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蝎小说 > 百合耽美 > 年贵妃的悠闲生活 > 第三十五章
    康熙看着众皇子就这么消消停停, 体体面面的把事情给了结了, 心里很高兴, 感觉特别欣慰, 证明他的儿子们个个都很明事理, 这是他的精心教导的结果,他觉得自己花在众皇子身上的心思没有白费。

    康熙非常重视皇子的教育问题, 他幼年时皇父顺治忙着跟董鄂氏谈情说爱,根本无心、也无暇顾及他,没有给予过他半点关爱,他日夜苦读,四书五经倒背如流、累的咳血,就为了得到皇父一句夸赞。

    可惜顺治满心满眼都是董鄂氏, 对于他这个儿子看都懒得看一眼。甚至在董鄂妃生下皇四子后, 对着满朝文武宣布"朕之第一子。"他永远都无法忘记那时候小小的自己究竟有多绝望。

    因此在他自己做了父亲后,哪怕前朝事务再忙,他也都要每天都抽出时间一一过问诸皇子们的功课,平日里他虽然有些偏心亲自养大的胤礽,但是他自认为从来没有疏忽过任何一个儿子,他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康熙都不曾缺席。他尽可能的做到了自己当年许下的誓言"尽最大可能做一个好父亲。"

    虽然这两百万两白银比起整个国库亏空不过是九牛一毛,追缴欠款只不过迈出了第一步,真正宗室、勋贵, 大臣他们借走的才是大头,可他心里还是很高兴。

    有了从皇子身上开刀的先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威慑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最起码让他们意识到,这回是动真格的了,欠国库的银子不还是真的不行。

    于是开始有人还银子了。率先带着银子去户部销账的那都是众皇子的铁杆心腹,他们的主子都麻溜的还银子了,作为心腹的他们自然也得紧紧跟随主子的脚步,总不能给自家主子脸上抹黑吧?

    有了带头还银子的,那些满腹牢骚、拍桌子骂娘的官员们坐不住了,一个个开始出门打探别人是不是都已经开始还银子了。

    要账五人组去的第一站是宗室皇亲国戚那里。都是一家子骨肉亲戚,有的甚至是他们的长辈,因此四阿哥和八阿哥登门时也是相当客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以多袭一代爵位做引诱,宗室这里半个多月的功夫就把银子给还齐了。

    家家凑钱还银子那些日子里,黄带子、红带子们再见面第一句,都变成了"你家欠国库的银子还了吗?"

    大部分都会说:"还了呀!怎么你家还没还吗?哎呦,赶紧还吧,你知道那谁谁谁吗?他家欠了国库几十万两,拼拼凑凑好些天了银子还不凑手,你家不会也凑不够银子了吧?不会真的这么惨吧?要不,兄弟借给你几两?"

    这些主儿哪个不是人五人六,要面子的?他会承认自家银子不凑手?砸锅卖铁也得还,大不了勒勒裤腰、咬紧牙关呗,他们这些人丢了面子那可是比丢了命都严重。@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那么自觉的,有些人就仗着祖辈是曾跟随太宗皇帝打江山的功臣,硬是拖着不还,还有的老臣倚老卖老,天天跑到康熙的乾清宫去哭诉、去告状。

    对于这样难啃的骨头,就要一一登门拜访了,首先出场的是四八组合。四阿哥负责冷脸催缴欠款。如果不还,后果能说多严重,就说多严重。等到把这些人吓唬个半死之后,就该八阿哥出面安抚了。总之一句话俩人轮番上阵,能唬能吓、能哄能骗,直到把银子要到手为止。

    一般稍微要点脸的人家,这样的阵势来个两三回,基本就撑不下去了,大多数人都会乖乖的还银子,以求这俩瘟神赶紧离开,实在凑不齐的,就哭求他们多宽限几日,砸锅卖铁也能把银子给凑齐了。

    但凡事都有例外,也有那死不要脸的、要钱不要命的,这时候就得终极武器九、十、十四阿哥上场了。俗话说得好,打蛇打七寸,他们出场前会派人仔细调查这家的情况,具体到府上养着几个小妾,每个月胭脂水粉、金银首饰花了多少,有没有贪赃枉法的行为……

    基本上他们这样查了底朝天之后,发现这些官员欠国库的钱其实根本就不必还了,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够他们抄好几次家了,于是他们仨从奉旨要账变成了奉旨抄家,这样传来传去,就变成了谁敢不麻利的还国库的欠银就抄谁的家,这样一来,那些拖着不想还银子的大臣们,还银子的速度别提有多快了,唯恐慢了一步,就被三个阿哥奉旨抄家了。

