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蝎小说 > 古代言情 > 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 > 60. 医学:科学育儿5 朱标什么都好,就是……
    史书上对于李承乾与突厥的这一段纠葛,记载比较简略。只说“李承乾私引突厥群竖入宫,相互狎昵”,具体怎么狎昵的,众说纷纭。


    有人说李承乾穿突厥人衣服,有人说李承乾自称突厥可汗,甚至还有离谱的说李承乾曾经幻想过成为皇帝之后要带几万大军去投靠突厥做将军。


    前两条也就算了,最后这条实在是无法理解,太像是野史编的了。所以午马医生干脆都没拿出来说,只把看起来最靠谱的那句记载发过去了。


    让帝后二人意识到有这么回事,得和儿子好好沟通一下就行。病发时期的某些黑历史无论真假,为了年龄尚小的李承乾考虑,还是隐瞒吧。


    且如今大唐还在和东突厥开战,大唐太子日后会与突厥人为伍这件事自然不好公布。这也是为什么午马医生选择私下发给家长看,而不选择广而告之的原因之一。


    李承乾后来除了和突厥人相亲之外,还做过因怒派人刺杀谏臣的举动。


    刺杀的也不是别人,就是那个最爱小题大做的于志宁。


    太子想修个房子,于志宁批评他过于奢靡。太子想和宦官游戏,他说着这是堪比秦二世。太子和突厥人的事情,也是他捅出去的。


    李世民看着记载里于志宁、孔颖达、李百药等人一句句过了火的批判,青筋直跳。


    他的承乾!他自己都舍不得那么骂!这群家伙怎么敢的?!


    而且这些人骂的时候往夸张里骂,夸却没有几句。


    随便打开一篇谏言,里面把太子拉踩得仿佛一丝优点都没有。洋洋洒洒批判了几百句,还好意思来一句:[我粗略地陈述了一下过去的历史,让你从中得到公正的评断。]1


    公正在哪里???


    你说说你公正在哪里???


    李世民要气疯了。


    他现在看他家可怜的承乾哪里都好,尤其是承乾什么错误都还没犯,还是那个众人眼中的完美太子。


    冷不丁给他看一篇把李承乾骂成这样的谏文,一瞬间这文的作者超越魏征,成为李世民心里仇恨值1。


    “这篇是谁写的?”


    李世民咬牙切齿地问道。


    午马医生表示不知道,一堆谏言收录在了一起,只有其中一部分标注了具体名姓。


    想给人穿小鞋都不知道该找谁。


    李世民:……


    算了,那就一起记仇,回头一个个地收拾。


    长孙皇后担忧地提醒:


    “陛下,不可因言怪罪文臣。”


    李世民按了按额角,口是心非:


    “朕并没有怪罪他们,朕只是觉得有些人还不够优秀。应该也令人每日关注其言行举止,时时进言替他们规范德操。”


    你不是喜欢挑刺吗?那就让一群人逮着你们挑刺,看看你们能不能成长为比太子更优秀的人。


    呵呵。


    长孙皇后:……


    怎么感觉二郎因为孩子的事情被触到逆鳞,开始黑化了?


    李世民突然觉得,其实魏征这小老头也没那么讨人厌了。至少他批评完还知道夸两句好听的,不会把人骂出病来。


    要是当初被派去东宫的是魏征会不会好一点?


    李世民想了想,觉得悬。他自己都差点被魏征气死过,承乾肯定遭不住。


    所以就不该放任这群家伙盯着孩子挑刺!


    有什么不能冲他这个当耶耶的来?!


    李世民忍着火气继续往下看。


    然后他看到了李承乾有了男宠,就是之前提到的那个被他下令杀了的乐人。


    李世民倒抽一口凉气。


    虽说在前头的朝代中,有男宠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李世民是个纯直男,有点接受不了这个,所以反应略大了一些。


    努力告诉自己承乾这是心理压力太大了,患病了才会这样,终于好受许多。


    长孙皇后却不是特别在意这个。


    想想刘彻的太子刘据,父子俩都有男宠呢。汉朝就没几个皇帝不玩男宠的,比起这个,长孙皇后更关心儿子过得开不开心。


    她飞快地往下看着,看着看着,忽然惊愕地扭头,望向了一直努力降低存在感的李泰。


    这最新的一条记录的不是李承乾的事情,而是李泰的。


    [贞观十七年,太子被废,李泰趁机表露野心,并称自己百年之后定会杀了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2


    长孙皇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青雀!你怎能为了皇位说出杀害亲子的话?!”


    最离谱的是,她的二郎还被这种说辞打动了,起了扶持青雀的心思。要不是褚遂良揭穿,说不准真能成事。


    李世民也惊了。


    他这会儿还没遭受太子造反那番打击,脑子还未糊涂。听皇后点明重点之后,也意识到了这话有多奇葩。


    一个连自己儿子都肯杀的人,哪怕他只是嘴上说得好听并不会真的动手,但能用这种话来为自己增加筹码,可见心性凉薄。


    李世民捂住心口:


    “难道真的是朕不懂教养孩子,才会让青雀也长歪?”


