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蝎小说 > 古代言情 > 直播盘点古代硬核狠人 > 24. 第 24 章 卫青靠国力碾压匈奴的那……
    霍去病骄傲的宣言,以被母亲卫少儿轻轻敲了一下脑袋为结局。


    卫少儿拉下指天霍去病的手,告诉他:“去病不可以这样指着老天爷,要是老天爷发怒了,就不会保佑去病了知道吗?”


    霍去病嘟着嘴,心里不服气,嘴上还是乖乖的应了母亲:“知道了,去病不指了,但是去病将来想和舅舅一样做个大将军,不要做冠军侯。”


    卫少儿笑了一下,摸了摸霍去病的脑瓜子:“我的傻孩子,你是作为武将做到冠军侯的,肯定是当过大将军的,只是叫法不一样,而且大将军只有一个,你当了大将军,难道要让舅舅去当冠军侯吗?”


    “那还是去病当冠军侯!”


    霍去病很喜欢自己的舅舅卫青,因为他得了空就会来看他们,还会给霍去病讲故事,和一些趣闻,要是大将军只有一个人能当,那还是留给舅舅吧!


    【卫青有记载的第二战是元朔元年秋,因为战役不大史书上记载寥寥,只留下“其秋,青出雁,万骑击匈奴,斩首虏数千人”短短十几个字而已,让up说也说不出什么。


    倒是同在这一年卫子夫诞下汉武帝刘彻的长子,被立为皇后,加上卫青的胜利,对于刘彻来说算是个双喜临门】


    天幕下,刘彻的眼睛亮了。


    之前听到卫青直捣龙城刘彻就很兴奋了,一下没注意其他的,现在听到六年后他有儿子了,顿时喜笑颜开。


    这些年他可没少被明里暗里被暗示,是不是命里无子,要不是他还年轻,这些年政权也掌握在手里了,搞不好有人会催他过继,那刘彻能呕死。


    【卫青第场记载较多的为河南之战,这场战争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卫青最早的成名战,同时也被誉为汉匈战役的转折点。


    这时候有小伙伴就要问了,为什么这场战役能被称为汉匈战役的转折点,不是说这场战役不大吗?


    要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要从匈奴的动向,和这场战役带来的结果说起。


    先从匈奴的动向说起。


    元朔元年秋,匈奴分兵路,左路有二万骑兵攻至辽西,杀死了辽西太守,掳掠辽西便捷汉人二千余人。


    中路由匈奴左贤王带领一直打到元朔二年春,一路杀入渔阳,击败渔阳守军千余人,渔阳太守韩国安为阻止匈奴人继续进军,率兵700人出战,被击败,最后几乎全灭,被迫退守壁垒。


    右路匈奴进入雁门关,杀戮了我大汉千余子民,带走牛羊数千。


    这一消息,一传回国内,汉武帝刘彻震怒,他已经忍匈奴很久了,卧榻之地岂容他人鼾睡,现在不反击要等什么时候反击。


    因此刘彻立刻下令回击匈奴。


    刘彻不是赵光义,对于打仗又菜又爱玩,他对于战争有着自己的认知。


    先是敏锐意识到匈奴大军进攻点在东边,西边必定空虚,有可乘之机,就立刻让韩国安率领部下,向东移动驻扎右北平,防止匈奴人深入。


    后又制定胡骑东进、汉骑西击的战略方针。


    而则一战略简单点说:就是看谁给对方的伤害大。


    也是这一战的战略方针,常常让后世一些人,认为卫青这个人没什么本事,就是靠着国力才碾压匈奴的。


    对此我想说:啊!对对对,你们说的都对,卫青就说靠国力碾压匈奴的。鼓掌jpg】


    ……


    “胡说八道,呸。”


    天幕下没能领悟出,天音是在说反讽的武将一反之前嫉妒卫青的样子,先炸开花了。


    虽然他们看不上卫青,觉得他和他们不是一路人。


    但有一说一,要是真能靠国力碾压匈奴,他们之前那么多年,能打不赢,又不是闲着没事输得好玩。


    要是轻易能碾压过去,武将们早就一窝蜂冲去打匈奴了建功立业了,何苦还要分主合派和主战派。


    每次他们这些主合派,面对的那些主战派都好像低了一等一样,他们走过来自己腰杆都挺不直。


    而且最重要的事,要是卫青能靠国力碾压赢匈奴得胜,那他们这些有着国力在,却还是赢不了的人,得是什么水准的废物啊!


