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蝎小说 > 百合耽美 > 佳人在侧 > 第42章 织网.
    身边的丫环都在为他操心,余盛仍然对自己的处境一无所知。他现在更担心的是,要是阿静姐姐记仇了怎么办?


    真是恨不得一直跟在元峥身后,好好跟她道个歉,争取获得原谅。


    余盛小心翼翼地观察了两天,见阿静姐姐每天都准时到书桌前看着他写字,好像没有躲开他的意思。余盛试着跟“阿静姐姐”搭了几次话,发现她不冷不热的,态度不太亲近但也好像没有很排斥。


    余盛给自己在心里比了个“v”,认为情况还没有很坏。


    他一旦放松下来就要作夭,这一天,元峥又到了他的书桌前。余盛开口前先堆好了笑,仗着自己现在还是个宝宝,故意奶声奶气地说:“阿静姐姐”


    六岁的男孩子,不用故意他也很奶,一故意就有点小猥琐,元峥沉默了。


    余盛又叫了一声:“嘿嘿,阿静姐姐”


    这个“嘿嘿”就很魔性,元峥更沉默了。


    余盛毫不气馁:“阿静姐姐”


    “小郎君有什么吩咐?”


    “那个,咱们把字帖换一换吧。”


    “?”


    余盛想好了,这字帖虽然是找到小姨父的线索,但也不能就在小姨妈家里强抢不是?他琢磨了一阵,想出一个主意:“咱们换着写嘛!”


    元峥道:“小郎君初习字,还是照着一个字体练的好。”


    这两轴字帖、两个大家,他们的字体还是有些不同的。


    余盛根本没想过方面的东西,他哪怕穿越之前,也没练过毛笔字的才艺。硬笔写得倒还行,那也是小学的时候照着个少儿字帖学过一阵,就没体。够写作业用就行了,日常生活是靠键盘和语言输入打天下。


    这他哪儿懂啊?


    一计不成,余盛蔫蔫地垂下了头:“哦,”突然又来了新主意,“那你也在这儿写吧,我看你房里的桌子又小、采光又不好!阿姨说,我的先生快来了,我想这几天多写几页字,给先生一个好印象,会花很长时间的。你就在我这里练字,不耽误时间。”


    这主意倒也还行,不过元峥怀疑余盛能不能坚持下来,毕竟写两页字都能让他哭丧着脸。


    万没想到,余盛还真能,苦着脸,心不在焉地抄了五、六页纸,看得碧桃都很心疼。端了两杯茶过来,一人给了一杯,碧桃笑对元峥道:“阿静,来尝尝我们的茶。虽不比贡茶,却是老家的风味。”


    元峥忙站了起来,将笔放好,接了茶道谢。碧桃瞄了一眼,也叹气了,她认得一些简单的字,从两人写的字来看,自家小郎君就比不上阿静。递茶的功夫,碧桃小声对元峥说:“劝一劝,别让他写太多。”


    元峥生平第一次接触到这样高水平的字帖,自己练得很投入,经碧桃提醒才发现余盛居然真的写了很多。微微点头,收好了自己的文具、字帖,再将余盛的作业一收:“小郎君今天写了很多了,我拿去给主人看。”


    余盛眼睁睁看着小姨父的线索被小姐姐拿走了,对漂亮小姐姐又发不起脾气来,只能自己泄气。


    碧桃劝他:“小郎君看了阿静写的字了没有?”


    “啊?”


    “阿静的字很好看的,小郎君啊,你自己要好好用功啊。”


    余盛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圆乎乎的胖脸严肃了起来,攥紧了小拳头:“嗯!”


    碧桃道:“来,我给你揉揉手。”


    余盛今天多写了几页,公孙佳问元峥:“他说什么了吗?”


    元峥道:“想与我换字帖。要不,给他?”因为这个小郎君真的很烦,但是余盛的心地又还不错,是那种你拳头都硬了却愣是落不下来的烦人。有时候恨不得他更烦人一点,这样打他之前就不用犹豫了。


    “不换。”


    “是。”


    公孙佳扫了眼余盛的作业,对元峥道:“他愿意多写是好事,也别拦着他,写到先生来为止。”


    “是。”


    “你也去温习你的功课吧。”


    “是。”


    公孙佳将余盛的作业抽了几页出来,眼珠子转了转,当天,单良拿来邸报的时候,她便将这几页字纸给单良看:“先生看,普贤奴还可以吧?”