    怪不得最后是雉奴继位。


    太子造反不能继位,青雀可能会手足相残。为了保住自己和观音婢的所有孩子,只能选雉奴。


    所幸如今孩子们都还小,还有重新养好的可能性。


    李泰缩了缩脖子:


    “娘,我不是这样的人,一定是记载出错了!”


    现在的李泰确实没到那个程度,权利欲还未腐蚀他。他如今只是有一点小心思,想和兄长争宠,想让父母更爱自己一点。


    长孙皇后冷静下来,摸了摸两个儿子的脑袋。


    “娘希望你们日后都好好的。”


    在大唐帝后查看资料的时候,主持人午马医生也趁机休息了一会儿,给大家群发了一份心理健康相关的科普资料。


    资料比较多,一时半会儿肯定看不完。所以休息得差不多了之后,他就继续开讲。


    【接下来是明太.祖和他的太子朱标。】


    朱元璋听到这里并没有升起什么警惕,因为之前天幕就说了,会拿他举例子让李世民好好学习一下。


    既然是作为正面例子,说明他的教育没有任何问题,他的标儿肯定也不像其他人的儿子那样出了事。


    朱元璋得意地恨不得立刻去和马皇后炫耀一下,还是他老朱厉害。


    他老朱南征北战,和儿子们的相处时间其实相对有限。就这样,还能把标儿培养得那么明他本事高啊!


    当然,这里头更大的功劳还是他家老马的,毕竟老马才是和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但他们老夫老妻不分彼此,嘿嘿嘿。


    于是他就听到午马医生表示:


    【朱标是个十分优秀的太子,什么都好,就是不会好好活着。他让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受了极大的刺激。】


    朱元璋:……


    朱元璋:!!!


    朱元璋头皮都要炸了,天幕说了个啥?他居然说标儿会早死?!


    要是标儿死得比他早,岂不是说大明后来的第二个皇帝不是标儿,而是标儿的孩子?


    想到聪慧稳重的太孙朱雄英,朱元璋顿生怜爱。多好一个孩子,小小年纪没了父亲,呜呜呜,他们祖孙两个都好惨啊。


    午马医生叹息着赞同了朱元璋的观点:


    【太孙朱雄英确实很惨,唉,死得比他爹还早,都没活过十岁。】


    朱元璋:啊啊啊!!!


    他的雄英!他的宝贝大孙孙!


    朱元璋不可置信:


    “但是雄英现在已经五岁了啊!”


    这岂不是说,他孙儿几年后就会没命?


    是谁!是谁干的?!


    他绝不相信这是巧合,先没了东宫嫡长孙,又没了太子。是不是有人想上位,故意害了东宫一脉?


    眼看朱元璋要提前发疯。


    午马医生不紧不慢地补充道:


    【朱雄英死因不明,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洪武十五年时他随太子朱标出去巡查。在巡查途中染上豆疾,因没有被及时的发现,才酿成惨剧。】


    朱元璋这才稍微冷静了一点。


    如果真是这样,那不让雄英在那时出门就好了。日后孙儿身边多派一些太医轮守,绝不再让小病拖成大病。


    解决完孙儿的事情,朱元璋又问:


    “那标儿呢?标儿是怎么回事?”


    【这个倒是有记载,洪武二十五年,太子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推测是常年劳心劳力,引得周身抵抗力下降,才会被一场风寒带走。】


    朱元璋放心了:


    “咱之前就让标儿注意身体,日后再上心一些。他身子骨确实不够强健,练点武就好了。”


    朱标:……


    朱标并不是很想习武,但他拗不过陷入丧子恐惧中的老父亲。


    午马医生看朱元璋接受得差不多了,便抛下最后一个大消息:


    【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病逝,比太孙仅晚几个月。不出意外的话,应当是承受不住长孙去世的打击,导致身体每况愈下。】


    朱元璋:居然连老马也离我而去了……


    朱元璋双目赤红,几乎难以想象未来的那个自己到底是怎么撑下来的。接连失去长孙、老妻和爱子,他老朱彻底成了孤家寡人啊!


    其他儿子们:???


    所以我们都不存在是吧?


    【对于朱元璋来说,他最在意的只有马皇后和她生的长子朱标,外带一个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接连失去了三位至亲,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洪武大逃杀。】


    “什么是洪武大逃杀?”


    所有人下意识问道。


    午马医生在同一时间开口:


    【什么是洪武大逃杀?简单点说就是,朱元璋他疯了。他开始疯狂打击功勋老臣,一片一片地连坐,将朝堂上下清洗了个遍。】


    【对于洪武一朝的群臣来说,要怎么在大清洗中生存下来,是最大的难题。这整个过程仿佛在参加“逃离追杀”的游戏,但能幸存的寥寥无几。】


    洪武群臣们:……


    救命!!!


