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蝎小说 > 古代言情 > 直播盘点古代硬核狠人 > 18、第 18 章
    相比于汉初吕雉那边暗度陈仓,将计就计玩得如火如荼,元光二年这边的刘彻就安静许多。


    一是他们这边天幕信号良好,时间停顿没有很长,就算下达了命令也买那么快能行动起来并得到成果。


    二刘彻虽地位稳固,但也并没有能按死朝中“世家”大臣的地步,贸贸然推行科举只会两败俱伤。


    三是刘彻此时有天幕预言的能臣,这些人才在没有天幕出现的汉武帝都能共创盛世,在他手中更是不会差,因此刘彻并没有迫切的人才需求。


    对于他来说现在最迫切的只有远击匈奴,匈奴不除他就无法专心发展内政,他可不想搞着搞着,匈奴突然杀来所有的心血付之一炬。


    所以把造纸的任务安排下去后,刘彻就没在动作,和朝臣继续观看天幕,这次天幕说到了科举的缺点了。


    【世上不会有完美的制度,说完了科举的利,现在就要说说科举的弊端。


    其一,科举制由官方出题,其意思答案自有标准答案和个人偏好,难免紧固学子的思维让学子像木偶一样按出题者的思维去发散,只传播有利于统治者的思维,而不敢批判进取,再选不出治理国家的大才,只能选出些死记硬背按官家思维思考的酸儒。


    其中最著名最鼎盛的就是清代的八股文,对于人才的思想限制尤为严重。


    其中《儒林外史》中就讽刺过清代的考生在科举考试时不知道苏轼是谁,以为苏轼也是考生,还对其进行冷嘲热讽。而另一个考生不懂这人在说什么,但仍然随声迎合那个考生,盲目可笑程度简直荒唐至极。


    同样出自《儒林外史》讽刺八股文禁锢思想的还有范进中举,想必大家上学时都是有学过这篇课文的,范进中举后癫狂到晕厥的形象,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


    ……


    其二,科举制度前期虽说打断了自从世家选取人才的弊端,但负责科举的是人,是人就难免有贪欲,因此科举作弊腐败屡屡发生,且学子求学便需要拜师,师门关系盛行,拉帮结派并且官官相护,底层阶级的前途再次渺茫。


    这时的代表便是宋朝,科举完善可贪官污吏官官相护剥削百姓,士大夫阶层再次形成,甚至倒逼皇帝,王朝一时成为士大夫与皇帝共治,最鼎盛时甚至有士大夫“不可杀”的规定。


    其阶级固定和地位可见一斑。


    其三,科举制对生产力和经济建设的要求非常高,在没经过农具的改良,良种的推行,沟渠建造等等工程的建造下,秦汉时亩产乃至到隋前亩产的变化都不算巨大,且社会环境不稳定,人因为战乱随时都有性命之忧,赋税重粮食少,吃饱饭都成问题,底下的百姓哪里有功夫去读什么书。


    说到底读书也好前程也好,那都得是活得下去,生活富余才能考虑的东西,普通的百姓光是活下去就不容易了,因此隋唐前科举发展不起来,也是很正常的。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古代在蔡伦改良造纸术之前,竹简过于笨重不易传播,草纸无法抒写,想要学东西也着实难。


    无论什么制度,什么政策全都是不可一蹴而至的,都需要时间积累和适宜的条件,科举制或许适合隋唐后世,但并不一定适合秦汉,也正是因为秦汉时没有科举发展的土壤。】


    随着天音的落下,天幕也同时出现赶考的学子,他们看着手中的书表情呆滞,考试时只是一味的抒写书中所背之物,呆板有死气,毫无自己的思想。


    出现一个已过知天命之年的老人,他带着一只鸡在市集插标叫卖,这时一位报喜的邻里过来贺他中举,回到家中确认属实后,人便疯了,癫癫废废嘴中喊着我中了,连鞋跑掉了一只都不知道,还是他岳父给了他一个大嘴巴子,把胸口的“痰”吐出来了才好……


    又出现一堆趾高气昂的文人,皇帝端坐在皇位上,屁股就像粘了胶水一样只是坐着,底下的大臣议论纷纷,商讨好了事情便给皇帝盖章,分发下去,一件事就可以开始退行了,至于皇帝本人的意见不重要,这时的皇帝约摸是一种制度的符号,一种象征……


    出现良田稻谷和推辕犁耕种,画面不断的变化,最后出现了一个面相丰润,五官柔和耳垂厚实之人,以竹、树皮、渔网、麻布等物凿取纤维,晾干、浸泡、着以草木灰烧煮,再洗后反复捶打浆洗打出浆液,再以纸帘捞出,晒干后便是普通的粗纸。


    ……


    天幕下,刘听完天音所说关于科举制的缺点,内心的失望难以言喻,本来以为科举能完全解决,之前天音所说关于汉代官官相互,结党营私的状况,现在看来也未必可行。


    不过刘彻也的失望也只是短暂的,正如天幕所言世界上不会有完没的制度,只要制度还是人制定的,贪赃舞弊就不可避免,能做的只有尽量查缺补漏,争取把“科举”变成适合汉朝,不让蛀虫掉进他的碗里。