    谁丢得起这个人,反正他们不行。


    因此武将都骂骂咧咧,有些还一反常态的夸起了卫青。


    “卫侍中,实在不必听信后世子孙所言,那些安逸之辈懂什么战略。”


    “正是啊,卫侍中的才华,大伙都看在眼里,之前第一战出击匈奴时,只有卫侍中一人得胜归来,这便足以说明侍中的本事了。”


    ……


    卫(一直收到刀子眼)青突然被围夸,受宠若惊,谦虚的拱手说:“青不过一时之幸,能得胜离全赖陛下和诸位的支持,否则青一个初上战场之人如何能得胜。”


    “谦虚了,谦虚了,卫侍中何必如此自谦。”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能被天幕说名将盘点必有一席之地的卫侍中,怎可能是无能之人,只怕是后世权贵胡言乱语罢了。”


    ……


    根据之前后世天幕展示孩子读书画面中的孩子皮肤白皙,身上肉嘟嘟,一脸幸福的样子。


    直接让不少武将认定,后世为太平之年,否者怎么可能养出那种王孙贵胄,都比不上的富饶安详之态。


    和平年代,王孙贵胄,读书人,这几个buff叠在一起,在武将看来就是屁事贼多,说啥啥不懂,干啥啥不行,打又打不得,拖后腿第一名的孬种。


    这种家伙就是吃的太饱,闲的没事做找存在感,尽瞎胡说,呸!有点骨气的武将都最讨厌这些家伙了。


    比起武将的愤怒,文官就好很多。


    他们可不是一听这个消息就炸了的武将,能够冷静思考的他们,第一时间意识到了天音话里的奚落之意。


    正是理解了天音的奚落之意,他们才更好奇,就之前匈奴的凶猛的进攻来说,这可不是一好打的仗,卫青到底怎么做才能把匈奴打回去,并说出这场战斗改写了汉匈战争。


    难道是……


    只要想到那个可能,包括刘彻在内的诸位大臣,呼吸都急促了起来,希望天幕能细说,这对他们太重要,对汉朝也太重要了。


    天幕也没卖关子,接着说了下去。


    【卫青当然不是靠国力碾压过去的,如果他能靠国力碾压过去,难道别的武将不可以,汉朝能被匈奴吊起来打那么久。


    会对卫青的战斗力产生这么大的误解,除了太史公因为心里的一些嫉妒,暗搓搓加工了一下史书和后人的歪曲外。


    最重要的是,后人对汉朝最出圈的印象:“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此话一出,天幕下。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都被这句话所震撼。


    敢于侵犯强大汉帝国的人,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杀掉他们,这是怎样一句霸道至极的话啊!


    这是我大汉吗?


    震撼完,边关的百姓陷入迷茫之中。


    因为天幕口中的大汉和他们生活的大汉,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现实中的大汉,边关的百姓时常会遭受匈奴人的侵略,每次匈奴一来,边关的百姓就要失去自己的丈夫/妻子/孩子,要忍受手足分离的痛苦。


    他们辛苦耕种的粮食,好不容易养肥的牛羊,只要匈奴一来就是化为泡沫,男为奴,女为娼,这样的日子边关的百姓过了许久,甚至都已经麻木了。


    但天幕却说,大汉很强,如果大汉真的这么强,为什么朝廷不出兵打走匈奴,救救他们呢?


    是陛下不要他们了吗?


    这样一想着边关的百姓暴动了起来,他们丢下正在耕作的田地,有的哭泣陛下的不仁,有的想逃去京城如果陛下不要边关的百姓,那么他们就往里走,陛下总不会连京内的百姓也不要,还有脾气暴躁直接冲去太守驻兵的地方唾骂太守和将领。


    “是不是你们没有尊守陛下的命令,贪墨了军队的财产,才害得我们被匈奴人欺负。”


    “肯定是啊,你看那驻扎的士兵都饿瘦了,肯定是有人贪墨了军队的财产,让士兵们吃不好穿不好,他们打仗没有力气,我们才会被匈奴欺辱,必定是这些贪官的错”


    一个农夫指着正在一旁待命的士兵,他身材瘦小,穿戴的盔甲上有着亏损,看起来是就不是很强的样子,让农夫误以为他被苛待了,这正是贪官贪墨的证据。


    实际上这位士兵虽然瘦小,人却很精壮,身上的盔甲正是和匈奴人战斗后造成的,只是农夫认不得罢了。


    莫说边关的百姓哭诉,苦匈奴,就说内城的百姓也苦匈奴久已,没有长城作为天险,匈奴进入和入境无人一样,这年头的汉民哪一个没受过匈奴的苦楚啊!