    【后世人在翻阅过这段历史之后,编了不少段子。例如“马皇后和太子死的时候,朝臣们哭得比朱元璋还要伤心,因为朱元璋失去的只是老妻大儿,他们没的可是九族啊!”】


    朱元璋:……


    你是不是觉得你很幽默???


    朱元璋难受死了,朝臣的九族和他老朱有什么关系?他们加起来都比不过他的老马和标儿,呜呜呜。


    【再比如“别的皇帝都是逼疯儿子,朱元璋不一样,他被儿子逼疯。”嗯,被儿子的死逼疯,没毛病。】


    李世民:……你这样说朕就不高兴了。


    康熙:……朕也感觉到了冒犯,所以朕怎么就逼疯儿子了?主持人你倒是说啊!


    主持人没有搭理他:


    【所以,朱元璋这一节我们重点讲的不是儿子的心理问题,而是老父亲的心理问题。在育儿这件事上,并不是只有孩子需要受到关爱,父母的心态也很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朱元璋为什么闲得没事要屠杀朝臣。


    真的是因为他疯了吗?显然不是全是。他确实受了刺激导致手段偏激,但他绝对没有失去全部的理智。】


    这一点皇帝们也早就料到了。


    当皇帝的,还是马上打天下的开国武皇帝,心脏哪儿有那么脆弱?真脆弱的早死战场上了,等不到一统天下的。


    【原因还是要出在太子的儿子身上。】


    朱标微微皱眉:


    “孤的儿子?”


    去年他的太子妃常氏产下次子之后便薨逝了,如今得知长子早夭,那么可能继位的便是次子朱允熥。


    为了允熥要打击开国功臣吗?是怕功臣势大,允熥年纪小压不住?


    这么说也有道理。


    虽然允熥有常遇春这个外祖父和蓝玉这个舅祖父,但他被长辈掌控住也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常遇春倒是早已去世了,可蓝玉还活得好好的呢。


    为了确保皇权不旁落,势必要打击功臣……


    想到这里,朱标忽然意识到不对。


    如果要打击功臣,那蓝玉只怕也逃不了。蓝玉倒台,怎么可能不牵连与他有亲的朱允熥?


    果然,就听天幕说:


    【朱元璋原本是准备和太子朱标共用一套朝臣班底的,所以他并不担心朱标继位后压不住这些功臣。但是孙子不同,朱标的儿子不一定有那个能力。】


    前朝皇帝们的关注重点却在:啊?这父子俩关系这么好的吗?居然连朝臣班底都用的同一拨人?!


    这对朝臣来说是多么好的消息啊,不必担心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登基之后自己不会被罢免或者遭受清洗,还能继续留在高位上当大官,简直爽哭了好么。


    不过这对当皇帝的来说却是一件很难下定决心去推行的事情。


    毕竟自己的心腹也是太子的心腹,哪天太子想上位了,自己不是分分钟就要成为李渊第二?


    太上皇李渊:靠!不许翻吾黑历史!1


    【朱元璋选择的继承人不是朱标原本的嫡次子朱允熥,而是后来扶正的吕氏所出的朱允炆。】


    【朱允炆排行第二,原是庶子,半路成为嫡子,天然就弱朱允熥一头。朱元璋偏偏选择了他而非朱允熥,正是和这次的洪武大清洗有关。】


    朱标叹了口气,果然如此。


    【无论朱允熥还是朱允炆,显然都压不住功勋赫赫的开国功臣,那么就只能把这些功臣打倒,这样下一任的朝堂才会稳固。


    朱元璋选择走这条路,就注定要放弃朱允熥。因为朱允熥和功臣之一的蓝玉有亲缘关系,蓝玉一倒,朱允熥派系便遭受了巨大打击。】


    类比一下康熙一朝的大皇子胤褆,纳兰明珠倒了,大皇子党一片散沙,再不成气候。


    朱元璋倒是没什么想法。


    朱允熥朱允炆都是他孙儿,在他心里都比不上朱雄英。那么后头选继承人,当然是挑更合适的。


    他不会因为朱雄英就爱屋及乌到朱允熥这个太孙的同母弟弟身上,就像他不会因为马皇后就爱屋及乌对老马生的其他儿子另眼相待一样。


    都是一个娘生的又怎么样?反正他只看重老大。


    午马医生轻轻敲了敲桌子:


    【让朱元璋放弃朱允熥而选择的朱允炆,是否是个英明的帝王呢?】


    朱元璋竖起耳朵,这个问题他很在意。


    未来的自己会选中朱允炆,应该能证明这小子还不错吧?总不能是个废物,那样还不如选允熥呢。


    【很显然,朱允炆不是。】


    朱元璋:……


    【朱允炆不仅不英明,反而非常神奇。上位一通折腾,短短四年就丢了皇位。】


    !!!朱元璋要心肌梗塞了!


    他老朱千挑万选出来一个堪比秦二世的废物?就比秦二世多撑了一年?!


    这什么玩意儿啊!


    还不如当初直接选朱允熥呢。蓝玉好歹不会害他甥孙,大不了就等朱允熥有本事了再夺权呗。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