    而且科举的弊端虽说有,但好处显然更明显。


    所谓的弊端在刘彻看来问题都不算大,禁锢思想是必须然地,不然人没有效忠朝廷的心胡言乱语,他要怎么集权。


    不过禁锢到那个所谓的清朝那样也大可不必,真那样做谁还来帮他治理国家,榆木之人可没有治国之才。


    想要大汉长长久久,能自我思考的人才也必不可少,只有对于自己王朝极度不自信,缺乏“文化”的朝代,才有必要做到那种禁断思想的地步。


    看天幕那清代之人如和尚剃头般,剃掉了前额的头发,让刘彻和关天幕的大臣和诸学派之人由衷的感到不适。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此行进简直毫无礼数,丑陋粗鄙至极,只有犯罪之人才会剃发,由此可见那清朝真是礼乐崩坏。


    暴躁迂腐一点的文人已经在骂:“后世所谓清人都无父母乎,怎敢如此作践自己之躯体,此等作态犹如蛮人。”


    在聪慧一点文人大臣则眉头紧皱,在心里默数起天幕中一共出现过几个朝代,这清又是否是汉之后的朝代,若是是不是代表汉北蛮夷占领了,只要一想到这种可能,鸡皮疙瘩就爬上了众人的躯体。


    刘彻也在想,他不觉得中原人会有如此行径,不是汉人就只可能是外族了。


    这让本就视匈奴为心中刺的刘彻更不得劲了,他可以接受汉人内斗,接受汉朝最后被消亡的结局,并为延续汉朝努力,但无法接受是外族入侵导致大汉消亡的,只要想到都会让他火冒三丈,要不是还没能力……


    刘彻恨不得立刻发兵就诛灭周边蛮夷。


    这份怒火也只有在天幕播出了纸张的做法后,刘彻才有所缓解,因为省了一大笔钱,可以留下来打匈奴了。


    倒是桑弘羊看见天幕播出纸张的做法,很是失望,本来如果是陛下做出来,他们独享这份技术,那边可以先拿来坑各家学说和大臣一笔钱款,可现在便是天幕没有说出所以关于纸张的做法,那也八九不离十了。


    其余大臣,学家之人可自找工匠研究,这一笔费用是坑不下来了,可惜啊!


    桑弘羊这样想着看了一眼,面上不显,实际上嘴角勾起一点点的刘彻,相熟的臣子都是能认错他此刻心情还算愉快的


    如桑弘羊,卫青等人,更是理解陛下为何愉快,卫青对于经济商务没有桑弘羊精通,理解陛下为什么高兴后,作为主战派未来的大将军自然也是高兴的。


    自有桑弘羊默默在心里算了一笔账,觉得亏了,但又不好打搅刘彻的兴致,就一个人憋着,看他们乐呵。


    ——


    秦时


    秦始皇看着天幕所说的弊端,心里也有估量,在他看来科举也是利大于弊的,不过诚如天幕所言,现在的秦朝也没有推进科举的条件。


    尽管纸造出来,也小范围选出一些秦人做简单识字教育了,但那也还远远不够。


    天幕说的生产力决定发展,生动形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一下子就让本来一直思考如何改良科举适应秦朝的大臣们眼前一亮,只觉得耳目一新。


    李斯更是一边用着新来的纸誉写新政,一边感叹道:“周取世卿世禄,秦取军功,汉取察举,这便是生产力提高了,识字学习的人多了起来,才能逐渐发展,不然从前一亩田也无两三石,饭都吃不饱何谈学习。”


    蒙毅叹息的接上李斯的话:“不知那隋唐是如何提高生产力的,他们的农具怎么改良,良种是从何处而得,若是秦可得,天下饿死着会少许多,边疆的战士也能获得更多的粮食。”


    粮食永远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李斯蒙毅议论起粮食,别的大臣也纷纷加入。


    嬴政也不制止,他在想天幕的盘点条件,目前他和另一位汉朝皇帝,好似都不以民生为主,涉及到民生相关的内容便不多,那么盘点到以民为主的皇帝,估摸着民生耕具的改革少不了要讲,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讲到了。


    嬴政想着微恼,他实在是不喜欢这种不受控制的感觉,但凡天幕不是天人所授,抢他都要让人说出他想要之物。


    不过能说出这等天下大事,预知未来的除了仙人也不会有别人了,所以纵然有些不顺,但嬴政和大臣还是抽丝剥茧的寻找天幕中的信息。


    其中关于讲到沟渠农具改良的那段视频更是被反复观看,这时候时间差卡顿的好处就出来了,天幕画面变化极快,没个画面出现也就一二秒的时间。


    但是那是在连续不卡顿的世界播出才会一二秒,在信号不良的秦时汉初那一两秒被无限延迟,画面卡在天上十来天或者直接消失都是可能的。


    初看有点可怕,毕竟一个人挂在天上脸都卡没了半截雪花一样的条纹分掩着,让众人非常不适。


    不过当时的坏处现在就变成了好处,因为卡顿延迟,众人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天幕中的内容,之前一闪而过辕犁就是众人此刻的研究重点。


    想来天幕中辕犁就是后代改良的农具之一,为了确定是天幕中的辕犁更好用,还是此刻的辕犁更好用。


    嬴政让本来造完纸可以休息了的墨家众人再次九九六了起来。


    负责监工的吕雉很好的传达了嬴政的指令:好好干,干不死就往死里干,干好赏赐少不了。


    实际上也不用吕雉监工,墨家本来就也是研究狂魔,此刻看见天幕中的新农具,那是记录的记录,制作的制作,没等吕雉到就热火朝天的干起来了。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