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蝎小说 > 现代言情 > 渔女赶海发家记 > 44. 生意爆火 搬家
    落在海边的木板车和筐被守卫送了回来,连带散落的韭菜也捡了起来放在筐里。


    至于老龟,在海珠去衙门时先被冬珠领回来了,吃饱了又大战一场,回来就爬盆里沉在水里了。


    海珠晾干头发就开始择韭菜,不知道是没缓过神,或是如她奶说的那样长了个憨胆子,她亲手杀了人,这时候竟然没有害怕,还琢磨着择了韭菜明天去摆摊卖饼。


    她的镇定影响了冬珠和风平,一直砰砰跳的小心肝在浓郁的韭菜味儿里恢复平静。


    日落黄昏时,魏金花和郑海顺提了只母鸡过来看望。


    “荆娘你把鸡宰了,炖锅汤让海珠多喝一碗,给她压压惊。”魏金花说。


    “丫头厉害的很,我遇到这情况可不敢冲过去。”郑海顺的话里带着满满的赞叹,“了不得,我在码头干活,有人提起你,我说那是我大侄女,他们都夸你。”


    海珠笑了。


    魏金花拎个板凳去帮忙择韭菜,“明天还去摆摊?”


    “去啊,今天是今天,明天是明天,该过什么日子还过什么日子。”海珠说。


    “这大白天的怎么就有匪寇过来了?今年匪寇这么猖獗?”郑海顺跟齐老三感叹,他不乏忧虑,匪寇能潜到海边来杀人,年后他们出海了还有活路?


    齐老三叹气,这不是他们能操心的。


    正说着,韩霁跟沈遂过来了,郑海顺跟魏金花立马起身离开。


    出海剿匪一趟,韩霁消瘦许多,本就英武的长相越发冷峻,看着很是唬人。他一踏进门,院子里的说话声骤然消失了,海珠看她家里人不自在,领着两个人出门说话。


    “你今天过来的?”她问。


    “刚上码头就听说了你大败匪寇的壮举,来不及准备贺礼先来献个心意。”韩霁露了个笑,注意到附近住的人在往这边看,他抱臂打趣:“这下可出名了。”


    “还有心情开玩笑,看样子情况不太严重?”


    说起这个,韩霁重重呼口气,他刚从牢里出来,抓到的三个喽啰不算是匪寇,是东边渔村的几个泼皮,跟匪寇有过接触,想要效仿匪寇屠村的行为,杀几个人作为投名状。


    “没审错?想趁乱杀人也该是天黑了,哪有大白天游在海里杀人的,还是说他们的目标就是海上的渔民?”海珠看向沈遂,这几个人水性挺好啊,他怎么还缺人缺到来她家打起风平的主意了。


    “他们本来是偷了艘渔船,准备在码头上岸,等天黑了行事的。但船上载的人太多了,压翻船了,正好离岸又不远,他们就打算游过来。”沈遂一言难尽,他该庆幸翻了船,这帮人栽到海珠手里,真让他们从码头上来了,今晚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海珠:……所以那个被割喉的渔民是倒霉到家了?


    “我还在想匪寇大白天都敢上岸杀人,那可完蛋了。”她吐槽,“不是就行,我明天能放心去摆摊了。”


    韩霁就是过来跟她说一声,他还要去这边的卫所布防,交代她晚上别出门,就领着沈遂走了。


    海珠回去跟家里人说,齐老三又去给郑海顺说,街坊邻居也借口送点吃的过来打探消息。


    天色渐黑,家家户户紧闭大门,突然听到墙外响起悉索的脚步声,巷子头住的几家人吓得白毛汗都出来了。


    “咚”的一声锣鼓响,锣声余音未散,巷子里巡逻的守卫高声解释今天在海边袭击渔民的“匪寇”身份,“明日午时在码头斩首示众,尸身投进大海。”


    开门的吱呀声接连响起,在嗡嗡嗡的议论声里,守卫继续说:“从今夜起,夜间有守卫巡逻,如有要事出门,随身携带户籍。夜里如有不对劲的动静,可大声喊人。”


    “有守卫巡逻那我可以安心睡觉了。”


    “大嫂,夜里听到动静你别出来,就在屋里大声喊,我们听到声音就出去。”


    “对对对,听到喊声的就开门出来,我们人多,吓也给他吓跑了。”


    巡逻的守卫走远,街坊邻居赶紧锁门,一阵落锁声后,街巷安静下来,远处的锣鼓声清晰地传了过来。


    “还是住在这边好啊,白天守卫驻守,夜间守卫巡逻,在村里鬼管你。”海珠故意在她奶面前感叹。


    “那也没办法啊。”齐阿奶叹口气,“别想多了,先回屋睡。”


    海珠不多说,她只是见缝插针先埋个种子,看时机合适了能不能发芽。


    镇上增加了巡逻的守卫大大安抚了民心,隔日是个好天气,一大早的,街上就热闹了。


    海珠清点了木板车上装的东西,琢磨了下没有漏的,就开门让齐老三把木板车推出去。


    “我以后打水的时候也推木板车过去,一次能多提两桶,比挑担子还轻松些。”齐老三说。


    “哎,这是去摆摊了?”买水的阿嫂跟海珠说话,“在哪儿摆摊啊?卖的什么?待会儿我去给你照顾生意。”


    “卖烙饼,在长明酒馆旁边的巷道里。”一提照顾生意,冬珠就格外机灵,“卖别人是两文钱一个,阿嫂你去了五文钱卖你三个。”


    海珠摸了下冬珠的头,冲阿嫂说:“我家她说了算。”