    单良看了就笑:“看来乔娘子将他送来之前是教过的了。”


    公孙佳不动声色地道:“难为他能写这么多。”看了邸报上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公孙佳便与单良又去了沙盘间,与荣校尉一起复习公孙昂以前的战例。


    窗下放着一张小桌,一个面貌普通的青年男子摊开了纸,准备好了满满一砚池的墨,等着记录。


    三人在书房里呆了半天,到用午饭的时候才散。单良去自己的房间里吃他的,荣校尉要将公孙佳护送到正房去用饭才会换班吃饭。公孙佳却说:“来,阿荣,看看普贤奴写的字。”


    荣校尉看了之后说:“没体,但有模样。好好学,可以的。”


    公孙佳自己判断完了,拿来给单良看过了,最后荣校尉的说法才是让她确认心中疑惑的关键。荣校尉常年管着点间谍的事儿,笔迹分析等等多少有些涉猎。


    公孙佳道:“八郎给他荐的老师快到了,三个,人过来的时候,你也来看看,掌掌眼。”


    “是。”


    “去用饭吧,别饿着了。”


    “是。”


    人总是不经念叨,就在当天下午,钟佑霖便兴冲冲地过来了,手里还拿着一个包袱。


    公孙佳午睡起来,正在翻看公孙昂留下来的一些旧档。


    她天资不错,公孙昂眼看再有别的孩子,不得已支使这个病号,开始教导女儿。但公孙佳生下来的时候不是按着“继承人”这个角色来设定的,十年来也不是照着继承人培养的,公孙昂这动书写字纲常伦理这些表面上的东西。一应继承人的课程,她都比别人晚十年。


    这些课都得补。


    偏偏能无私教导她且有能力教导她的那个人,已然往生了,她只能自己摸索。


    除了将公孙昂旧日的战便复盘之外,她日常更多的还是看公孙昂留下的旧物。


    近来要养外甥,又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只可惜外甥又出了夭蛾子,公孙佳竟有一点棘手的感觉。


    钟佑霖天生是颗开心果,他一来,公孙佳的心情稍一好了一些,没有被打断的焦躁。


    兄妹俩在小花厅里一坐,钟佑霖两眼放光、双颊透红,递过来一个小布包:“看看。”


    公孙佳接了,打开一看,又是一叠文稿,惊讶道:“还是你写的那些小品吗?”


    钟佑霖有点兴奋地点头:“你看看。”


    公孙佳又翻了两页,见他越写越跑题。上回本来是为了写个吴选的事儿,他给扯到了纨绔们不为人知的奇怪爱好上了。今天这个,跟吴选就更没关系了。他是写京中的文人逸事。


    钟佑霖道:“有意思吧?”


    “嗯。”


    “害!这世上还是文雅君子多的,上回那不是遇到朱老九了吗?朱老九那种货色,他身边能有什么好人?一看到他和他身边那一圈儿,你就只能看到腌臜笑料。”钟佑霖完全忘了自己也是朱瑛的狐朋狗友,开始向表妹推销自己的“正经朋友圈”,试图告诉表妹,世间读书人还是要脸的多,希望表妹不要对读书人有什么成见。


    公孙佳微笑,简单翻了翻钟佑霖写的东西,从中抽出一页来,问道:“这个是?”


    钟佑霖看了一眼,一拍脑门儿:“哎哟,瞧我这记性!本来是为了这个来的!”


    这一页写的是到京城来混口饭吃的贫穷文人的情况。


    钟佑霖道:“你不是托我给普贤奴找先生么?我就……”


    他刚好又接受了表妹要求写点吴选的旧事,写着写着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心道:反正是为药王办事,我做她的表哥,为何不能更尽力一些?且她撞到朱老九那个混蛋,未尝不是因为我吵着要东道才引起来的。


    这么一想,他就坐不住了。他在家里也是闲人一个,没别的事可做。干脆在京里跑了一圈儿,又打听到了一些穷文人的事儿。他们的衣食住行之类,也都写了。甚至第一次知道了京城租房的价格,以及并不是所有的穷文人都能租得起京城的房子。


    他还知道了,有些穷文人过年也是没有盘缠回家的,一是没有混出个人样来羞于回家,二就是囊中羞涩。这些人有些过年的时候也当清客陪着富人饮宴赚点吃喝零花,其中一些人在京郊租房子住,因为房价便宜,省钱。


    钟佑霖感叹道:“没想到世上还有这样活着的人。”


    他也就是这么一叹,并没有什么体悟,知道有这么一回事而已。要他感同身受,那是绝无可能的。公孙佳也没有这种感悟,她对文人这个群体就更是不熟了,只是说:“我以前也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事情。”


    不过心里倒是记下了这么一件事情,然后很认真地感谢了钟佑霖:“八郎真是太用心了!”