    被抄家的倒霉蛋中就有贾家,贾家就跟个筛子似的,九阿哥派人一查一个准。

    假正经那已经干了几十年的工部员外郎,这回是彻底丢了。贾赦的爵位也给抹了,王氏也不用整天惦记来惦记去了的。史老太君教子无方被皇太后下懿旨训斥后,收回了超品的诰命。宁荣街的国公府自然是没法继续住了。

    刚搬家不久,王夫人放高利贷东窗事发,和假正经一起被流放三千里。康熙仁慈,看在已故贾代善的面子上,虽然抹了贾赦的爵位,却也给贾琏安排了个无关紧要的差事,这家伙摇身一变,接了假正经原本耿耿于怀的工部员外郎。贾赦被贬为庶民,嫌丢人,整天窝在院子里。

    在四阿哥府上做侍妾的贾元春也受了家族的连累,四阿哥对贾家深恶痛绝,自此后她费尽心思,都没有再得宠过一天。

    对面宁国府的贾珍和贾蓉父子俩那是坏事做尽,打了板子后又被流放了。史家兄弟急流勇退,算是勉强保住了身家性命。

    王家大家长王子腾病死在任上,王仁很快败光了家产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赫赫扬扬的金陵四大家族转眼就去了三个,薛家的生意早就落败了,不过薛潘倒是因此捡回了一条命,被吓破胆的薛潘带着老娘妹妹回了金陵,后来娶了金陵一白姓富商的女儿,薛宝钗嫁给了盐商颜家,日子倒也过得很是平顺。

    等到国库的欠银收缴的差不多了的时候,胤礽又给康熙上了一道折子,里面详细的阐述了国库的具体管理事宜,康熙看了之后觉得挺不错,于是在此后的很多年户部一直都由四阿哥和九阿哥二人掌管。

    国库的银子允许官员借用,但是借用得打欠条,跟以前不同的是,欠条上除了写清楚金额和借用的时间外,还得标注清楚什么时候还,怎么还。

    一般期限有三个月、半年、一年的,超过这个期限需要支付百分之一的赔付款,就相当于咱们现在所说的利息。超过期限一个月者先催促后警告,三个月以上不还者,直接罢免所有的官职,或者是抹去一切爵位。@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这样的规矩制定出来后,敢去国库借银子的人越来越少,没事不借、有事少借,能不借就不借,万一借了还不起,官位都得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众皇子差事办的漂亮,康熙很满意。康熙满意了,就觉得儿子们都大了,爵位是时候动一动了,尤其是十二阿哥他们都开府好几年了,还顶着光头阿哥的身份,实在是不好看,于是康熙来了一次大封皇子,正好也算四阿哥他们圆满完成差事的奖励。

    于是,众皇子们的爵位基本上都升了一级。直郡王成了直亲王,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皆为郡王,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都是贝勒,十二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为贝子。

    对于这一结果十四阿哥是极为不满意的,追缴欠款时他也是出了力了,凭什么老九和老十都封贝勒爷了,他就是小小的贝子?他不满了能干什么?进宫找他娘德妃哭啊!

    可分封皇子这样的大事,找德妃哭诉也没什么用。康熙做出的决定,任何人都改变不了,十四阿哥胤祯在永和宫里哭了一通也是于事无补,只能捏着鼻子认命。不过在心里却恼上了康熙,认为他偏心,却不想想比他年龄稍大的十二阿哥和十三阿哥也只是贝子。

    德妃心疼十四阿哥胤祯受了委屈,在四阿哥夫妻俩来请安时,就跟四阿哥说,让他往后有什么事,不要光胳膊肘往外拐,要记得提拔他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四阿哥对于她的偏心早已习以为常,对于她的无理要求向来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她爱怎么说怎么说,自己愿不愿意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康熙封十四阿哥胤祯为贝子是有原因的,一来刚开始诸皇子们还银子时,只有他明明手里有银子,还耍小心眼,总想着让别人替他还,康熙嫌弃他小家子气,看不上他。二来是追缴欠银抄家时他没少中饱私囊,康熙只是懒得追究他,但是从这些事情上,康熙觉得他没出息、小家子气、不堪大用。也不知道十四阿哥知道康熙对自己的评语后,会不会后悔他曾经做的这些事情?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