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蝎小说 > 百合耽美 > 人家 (种田) > 16、第十六章 宿敌
    第十六章


    陈家族人逃荒至丰柏村时,这些丰姓守柏人早已在此定居了近五十年。


    但他们丰家子嗣尤为单薄,近五十年的繁衍,也只得七八户,加起来不过三五十人。


    而陈家,却恰恰相反。历来人丁兴旺、子嗣众多。


    当年,陈贵山三兄弟分完家后,逃荒过来的陈氏族人也不过九户,但已有七八十人。


    到如今,经过五十多年的繁衍,陈家氏族在丰柏村已有五六十户,七百多人口。


    两三代人在此出生长大,成家立业。陈家子娶四方,陈家女嫁百村,姻亲关系遍布十里八乡,意味着陈氏族人深深地扎根在此,并形成了不小的亲缘网。


    如今的丰柏村,陈是第一大姓——得益于陈家人能生。


    而第二大姓,是丰——得益于丰家人扎根早,毕竟定居百来年了,再子嗣单薄到如今也有了一二十户人家,百来人口。


    这两大姓就占了丰柏村农户的七成,剩下的二三十户是近几十年陆陆续续迁来的——毕竟大乾朝建立前后那一二十年,世道一直都不算安稳,各地多有灾祸发生,从祖地逃荒出来的人家也不少。


    在陈家人来之前,这片山坳可谓是由丰家人独占。


    一是因为这片山坳当年也算是重灾区,后来虽有人搬入,但一直未做大的修整。因此,生活多有不便。


    二是丰家祖上是守陵人,很多农家人忌讳这些,觉得晦气,多不愿和丰家人相交,更不愿和他们同住一村。


    但陈家人当年对丰家的历史根本不了解,只觉逃荒过后能有一落脚地即可。


    因此,听从了衙门的安排落户在丰柏村。


    ***


    虽说也在一个村子里住了五十多年,但丰家人和陈家人一直都颇为不对付。


    毕竟一个来得早,一个人多,都有在村子里当老大的能力,当然得争一争。


    在丰家人看来——你们陈家是后迁的外来户,能逃荒到这丰柏村定居下来,都是沾了我们祖辈的光。结果你们不说来我们丰家拜码头吧,竟然敢仗着人多压我们一头,这是什么道理?


    而在陈家人看来——你们丰家也就比我们早来几十年,有什么光可让我们沾的?说到底大家也都是外来户,还敢搞什么欺生排外?再说了,我们陈家人多,这村里的事儿我们没少出力,你们难道没沾我们的光?要不要点脸呀?


    两家人的斗争持续了几十年,其中最激烈的就是每十年的里长和里老推选。


    大乾朝实行里甲制,每十二户为一甲,每一百二十户为一里。


    这一百二十户中名下田地最多的十户为甲首,每一甲首负责一甲,主要处理甲内事务,包括督促服役、调查户口、课植农桑......


    而每次换代后,这十个甲首还要互相商量,再从中推选一个里长。


    里长的职责是——轮年应役,催办钱粮,勾摄公事。等于说里长要总领其余几个甲首的工作,这一里的赋役、户口、农事里长都要监管、负责,此外里长还要监察不法之事,维护里内的治安与稳定。


    而里老,也是随着甲首换代时推选出来的,只选一个,标准也只有一个——德高望重。


    里老的职责有两个,一个是“导民善”,教导百姓向善;一个是“平争讼”,调解人们的诉讼纠纷。


    丰柏村如今一百零三户,有八个甲首,一个里长,一个里老。


    这一代的甲首刚在位两年,其中三个姓丰,三个姓陈,一个姓宋,还有一个姓高。


    丰家虽人少,但他们扎根早,因此地不少。再加上他们丰家子嗣薄,分家也不会造成田地过于分散,因此,代代甲首都少不了他们的。


    而陈家则是因为人多户多,开垦的地也多,代代甲首也能占几个。


    不过,如今的里长却是姓丰,他原也是甲首之一,在九个甲首的内部推选中脱颖而出,成为里长。


    显而易见,九个甲首,四个姓丰,他们又联合了姓高的,于是,这一代里长花落丰家。


    不过里老却是姓陈,也就是陈贵山——据说他已经当了二十多年里老了,估计能在这个位置上干到寿终正寝。


    陈家和丰家争得激烈,互相看不上眼,却都把对家的祖宗十八代翻了个底朝天——要不说最了解你的永远是你的敌人呢。


    两家互相都掌握了对方最大的痛点——只要一戳这痛点,那简直是一骂一个准,一打一个疼。


    陈家说丰家——祖上是干守陵这晦气事儿的,阴气重,克子克孙,怪不得子嗣单薄,没福气。


    丰家说陈家——再炫耀自家祖上出过举人,以耕读传家也没用,就天生是个泥腿子的命。要不怎么这几十年了,再没出过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数百子孙,连一个考过县试的都没有。


    要不说是宿敌呢,争了几十年,丰家确实了解陈家。


    后代举业再无所成一直都是陈家最大的痛点,最难翻越的关卡。


    陈家刚到丰柏村的时候日子难过,哪还顾得上读书的事儿。


    不过,近一二十年,世道安稳,风调雨顺,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好过多了,年年也都能剩些钱。


    因此,丰柏村的陈家氏族几乎每家都有一两子孙被送到学堂读过书。


    这么些年,也有不少子孙下过场,县试考了两三次的也不在少数,但无一人县试得中,更别提后面的府试、院试甚至乡试、会试了。


    所以,陈家至今,连一个童生都没有。


    陈举人为陈家改换门庭的遗志,也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实现?