    钟佑霖有点憨地笑了:“哎,你要喜欢看,我以后多给你打听多给你写。你年纪还小呢,想点开心的事儿,心情好。”


    公孙佳道:“好。你接着写,我接着看,咱们接着开心。”


    “这就对了!”钟佑霖欣慰地说,“噢!又忘了讲!给普贤奴找的先生,他们其实这正月里也没什么事做。那几个人,不大会讨好人,咳咳,这等陪酒作诗的事就……都闲着。这也快出正月了,要不先看看?定下一个来,也就有一份收入了。”


    公孙佳也有点欣慰,钟佑霖也是略知人间疾苦了——虽然她也是刚刚听钟佑霖说了才想到的。


    公孙佳说:“好。”


    钟佑霖起身道:“我这就去跟他们说!”


    “定下先生,我请你吃酒。”


    “好!”


    钟佑霖风风火火地走了,留下公孙佳慢慢看他写的东西,边看边做标。更将他写的关于穷文士的那两页拿出来仔细的研读,这两页的内容比他所有写过的更有意义,因为这是他亲自做过调查的。


    上面不但写了京内京外房租的差价可能有一倍之多,还有衣食价格的差距。公孙佳对这么个数字没有直观的感受,她自己从来不亲自花钱,亲手递出去的赏钱都很少,也就过年的时候赏过小宦官而已。在家里吩咐一句:“赏。”、“双倍。”等等,是知道拿赏的人会高兴,拿多少赏钱高兴的指数有多高。


    非常没有情感,只有一个指标。


    看了这个也是一样,她只会估算一下,差不多等于如果住在京城,这些人是一文钱也存不下。


    就很拮据。


    公孙佳对这位新先生又有了新的想法。


    原本开蒙这件事,重点是在余盛身上的,现在大外甥出了点状况,公孙佳的重点就变了。余盛不再是重点,而是成了观察对象。培养的重点稍往元峥身上移了一些,又将这位穷先生的重要性也往前提了一提。他生活困活,又在穷文人堆里打滚,一定能接触到一些公孙佳之前接触不到的东西,这些消息于公孙佳而言有可能会有用。


    公孙佳有点想早些见到这些先生了。


    在公孙府,别人想干什么未必能成,如果公孙佳想,就必须得办到。


    第二天,钟佑霖就带着他的三位“世兄”到了公孙府上。


    公孙佳也是在小花厅里见的人,还是那么个摆设,这三位眼中的惊异之色可比容逸明显得多了。


    公孙佳与钟秀娥都在场,钟佑霖往姑母手下一坐,单良坐在公孙佳的手下。单良的对面便是三位见过礼、叙了座的先生了。


    三人都很紧张,一是饭碗,二是前程。留下来做西席,饭碗就有了,如果被东家欣赏才华,推荐出仕,前程也就有了。所以明知道只会选一个人,三个人都没有过于清高拿架子,都来了。


    一看单良,心里未尝不吃惊,好在红尘里打滚,经的见的都不少,也都镇定了下来。公孙佳先就有点满意。


    接下来是单良代言,宣布只会定下一位先生:“家里只有一位学生要开蒙。不过其余两位先生,府里也会奉上川资。”


    三位先生心里有点紧,共中最年长者拱一拱手:“不知如何拣选?”他们都随身带着自己写的文稿,不知道是不是也会检查这个。


    先生们心里紧张,另一个人的心里也很紧张——余盛悄悄趴在门边偷听。


    小姨妈给他请的老师!怕不会是个大拿?!搞不好写出来的内容是上中小学必背古诗词的!他比后世小学生提前一千多年就背这个……


    余盛的心情非常的复杂。


    公孙佳道:“八郎向我荐了几位,想必都是有真才实学的,我也不知道怎么选。就看个眼缘儿吧。普贤奴,你进来。”


    余盛“吧唧”一下,就摔到了地上,原来早就被发现了。


    红着脸爬起来,爬过门槛进来给外婆、小姨妈行礼,然后见表舅、单先生,最后是问三位先生好。三位先生心头一松,看来这小郎君不是个小魔王。他们进出豪门,懂事知礼的小郎君固然是有的,小魔头却也不少,一个小魔头,比十个长辈更难缠。成年人不讲道理还是有逻辑的,小孩子不讲道理起来真是无迹可循。


    公孙佳招手:“过来。”


    余盛小跑着到了她的身边,老实站在她手边。


    公孙佳道:“你选一个先生吧。”


    余盛希望刚才那一跤是跌在小姨妈脚下的,这样他就可以顺势抱大腿了!有这样一个小姨妈,真的是太幸福了!你说,谁摊上这么个阿姨还要自己奋斗啊?!!!


