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蝎小说 > 古代言情 > 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 135. 准备烧瓷 这动作吓了妻子一跳……
    这动作吓了妻子一跳,她看着三狗还要去抓米,连忙伸手去拦:


    “你加这么多米干什么?现在可正是没粮的时候!”


    去年粮食存到现在,剩下的肯定不多,大家都在节省着吃,看着不多的米罐,三狗动作一顿,他慢慢收回了自己的手,低声说道:


    “那就加这一把,以后也别省了。”


    “这怎么能行?”


    妻子脸上多了几分不满,操持家务和饮食的她,就算没有学过数学,多年下来也能对家中粮食能吃多久算得清清楚楚,甚至她还能记住每人的饭量,而她最得意的本事,就是一口气作出每人需要的饭,能让人都吃的正好,锅里还不剩下一粒米。


    这本领在村里极其有名,若是有人盖房、娶亲,送丧,都要过来请她去帮忙,她看着三狗多抓的这把米,直接说道:


    “要是每天都加这么一把,咱们剩下的粮就吃不到秋收了,这中间能差小半个月……会饿死人的!”


    “饿不死。”三狗没觉着妻子说的不对,他看着妻子焦急的面孔,指着隔壁房屋说道:“你把咱们打算秋季卖的那些粮拿出来吃就够了。”


    妻子火意上来,刚想骂,又猛然想到了什么,瞬间瞪大眼睛,连忙问道:“是那草钱?”


    “对,你不知道,昨天……”


    将自己昨天夜晚所见飞虫扑火讲出,三狗坚定的说道:“还是月女说的有道理,我今天已经泡上了茅草,到时候给父送这些,就不会让父地下吃不饱穿不暖了!”


    妻子沉默。


    人当然会有七情六欲,只是这些东西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会被磨灭太多,吃不饱不仅会让人思维变得困顿,还会让人呈现出兽性的一面。


    公公为家里操劳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人老了,干不动活,纯消耗粮食,还得让全家人节省口粮给他置办葬品的时候,她情绪上头,也会在心里骂上几句老不死的,觉着公公怎么还没死,死了就不用在让孩子也跟着挨饿。


    而现在,当他们不用在被陪葬所累的时候,她怨憎的心情突然散去,过往公公为家里操劳的记忆又涌上心头——她怎么会不知道公公一天应该吃多少米呢?


    几分愧疚慢慢涌上心头,妻子别开丈夫的眼,低声应道:


    “挺好的,还能给孩子们多吃点。”


    “对!”


    三狗和妻子在屋里说米,他老父骂了几句后便闭上了嘴——饿的没劲,不想说话,倒是邻居家的小子好奇,他隔着篱笆墙远远的看了眼,笑着说道:


    “徐翁你生什么气啊,这可是三叔特地给你割的!”


    这么长的时间,三狗老父也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毕竟之前说李昌家草钱的事情还不少,怎么做的他也听到过,低低应了声便不再言语,而邻居家的小子像是没有说完一样,热情的说起来昨天晚上看到的景象。


    “手指大的虫子,乌压压的就往火里面扑……”


    直到邻居小子走远,三狗老父耳边还回荡着他说的话,直到煮好饭的三狗妻子端装了大半碗米饭的碗过来,他看着碗里比过往多了一倍的米,这才觉着不对,他连忙问道:


    “怎么这么多米?盛错了吧?”


    “没盛错,三狗说,咱们可以把卖的粮拿出来吃。”三狗妻子也端过来碗,她抓了把桑葚放到自己只有一半米的碗里,让碗里的饭食看起来满满的。


    看着儿媳的饭碗,三狗老父顿了顿,他拿筷子夹了一大块放进对方碗里:


    “我老啦,吃不了这么多,还是你吃吧。”


    “阿父这——”三狗妻子连忙想把米夹回去,还没等她说完,公公就把碗一护:


    “咱们俩吃一样多的,别让,你这是又带孩子又洗衣做饭还得织布的,哪能不吃的多点?我这把年纪,早该走了,你要是倒下了,家里怎么办?”


    “这,哎。”三狗妻子没办法拒绝,只能应下,看儿媳开吃,三狗老父也加起蒸米往嘴里送,他看着院里泡着茅草的水坑,心下满意。


    草钱好啊,不用在省粮食好去置办葬品,家里能多吃点,这桑葚,可真的酸,还是米饭能吃个半饱……


    草钱农家自己就能制做,取材可以慢慢积累,值钱却又不昂贵,焚烧起来场面也很壮观,面子上也是给足了,再加上韩盈配套的理论,好多人家都开始割上捆茅草回家泡上,准备拿它代替以前的祭品,甚至有些人家已经模仿着李昌的所作所为,开始自己用上。


    种树开头离不开人,韩盈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乡下,这次消息就流通很多,只需要和几个人聊聊,便大概推算出至少一半的人开始自发的制作纸钱,而且这样的风气还在继续扩散,有望在一两年内取代本县九层九人的丧葬习惯。


