在说什么,她就听什么,只有一个想法萧家公子娶公主,不是很自然的事情么世人大概都是这么个看法,萧家当世名门,配得上公主。


    梁玉也是这个看法,少年少女她都见过,外形上一对璧人,身份也合。不过还要看阿鸾愿不愿意。如果她另有喜欢的人,纵使是大长公主,三郎也不会答应的。


    这一点梁玉还是有信心的,桓嶷对阿鸾的关照,或者说对仁孝太子的感情是经得起考验的。梁玉还知道,桓嶷心里有个执念把仁孝太子追尊为皇帝。这个心愿不了,他会一直惦记着。


    皇帝都能给了,何况一个驸马


    但是梁玉对杨夫人还是回答说“是啊,亲上做亲,知根知底。萧府从来没有挤兑过公主。”


    杨夫人不禁莞儿“对,没有挤兑过。哪个无法无天的敢这么干呢”


    顿了一顿,杨夫人又说“美娘与丰乐公主同年,公主的婚事又这许多人操心,美娘只有我们了。依着我,你们把心思且往美娘身上放一放,女孩儿的青春最是耽误不得。”


    梁玉道“我想等回京以后再看,那时彦长起复的事也定下来了。”


    杨夫人道“不错,京城公子多。”


    梁玉笑而不语,美娘是个有主意的姑娘,终身大事还是问问她自己。不愿意就算了。然而杨夫人说的也对,年纪放在那里,如果想成亲,最好现在就开始准备。当年给梁芬出主意找新科进士的法子忒妙,看桓嶷今年又下令开科举,就知道桓嶷对科举很重视,以后进士科必然会越来越贵重。能每年都取进士,实在是一件好事,要不多久,天下人习惯了这种取士的方式,风气必然会因之改变。


    梁玉思绪乱飞,一路飘到了京城,却不知桓嶷现在并没有在考虑科举的事情那得过几个月才开始。


    两仪殿,桓嶷召集了前后两届的执政密议,一边还饶上一个鸿胪寺卿。在皇帝与执政的围观之下,鸿胪寺卿介绍情况也说的磕磕巴巴“自天命可汗暴毙,他的五个儿子互相攻伐,于今已有近二十年了。遣使来的是第二子与第五子的部族”


    这就是一个复杂而不婉转但是血腥的故事了,先帝登基之初,跟老太尉窝里斗,当时来捡便宜的就是那个天命可汗。先帝委曲求全,装了好几年鹌鹑。生聚教训以后,反手打翻了天命可汗,天命可汗一死,子孙内斗,边境的威胁也就解除了。五个儿子分做五部,互相打个不停,自己搞合纵连横,一会儿你跟我好一起打他,一会儿我跟他好打你,互相捅刀绝不手软。


    当时是萧司空当政,所以他被请了回来。


    到先帝末年,桓琚调整边将,黄赞是先帝心腹,所以他也被请了来。


    萧司空认为“蛮夷无信,重利轻义,不可轻信。”挑拨人家兄弟相争就有他的功劳,所以他知道的很清楚。诱之以利,无往不利。萧司空不大瞧得起这些人,但是又承认,这些人如果抱成一团,会是非常大的麻烦。


    黄赞也说“边境久无战事,张轨等老将渐次凋零。先帝调稳重擅守者为将,不宜兴边事。”先帝为了儿子不吃骄兵悍将的亏,通通给他换了顺手的人,一片爱子之心。但是需知乡下有一句老话“有脾气才有活”,天才总是有各种怪癖的,反过来说虽不对等,也有一定道理过于听话老实的边将都不怎么能打,守成有余,开拓不足。


    所以趁势吞并是不可能的。


    纪申早就给桓嶷进言,不要兴边事,与萧司空、黄赞是一个意思。陆国丈也不是热血青年,默认了附议同僚。


    桓嶷眉头微皱,道“好吧,这两部又怎么处置兼收恐怕不妥。”


    当然是不妥的直接派人手是治理不过来的,对家也不会答应。进贡也不认真贡,偶尔还要过来骚扰讹诈一下,还是让他们打一打的好。


    鸿胪寺卿小心翼翼地道“据说,他们攻伐近二十年,如今只剩下这两部了。”其他三部都被吞并了。


    纪申厉声道“怎么不早说如今情势如何”


    鸿胪寺卿脸色很苦,因为边患解除了,朝廷重心不是他们,这方面就不大留意。且相隔甚远消息不很通畅,对方也似乎有意隐瞒,导致他最近才知道。


    部族互相并吞不是好事


    鸿胪寺卿小心翼翼地道“左部势大,右部稍弱。”