    余盛清清嗓子,认真一揖,样子挺讨喜的:“请教三位先生姓名。”


    三位先生报上了姓名。


    公孙佳注意到,当其中一位叫虞清的清瘦男子报上自己的名字的时候,余盛的眼睛亮了一亮,几乎要挪动脚步奔过去了。


    有问题!


    余盛当然激动了!他背过啊!这位先生一生过得就很穷,语文书上写他“耿直”,大概就是不太会讨好人,年轻时四处找饭吃,五十岁后做了个小官也很不得志。但是语文课本上有他两首诗呢!


    “阿姨!我就要他!”


    “行。”公孙佳干脆利落地答应了,对荣校尉使了个眼色。


    其他两位先生脸上都有淡淡的失望之色一闪而过,不过也都习惯了。公孙府倒是大方,每人都给准备了一份钱帛,他们也不算白跑一趟。都对虞清拱手道贺。


    虞清脸上带着淡淡的喜悦,也拱手。


    公孙佳道:“普贤奴,你送送这两位先生。”


    余盛那是相当听话的,装个小大人的样子,与钟佑霖一道将两位送出府外。回来听说虞清还在小花厅,忙跑了过去。刚进门就听公孙佳说:“这是普贤奴这几天写的,您的这位学生,还可以吗?”


    虞清不会说谎,点点头:“想必府上已经教过小郎君读书识字了?恕我直言,小郎君这字写得漫不经心,这几年的功夫怕是白费了。小郎君能将这些词句熟背,这许多字写出,没个三五年功夫是不成的,今年才六岁,可见天赋可以。府上这样教他,是误了他。”


    虞清自己也是个小官之子,文人,做蒙师是有些掉份儿。可惜家业很薄,娶妻之后生了好几个孩子,这养家重责压在自己身上,不得己而为之。他之前从来没有教过学生,京城里当蒙师的跟当清客的完全是两个圈子。但是钟佑霖和公孙佳根本分不清这俩有什么区别!


    兄妹俩一个不懂一个不会,还真敢找,还真找到了。由于出的价比市场价要高,虞清也就来了。


    兄妹俩要找的就是一个刻板的人,先挑中了这个性格,虞清又没有这做蒙师的经验,也就直来直去得很。


    余盛真的吓尿了。他原想着跟虞清这样一位老师学习,也能沾老师点光,穿越者多多少少有点收集名人的癖好,不集邮至少也要打个卡什么的。哪知这个打卡地点它有危险。


    居然指出了他的大破绽——他的知识显然比一个正常的六岁孩子多太多了。那本字帖,他就不应该能够读出来。因为字帖写的不是什么经史,完全是书法大家自己的文章。放后世,是中学语文要学半个星期的水平。


    这先生眼这么毒的吗?!


    心惊胆战地看向金大腿,金大腿说:“所以找先生来。”


    虞清道:“我当竭尽全力。”


    余盛心里把满天神佛谢了个遍,感谢这是一个魔改剧情,小姨妈是个傻白甜,不然真的没法收场啊!要是知道他占了她外甥的身体,会不会被拿去烧啊?!!!嗷!!!!


    公孙佳道:“把普贤奴带下去吧。”


    余盛乖巧极了,老老实实地离开了。


    他不知道,他走之后才是重头戏。


    公孙佳道:“先生不必做其他,只要让他认真写字、认真背书。为人处事不必教,纲常伦理不必管。”


    虞清诧异地看着她。


    公孙佳道:“不会走先会跑是很危险的,且他要读的书里已经有这些东西了,不用给他额外再讲。我要他把书上的东西刻进脑子里,您能办得到吗?”