    至于为什么不是全部——


    没办法,总会有一部分人有钱多到可以随便烧,这种人就算是韩盈的理论传过去,他也不过是给自己已经修好的坟墓前再大烧一堆纸钱。


    有钱,就是有这么宽广的选择。


    对这样的人,韩盈选择放弃。


    六月,种下的杜仲树种逐渐破土而出,长势喜人,确定没有问题的韩盈也不在继续在这边呆着,她慢悠悠的骑着老马,跟着一位吏目走在回县里的小道上。


    这个春季,韩盈除了种杜仲树,还在忙另外一件事情。


    学骑马。


    整个古代,马都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汉代更是如是,除了没钱的农人和没有必要的人家,大多数有外出要求的人家中都会养马,同时学一下骑术,这使得马匹市场也很繁荣,按照马能力的优劣、用途,年龄分出了极大的差距,高的宝马有价无市,低的老马——也就值个肉价。


    韩盈学骑术用的就是比肉价微微好那么一点的老马,这种马经验丰富,会自动配合韩盈,不会因为她的动作不规范而直接把她甩下来,学起来更安全些。


    不过,当这匹马出现在韩盈面前的时候,她还是忍不住再一次开始怀疑这到底是马还是驴。


    谁让本县的马都这么矮呢?


    周礼有云,六尺为马,也就是说,此时华夏本土的马大概在140厘米左右,这么说吧,韩盈今年九岁,因为吃的好,身高也差不多有六尺,也就是说,她已经和马一样高了!


    这和韩盈后世去景区玩的时候,看到的那些比她还要高一头,大概在180厘米左右高的马完全不同,而韩盈曾经好奇的向师父询问,有没有更高的马,很不幸,她得到的答案是没有,最好的宝马,也不过再高个十厘米左右。


    而现在,国内大多数马是承担拉车和短距离交通的作用,奔跑能力和耐力都比较差,比起来国外的马种差了一大截。


    听完这些,韩盈才后知后觉的想起来,汉武帝好像打过一次大宛,这是汉武帝穷兵赎武的证据之一,当时汉武帝动用了七万人的军队,以及更多倍的辅兵充作运输,结果最后只回来了两万人,三千匹马。


    现在看,韩盈仍觉这穷兵黩武,但,在古代生活久了,她也能明白这样做的必要性,在战争上,马相当于坦克,当国外的坦克综合水平远高于国内,不想办法获取这款坦克装备上,那——


    等着国内死更多人吧。


    但这样的二选一,韩盈是一点也不喜欢的。


    若是,她能用造价低廉,但看起来高昂的东西,比如说,玻璃制品将其置换回来,可能就会更好一些了。


    而且玻璃还可以拿来做显微镜,要是……算了,这中间要点的科技太多了,如今高炉温度只能能达到一千二,距离完全燃烧玻璃还差三百度,这可是个大槛不说,国内还缺碳酸钠,也就是纯碱,这是国内为什么有彩色的琉璃,但是没有透明玻璃的缘故。


    作为理科生,韩盈是知道侯氏制碱法的,但知道和制取是两回事,毕竟从浓氨水到饱和氯化钠溶液,通二氧化碳气体等都不是她一个人,乃至几年就能折腾出来的事情,化学科技树在如今的情况下,基本上就是疯狂砸钱不见成效的结果,韩盈半点都搞不起。


    好在空间里还有更简便的制碱方式,韩盈以前翻书的时候好像见到过,到时候也可以查一查,就是希望不能太高,毕竟——高炉她是真的搞不定,火焰温度不够还是烧不出优质玻璃的。


    “不过,现在倒是可以试试陶瓷。”


    韩盈思索着,高炉技术可以向隔壁的巨野县交流一下,之前听女医说她们那边有白色的土,下雨之后和面粉似的,很有瓷土,也就是高岭土的特征,要是确定,那她就可以烧瓷器,这也能带来大量的收益!


    而且,她爷爷笔记中还有土法高炉的记载,记载中温度也差不多达到了一千五左右,有了这个方向,改进现有的高炉也不算困难。


    至于这么搞会不会出事,韩盈还真不担心,宛安县里又不是没有烧陶的作坊,他们没事,那她烧个瓷器同样不会有事。


    这么思量着,路上韩盈还看到了一家正在办葬礼的乡间富户,薄棺材在前面走,后面有八个人,抬着四个牲畜,牛羊狗,甚至还有一匹马,这些草扎和实物一样大,看起来极为唬人。


    让韩盈感到欣慰的是,除了草扎,以前陪葬的锅碗瓢盆、各色钱币等值钱的东西,已然消失不见。


    韩盈慢慢的放下了心,这么一来,终于不会有大量的人去挖掘坟墓了。


    挖坟可不光伦理上有问题,在安全上也有很大的问题,古往今来多少疫病就是因为死人传播的啊!


    又切断一条疾病传染源的韩盈很是开心,只不过这份开心没有持续多久,她刚回到城内的医属,左仪便出现在她面前,拿着雪花膏对她问道:


    “这东西真不能久放?”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