    ……


    【实际上“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虽然出自汉朝,却不是出自汉武帝时期。


    而是出自汉元帝时期,名将陈汤之口,全句为:“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陈汤上书汉汉元帝,表名自己诛灭被匈奴郅支单于的功绩时的话语。


    陈汤之所以能说出强汉,那是因为元帝时期,已经经过了朝积累,武帝打下功绩,昭帝过度休养生息,宣帝中兴王朝,给他留下了一个诺达的汉朝基业。


    而汉武时期,刘彻有基业吗?有


    文景之治毫无疑问,给刘彻留下了大笔的财富积蓄,但对外的国力有吗?


    少,太少了。


    汉朝自刘邦创业以来,先是经历了秦末战乱对人口和国力巨大打击,国内没有钱连四匹同样颜色的马都凑不出来。


    后又把好用厉害的武将给宰了,根本没给接过她摊子的吕雉,留下什么出名能打的人才,当时国力空虚的吕雉只能忍受匈奴单于的侮辱。


    然后到了文景时期,我之前讲过文帝时期,注重休养生息。


    是他想养吗?也不是!


    只是文帝上位前,又是诸吕之乱,又是藩王打架的白白折腾了一遍大汉内的百姓,导致国家之前吕后治理好不容易起来一点的经济,又duang一下断崖式下跌,国家的钱又没了,文帝没办法只能休养生息攒钱。


    而军队又是最烧钱的,没钱根本养不起来,因此汉文帝事情初了大汉十万的常备军外,基本没有多余的兵力。


    再到景帝时期又有七王之乱,好不容易有个能用的sr周亚夫,又为了保护猪猪的继承权,被景帝直接给嘎了。


    这样一通算下来,汉朝到了猪猪手里的时候,虽然内乱平息了,钱财充足了,但是留下来的兵力居然不算多,能带兵打仗的更是没几个能打的。


    而匈奴那边的战斗力又多少,根据马邑之战汉武帝试图集结十万大军埋伏歼灭匈奴单于十万骑兵,和我从霍去病元狩二年歼敌4万余人,元狩四年歼敌70400人,再加上匈奴还同时和卫青等其他将军多线作战,切之后还能打来看,匈奴人的军备力量最少也不会少于十五万。


    而河南之战又是小战役,双方出兵都不多匈奴万余人,卫青约莫万精骑。


    孙子兵法曰: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翻译一下就是:用兵的规律为,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歼灭敌人,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猛烈进攻敌人……


    按照孙子兵法的说法,卫青得有多余匈奴十倍的兵力,才能算作是靠国力碾压匈奴,可你看卫青有吗?】


    ……


    天幕下,天音落下最后一个字音。


    被证实了是靠实力击退匈奴人的卫青,本该成为众人的焦点。


    可此刻所有人都完全没有在意天幕对于卫青能力的论证,而是将视线都转移到了霍去病身上。


    文武百官倒吸了一口凉气,不可置信的喊道:“歼敌多少,四万,七万?”


    其中武将的反应尤其大,有些失态的甚至站立不稳,腿软的想要跌坐下地。


    无他,带过兵打过仗,更会知道打匈奴的不容易,歼敌数万人,这是大汉建立至今从未有过的战绩,这是怎样的名将才能做出的事情,怕是只有淮阴侯在世才能有此本领。


    刘彻更是激动,他不在忍耐自己的情绪,直接放声大笑:“好,太好了,我大汉能有此将才,实乃天佑大汉啊!卫青快快去吧你的好外甥带进宫来,朕要好好见见他。”


    “下次出征,朕就派你们舅甥一起上战场,也算成就一段佳话。”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