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蝎小说 > 古代言情 > 直播盘点古代硬核狠人 > 56. 第 56 章 人民记得你
    【为什么没有张仲景相关史书记载,其实很简单。


    个人认为原因大概有两个。


    1、是张仲景在汉末担任职位为长沙太守,太守这个职位是一郡之长,官位不算太高,但也绝不低。


    在这个职位上,张仲景作为太守,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政绩。


    起码比起《后汉书》中记载的诸如任峻、苏则、仓慈等人要么政绩卓越深受百姓爱戴,要么留有战功,最次也是作风鲜明,跟拥有独特的记忆点的太守相比,他是没有任何优势的。


    因此若是以太守的身份,张仲景很难被列入传记之中。


    这里有人要问了,张仲景本来就不是以治理郡县出名,人家是以医术出名的,《三国志》中不是有方技传吗?


    同名的建安三神医之一的华佗,解梦师周宣,乐师杜夔等人都被记载在内,没理由三神医之首的张仲景,不被记载啊?


    这就是接下来要说的第二点了。


    虽然我们现代人都知道,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但在古代,在古人眼里历史无非就是王侯将相。


    相关记载也是多偏向于此,所以史书又被后人戏称为帝王将相的家谱。


    那么理解这一点,关于张仲景为什么没以医师的身份,被记载就很好理解了。


    在张仲景从医的生涯之中,他并没有和什么达官显贵接触过。


    最为显贵之名的人物,也不过是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其官位不过侍中,相关记载都是合转或是出现在他人传记之中。


    给他治过病,并不值得后世写史书的人大书特书,因此张仲景也就没有以医师的身份被记载。


    毕竟上诉方技传中出现的几位人物,华佗给曹操治过病(虽然被杀),杜夔给曹操奏过乐,任太乐令,周宣给曹丕接过梦……


    他们中无论那位都和位高权重着有过交集,就算没有相关传记,也会在其他人的列传中零散的出现,而不是如张仲景一般,连客串的记载几乎都没有。


    唯一一次出场,好像还是三国演义中张松见曹操称,医有张仲景。


    但三国演义一向被誉为文学作品,是三国历史的同人。


    其作者罗贯中更是元末年间的人物,在他的年代,张仲景的相关传记已经被补全,他知道张仲景并不稀奇。


    说到底百姓的命,在古代就有如沙土蝼蚁一般,风一吹就散了,谁会却专门记载给百姓治病的人呢?】


    “神仙的意思是,俺们做的这些没用吗?”


    天幕下深受张仲景恩惠的长沙百姓,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家中小有余钱者自备纸笔,将张仲景的相关事件和自己受到的恩惠,大书特书写入家谱中。


    没钱的百姓,大家就一起凑一凑,买了纸笔,请了村里最好的秀才,口述内容让他帮忙润色记录下他们印象中的张太守。


    只是事情才开工到一半,天幕中仙人所说的话,就如一盆冷水般泼到了百姓的身上。


    是了,他们不过卑贱的人,命比纸薄,为他们治病,张太守是捞不着什么好处的,连写史人都不肯记太守。


    张太守现在出名了,贵人们肯定回来找他治病,恐怕过不了多久,太守就要离他们而去了。


    想到这里百姓们,不禁陷入了沉默,长沙内最好的医生便是太守,无数人受他恩惠,身上的疾病被其治愈,一想到太守之后会走,就忍不住悲从心来。


    “那我们还记不记啊……”


    沉默的氛围中,有人悄悄发问。


    要是之后有史官记太守了,他们还记是不是有点多此一举。


    “记,为什么不记。”


    “我家贫,当初家中老母生病,幸得太守相助,为家母看诊得以活命,太守的恩惠,我是记得的,本无以为报,愿留下几句言语,让子孙后人记得这件事情,有朝一日报答太守的恩德。”


    “这话说得中肯,我家也被太守治过,太守真神医也,一旬药下去,我身体就病愈了,太守的恩德我也是要记的。”


    ……


    能聚在这里请秀才写书的人,大多受过张仲景的恩德。


    虽先前沮丧了一下,但最后还是一致决定史书写归写,和他们记下太守的恩德,传颂给子孙后代听并不冲突。


    尤其是在听完大家讨论的秀才说,史官在写书的时候会收集民间相关传言来编撰史书。


    大家就更开心了,争先恐后的和秀才,说自己与太守的相关事迹。


    虽然词汇并不丰富就是了,来来回回就是神医、病一下就好了、心善、恩人……


    但并不丰富的词汇,表达出的确实一片真挚的心。


    ……


    “天幕这话说得有趣,要是没人记,这张仲景又怎么会传到后世,之前她不就提到了王叔和,记载过张仲景吗?可见有才之人是不是被埋没的。”


    刘彻抚掌在听到能被列为医圣的张仲景没被记载时,他颇感意外,这么个人才,怎么会没被记下来。


    在听到史书乃帝王将相之家谱时,又有所明悟,随后而来的是愤怒。


    虽然不是能治理国家的人才,但一个国家从来就不只需要治理的人才,人的才华不应该限制方向,做到极致那就是大才。


    此等大才居然不据为己有,难怪是汉末,有这种子孙,刘彻都觉得丢人。


    呸——晦气!