    虞清想了一下,公孙佳这个理由也是可以接受的,又不是要他教离经叛道,于是说:“可以。”


    “我给他准备了一个伴读。阿静。”


    元峥上前,虞清微皱了一下眉头,说:“恕在下直言,小郎君的伴读,应该找个小厮最好。”


    公孙佳道:“还没有更合适的。这是我的人。”


    虞清也就勉强接受了。


    公孙佳这才开始与虞清闲话家常,问他一点生活之类。虞清有些尴尬,自嘲地笑笑:“京城卧虎藏龙,在下惭愧。”


    钟佑霖道:“老虞你已经很好啦,他们就算出仕了,那些小官儿,过得比你还紧巴呢。”


    公孙佳奇道:“是么?”


    “那是!还不能住城外,住城外怎么直得及去衙门?家人安置在外面,自己租个房儿……”


    表哥果然不靠谱,这最重要的消息居然没有讲出来!说什么穷文人啊,你说个穷官儿才重要好吗?公孙佳扶额,觉得还是给表哥出个文集吧,这比教他做官容易。


    公孙佳又向虞清询问了类似的问题,得到了比钟佑霖更翔实的答案。公孙佳很满意,说:“先生家眷也在城外?”


    “呃,是……”


    “我给你双薪,接进城租个房子住吧。”


    “这……说好的……”


    “孩子总不见父亲,太难了,”公孙佳喃喃地道,“且总与村童混在一起,哪有见识到京城风物对孩子成长好呢?对吧?”


    钟佑霖先被感动了:“对呀!染个风寒,吃桂枝汤都是城里更容易寻些。”


    这话接得公孙佳一噎。她不知道,钟佑霖这句话纯是有感而发,他做调查的时候,遇到过急症来不及进城找大夫,活活把孩子耽误死了的。说个“风寒”,已是用词隐讳了。


    虞清终于拿定了主意,脸上一红,起身一礼:“多谢东主。”


    “那好,二月初一请您来。这孩子的父母和祖父也会过来,头一个先生,得郑重。”


    虞清接下来就由府里管事接手负责了,先给他弄辆车送回家。再拨钱给他,让他趁这几天看房子搬家。


    公孙佳则另有大事要办。


    第一件就是告知余家,蒙师已经敲定了,二月初一到公孙府来参加拜师礼。同时借这个理由,再次向余家父子、夫妇三人确定,余盛之前没有读过书、练过字,也不存在有人私下偷偷教他的情况。“这家里谁有这本事?”


    第二件则是叫来荣校尉。


    荣校尉道:“已经去摸过虞清的底了,他祖上在前朝倒是做过官,后来没落了。人品也没问题,亲戚也都还好。”


    公孙佳道:“我不是说这个,你去办另外一件事。只要一个约数即可。这京中有多少穷官、多少穷文人?他们的日常花费一月能有多少。不太清楚的,可以问八郎,让他给你带路。他呀,有些事儿知道了,但是不觉得重要,得你自己发掘。”


    除非事情反常到不行,荣校尉从来不问缘由,答应了一声就去办。


    公孙佳的想法也简单,她要织网。


    想要与文人有所交集,得双管齐下,上下都要顾及。上层如容逸等人要结交,底层似虞清这样的也不能放过。这些都要花钱的,公孙府有再多的钱,也不能当冤大头。


    与其送钱给他们,不如从他们身上找钱。


    从钟佑霖写的那些数字分析,京中讨生活的异乡人,每月收得有一半以上都用来支付生活了。如果钟佑霖写的东西可靠,则平均下来这些人一个月能在日常开销上花费五百钱以上。有的人甚至会花费在一贯开外,其中很大一部分花在了房租上。


    穷文人和穷官,即便再穷,他们也比土里刨食的那群人有钱得多。这个穷是相对的。相对公孙佳这样的人,一贯钱就不配叫钱。但积少成多,也是一笔巨款,这就暗合了公孙佳曾想过的“垄断”的意思。


    城里找处偏僻的地方,哪怕是个鬼屋(钟佑霖杂记友情提供消息来源)屋子盖得密一点,租给他们。价格要低廉,比住城外稍贵,绝对比自己在京城租房便宜。什么吃的用的铺子都安排上,让他们带着家眷能过活,不带家眷也生活方便。


    京中这样的人如果能有一千户,她一个月就能拿到五百到一千贯的毛利。然后这些人的想法,他们对舆论的影响,就都在她的手里了。


    还有比这更方便的吗?


    而她,只是盖个房子赚点租金而已。她都不能袭爵了,还不许她赚钱吗?!,.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