    冬珠吐舌一笑,格外得意。


    “行,我待会儿就去。”


    秦荆娘走在一旁不插话,风平跑快了她会出声喊一声。


    长明酒馆外的巷子口已经摆起了桌子和长凳,陈老板站在酒馆外面见海珠过来了,他走过去说:“今天出了日头,我猜你就会过来。”


    “陈叔费心了,还没吃早饭吧?我待会给你烙饼送去。”海珠把木板车上的东西卸下来,继续说:“吃过早饭也没关系,我少送两个你塞塞牙缝。”


    “我牙缝没那么大。”瞅着客人来了,陈老板不再打扰,回了他的酒馆。


    炉子里的火还没烧着,摊前已经围了一圈人,都是冲海珠过来的。昨天下午有人看到她认出了人,说她天气好的时候在街上摆摊卖饼,恰好又有人吃过,七分的味道夸成十分。


    这不,一大早就有一帮闲人找过来了。


    “小妹,饼子是好吃,你要是做罐汤配着才好。”有人提意见了。


    “再摆几张桌子也好,我觉得这饼子出锅了最好吃,拿回去凉了就少了几分滋味。”吃惯了早肆的食客有些遗憾不能坐着吃。


    海珠忙到没时间回话,客人一波接一波过来,围的人越多,过来凑热闹的越多。后来的人一听摆摊卖饼的是昨天跳海杀匪寇救人的姑娘,越发耐得下性子等,非要让她赚到自己手里的铜板。


    秦荆娘先前还只是帮着收钱,看海珠累得活动手指头,她也洗了手过来揪面团包馅。


    冬珠翻饼子翻得手腕疼,每当她要坚持不住了就看一眼钱箱里摞在一起的铜板,瞬间浑身都是劲。


    一个时辰后,面盆里的面没了,海珠卸口气,跟没买到的客人道歉,让他们改日再来。


    “叮当”两声响,一个矮胖的男人朝钱箱里扔进一角碎银子,什么也不说,扬长而去。


    “喂!大哥你……”海珠扬着脖子喊,只来得及看到一只手举过头顶摆了两下。


    “他是不缺钱的,码头上有名的散财童子,哪天高兴了见谁顺眼就送一角碎银子。”摊上还没走的客人说,“估计是听说了你昨天的事,散银子来了,给了你就收着。”


    海珠:……


    她也不是不理解这种行为,代入自己,这街上摆摊的若是有一个见义勇为抓贼的,她也愿意天天去照顾生意,手头宽裕了扔角银子买个好心情。


    这就是有钱人的快乐呀。


    她收摊回家。


    摊子上的生意一直红火到过年,年后一直到初五海珠都没出摊做生意,过了初五再摆摊,人们年前的记忆被年味儿冲散,摊子上又恢复了平静。


    海珠也乐得自在,生意好了人受罪,一直那么火热下去她也受不了,更别提冬珠和风平了。


    因为离了乡,族人不在身边,这个年在齐阿奶看来过得挺乏味,天气暖和了她就起了要回乡的打算。


    郑海顺跟魏金花也有这想法,但又不确定匪寇是不是已经消停了,他们托海珠去找沈遂问问。


    海珠袒露她的想法,“郑叔,你有没有考虑过搬家到这边来?住在镇上远比住在渔村里安全。”


    “念头是有过,但不行。我是要出海的,你也跟我出过海,你想想,我肯定是跟族人一道出海更有保障。”郑海顺摇头,“我又没有手艺,舍了船去码头扛货那是蠢,我们一家是要回去的。祖上一代一代都是这么过来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他拿那个在海边撒网还被割喉的渔夫举例,“各人有各人的命数,命数到了,我就是喝水还有呛死的时候。”


    海珠看向齐阿奶,说:“奶,我想留在这儿摆摊做生意,早上带着冬珠和风平烙饼摆摊,下午天暖和了下海捕捞,这边卖鱼获也方便。”


    齐阿奶沉着脸思索,一时没说话。


    “我要回去……”齐老三出声。


    “你回去做什么?这边又不是不临海,你就在海边撒网,起风起浪了能立马回来,来了商船还能去扛货,比在家里可方便多了。”海珠打断他的话。


    这边再好,齐老三还是念着他的老窝,他嫌弃这边吃水不方便,出行也不方便,“我回去了撑个船,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最重要的是不花钱。


    齐阿奶一时决断难下,想回又看重这边的安全,要是只有她一个人她自然无所谓,人老了哪一天死都行。但她还有儿子孙子孙女啊。


    “你们打算租房住?”魏金花问。


    “买房,我手里攒了笔银子。”海珠说,“房子的事你们不用操心。”


    魏金花看向秦荆娘,她说对了吧。


    “既然不愁买房,那就搬过来吧,我见孩子们方便,也方便把潮生带过来,他们四个一母同胞的亲姐弟,离得远了就生疏了。”秦荆娘跟着劝,她是最希望他们搬过来的。


    被带走的孙子是齐阿奶的一个心病,有了这根稻草压着,她彻底倾向搬过来,离了族人她拘束点,但儿孙的生活好了。


    齐老三看向他二哥,见他二哥点头,他就不说话了。


    搬家的主意已定,海珠快活的去找沈遂打听匪寇的情况。


    魏金花坐不住了,她回了家失落地坐在院子里,两家这么一分开,再见面就难了。


    “我们要不也搬过来?我看镇上想赚钱也不难,卖柴卖水都有人买,你也跟老,来商船了去扛扛货。”她兀自嘀咕。


    “一天赚的只够买米买油买盐了,这还不算,最主要的是房子。”郑海顺看着青砖砌的院子,买不起呀。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