    这一次县试,整个陈家氏族有七人参考,其中,有四个都是曾经下过场的。


    陈书恒虽说今年是第一次下场,但他敏而好学的美名不知被吕氏、张氏在族里和村里宣扬过多少次了。


    总之,大家对陈书恒的期望还是很高的,都说他是最有机会得中的。


    陈家族人就等着陈书恒得中后一雪前耻,将丰家人的脸打得啪啪作响。


    ***


    陈鸣进也在等着陈书恒县试取中——不仅是为打丰家人的脸,也是为了在陈家氏族扬眉吐气。


    陈举人的三个儿子当年落户丰柏村后境遇各不相同。


    老大陈贵山,年龄最大,在陈举人临死前也得了他最多叮嘱。因此,陈家族人定居丰柏村后渐渐以陈贵山为首,推举他为族长,也几乎事事听他安排。


    陈贵山逃荒前就已有三个儿子,逃荒路上不到一岁的小儿子去了,但大儿子、二儿子还有妻子都跟着他平安到了丰柏村。后来,落户后,妻子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和一对双胞胎女儿。


    一家人踏实肯干,慢慢攒出了不少家底。


    陈家出的三个甲首,就有一个是陈贵山的大儿子陈鸣立,他现如今还是陈家氏族的族长。


    陈鸣立今年五十九岁,有两个儿子,两个闺女,孙辈九个,其中最大的孙子已成亲三四年了,大重孙都两岁了。


    陈贵山早在老妻死后就分了家,他跟着长子过。其他两个儿子拿着分得的地和田另起炉灶,如今也都儿孙满堂。


    陈鸣立现今还没分家,因此,陈贵山加上陈鸣立一家近二十口人,依然住在一个院子里。


    但因为有陈贵山在,还能镇得住家。因此,陈鸣立一家显然比陈鸣进一家处得和谐多了。


    而且,因为没分家,陈鸣立手里握得田地多,还能混上一个甲首,在村子里也很得脸。


    总之,陈贵山这一支在族里和村里都混得不错,很有几分脸面。


    老三陈贵关,落户丰柏村时才十六岁,还未娶亲。


    但他人长得精神,又读过书,本身也是个机灵能干的性子。因此,被镇上一家祖祖辈辈开铁匠铺的相中了,娶了铁匠家的小闺女。


    这铁匠的手艺是家传的,他们家在易会镇也扎根几代了,很有几分脸面。


    陈贵关有一手打算盘的绝活,字也写得不错,再加上铁匠的举荐,很快就在镇上找了个账房的活计。


    渐渐地,也攒出了家底。


    陈贵关在十年前病逝,但他妻子郑氏仍健在,跟着长子陈鸣令生活。


    陈鸣令现已五十岁了,学了他爹的手艺,也是做了二十多年的老账房了。不过如今,已渐渐把手艺、家业交给了其长子陈盛良。


    陈贵关当年手里置了不少地,甚至在镇上还有房产。


    而陈鸣令是长子,分家时拿了大头。


    因此,陈鸣令手里的田地也不少,自然也在丰柏村的甲首中占了一席。


    陈贵关除了陈鸣令外还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那三个儿子分家时田地虽拿的不多,但都多得了些银钱,后来各自苦干几年,也攒了几分家底,现如今都过得还不错。


    总之,陈贵关这一支可谓是有钱有田有脸面,因着镇上的关系,在族里、村里也很有地位。


    老大老三都过得不错,子孙也各有前程,但说到老二陈贵河,就有些令人唏嘘了。


    一是陈贵河死得早,苦吃得多福享得少。


    二是陈贵河先后娶了两任妻子,这两任妻子又都各有儿子。显然,乱家的祸根早已埋下。


    三是娶得继室不是个良善人,也不是个拎得清的,在他死后,将家里的水越搅越浑,越搅越乱。


    总之,陈贵河这一支,在陈举人的后代中,是最不值一提的,也是过得最混乱的。


    而在陈贵河的五个儿子中,陈鸣进又是最不起眼的,这就导致他这一支在陈家氏族中存在感都相当弱,还不如陈举人旁亲的后代。


    被人注意到,也多是家里又闹了笑话。总之,少有好事。


    所以,陈鸣进对子孙后代读书科举极其看重,他梦想着儿孙高中,从此让他在陈家扬眉吐气。


    小儿子陈盛学三次下场,三次均落榜,让他的梦一次次破碎。


    如今只得把期望放在大孙子身上。


    谁知,大孙子这次县试眼看着也榜上无名,他怎会不失落?


    陈书恒的落榜,不仅让陈鸣进的梦碎了,也让吕氏梦醒了。


    吕氏也想扬眉吐气,因为她和陈家族里同一辈的妯娌们都处得不好。因为陈盛信,她们没少在背后嘲笑她、讥讽她;后来因为和张氏、周氏的官司,她们又没少在私下多嘴多舌的议论。


    因此,吕氏希望自己的儿孙能科举有成,让她脸上有光,也让她能狠狠打那些脏嘴婆娘的脸。


    只是,从陈盛学到陈书恒,她一次次从期望到失望,让她怎能不失落?


    至于大房夫妻俩,他们也想扬眉吐气,也想脸上有光、走路带风。


    两人偏爱长子这么多年,盼得就是他能一朝得中,也让他们当当官家老爷、官家太太。


    如今苦读多年,满怀希望的下场,却得了这样一个结果,大房夫妻俩怎么抵得住失落?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