    要是刘彻能拥有张仲景,一天看十次病,他都嫌少。


    说到神医,“义妁侍医可回到长安了。“


    刘彻招来侍从询问,义妁是否回京。


    先前不知天幕讲什么,刘彻只喊了几个亲信共观天幕。


    在知道内容为医后,才快马加鞭派人去寻找名医义妁。


    自从前126年王太后去世,女侍医义妁,深感自己医术仍有不足,自请出宫,游历天下加强医术的造诣。


    当时宫内仍有名医,王太后去世前也常与义妁商议相关事情,同意了义妁出宫的请求。


    王太后去世后也没有废除相关提议,作为孝子刘彻自然就放了义妁出宫游历,只有宫中出现难以解决的疾病时,才会征召对方。


    比如近几年霍去病打仗,为了不让他英年早逝。


    刘彻召集了全国的名医,来为霍去病看诊,其中就包括义妁。


    现在既然天幕讲医术相关的事情,自然少不了这位被刘彻认可的神医。


    “回陛下,义妁侍医现在已经到京。”


    “宣”刘彻大喜,游历的人并不好找,有时候虽然发布了诏令,但等人找到都不知该过了多久。


    要不是当初答应过自己母亲,宫中御医相互倾轧也有碍人才的培养,刘彻才不会忍痛放入出宫。


    现在人回来了,刘彻要让对方好好诊治一下身体。


    霍去病看见自己陛下开心的样子,不乐意的撇了撇嘴。


    他记得义妁,前两年对方来给他看过诊。


    开的药是所有御医里最苦,也是管他最严的,吃什么都要说道说道,偏偏无论是陛下还是舅舅都极其信任对方。


    这次回来也不知道陛下,会不会又让义妁给他瞧瞧身体。


    他是真的不想在喝苦涩的药水了。


    【答:被视为蝼蚁的百姓会!


    张仲景他是没有和达官显贵相交,是不被当代的史官记载。


    但这不代表他就是一个被虚构,被伪造的人,被忘记的人。


    恰恰相反,人们知道谁才是对他们好的人。


    他们记得张仲景,记得他的恩惠,记得他无双的才华,记得那他悬壶济世的医德。


    他们为他修医圣祠,立仲景墓,传承张仲景留下来的医术,保存他所教授的医方,口口相传张仲景的故事。


    正是因为他们记得,在张仲景去世后,在《伤寒杂病论》在战火纷飞中消失后。


    王叔和才能看到《伤寒杂病论》断简残章。


    才能以太医的身份在全国搜寻其残本,并最终找全了关于伤寒的部分加以整理,重命名为《伤寒论》。


    才能有后来唐代修史书时补充的张仲景传记。


    这期间跨越了几百年的时光,不知道有多少人泯灭在历史之中,而张仲景却在没有个人传记,无人书写的情况下。


    靠着一本已经遗失了,后由的由王叔和整理的《伤寒论》,和人们代代相传的故事,在几百年后的唐代重现天日,为后人所认识,并被人尊称为医圣。


    其才华、医德令人世人敬佩不已。


    其中关于医德,也是留下对医学生丁宁周至的期望。


    告诉后人,学医要爱重身体,不要舍本逐利,一味追求荣华富贵,而忘记自己该做的事情,致力于花言巧语应付病人,人应该如孔夫子所教导的那般“学而知之”“多闻博识”。


    试想一下,一个因为百姓多受到瘟疫困扰,而苦心孤诣研究医术,将一生所学毫不私藏的传授给世人,一身本领都为百姓所使用的医生,怎么会不被百姓爱戴呢。


    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沙土会被吹散,但不会被毁灭,而是落地生根,一只蚂蚁或许做不了什么,但一群蚂蚁可以搏杀大象,就算我们只是无根的风沙,也想聚集起来化作岩石,书写你的功绩。


    张仲景是毫无疑问的伟人,他不需要哪一个史官专门去记载他,告诉世人他的伟大。


    世人就已经与他神交已久,人民会记住他。


    因此中医黑也别拿没有确切史料,人物形象模糊来说人家是不存在的人了。


    有空不如出去多走走,去看看河南省阳市清代修建,祠田达七百亩的医圣祠,去看看张仲景究竟为人民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啊,忘了你们讨厌中医,估计是看不懂这些的。


    反正在你们眼里中医都是无证行医,没有科学依据的骗子,看再多也只是凸显你们的无知和嘴硬。】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