    桓嶷与执政同时有了主意扶植右部君臣交换了一个心知肚明的眼神,一瞬间,仿佛还是桓嶷才登基的时候,没有任何的阴谋芥蒂。


    桓嶷笑道“右部可汗所请何事”


    鸿胪寺卿道“左右两部都求册封,开榷场互市,求娶公主。”


    桓嶷挑挑眉“他们好大的脸面已经能看到奈何桥了,还想做驸马”


    就是不许公主了鸿胪寺卿继续请示是否册封,开榷场。桓嶷目视萧司空,干这个缺德事萧司空最熟。


    萧司空笑道“当然要一视同仁,都开,都册封。”但是册封什么就有说法了,萧司空建议,给右部封高一级,左部低一级,因为右部是天命可汗第二子,居长,左部是第五子,为幼。哥哥比弟弟封号高,差别对待有理有据。榷场的数目也是右部多。


    做出决定之后,君臣又是回心一笑。这笑容里就多了一点紧张,毕竟五部混战比两部分裂要容易对付得,如今只有两部,一不小心让一个吞并了另一个,立时就是一场祸事


    桓嶷指示纪申亲自负责此事,而非交给鸿胪寺卿安置使者。


    纪申也是初次理会这么大一桩公案,不由格外上心。先请教了萧司空,继而拜访了黄赞,接着往张轨家里找他旧日行军地图,又往鸿胪寺等处找档案,最后命人去西市寻找番商。将情况重新摸了一下,纪申才做出最终的方案。


    册封等事依照讨论,榷场是他重新筹划的,数目上做文章太显眼,纪申将榷场数目订得双方相同,而在互市章。限制盐铁茶等的输出,鼓励奢侈品的输出等等,务必弱化左部,同时鼓励购买战马等。又私下允许右部购买粮食、药物,十足的拉偏架。


    两篇册封诏书却写得花团锦簇,看起来一视同仁,偏心也偏的大义凛然。


    两部的使者都面带喜色地接过了诏书,桓嶷与执政们也笑得十分和气。桓嶷命鸿胪寺设宴款待使者,派员送他们出京,将桓嶷慰问的诏书宣示给两部可汗。


    邸报登载了这个“万国来朝”的好消息。


    孰料两个月后局势急转直下,五月末,派出去的使者一前一后狼狈地逃了回来。


    桓嶷简直不敢相信他的耳朵,重复了一遍“什么叫两个月前左部可汗袭杀右部王庭”


    使者一路狂奔,澡也没心思洗,蓬头垢面地伏在阶前,道“他派出使者朝见陛下之后就点兵突袭使者尚未进京他已杀死了右部可汗,右部可汗的儿子出逃,臣等将人带了回来。”


    其实是骗,右部王子四下逃窜遇到了使者。使者在根本不知道朝廷会怎么做的情况下,仍然先对右部王子许诺“圣人一定会为你主持公道的。”将人骗了过来。


    右部王子抵达京城,上书乞师。


    桓嶷紧急召见执政,询问有何对策。纪申也很恼火,仍然冷静的表示“仍需扶植右部。”右部王子还在手里,不用可惜了。且不给左部找点麻烦,鬼知道左部会对天朝作什么


    萧司空则建议双管齐下“除此之外尚需备边,臣恐左部之势已成,右部难当。”


    桓嶷采纳了萧司空的意见,一面派人册封右部王子,送他回去召集旧部,派精干官员随右部王子北归。一面下令边将整肃军纪,边地加强警戒,清点粮草等。


    又下诏问罪,质问左部可汗弑兄之事。左部可汗的使者是尾随右部王子而来,就地从追杀的将军转变身份做的使者。文书是没有的,但是自认自己有理,他只认自己的道理“弟弟不如哥哥高,叔叔用比侄子高吧”他为自己家可汗争起了名分


    桓嶷气结然而现在他自保有余,却无力出击,比他爹当年的情况好些,却又面临着更险恶的局面此时不管右部,就是要看着左部一统五部,到时候就没现在这么轻松了


    桓嶷再次召见执政,最终决定,给右部加筹码。选宗室女册封公主,下降右部王子,册右部王子为可汗。


    京城的氛围顿时紧张了起来,宗室里很多人颇为不安,战争理他们很远,下降离他们很近。这一走,就是生离死别。


    此时,桓嶷收到了一封上书丰乐公主自请出塞。,.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