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蝎小说 > 现代言情 > 社恐在古代 > 36. 第三十六章 “这才哪到哪啊。”……
    林却这一手,直接把李家给打蒙了,之后无论是老太太还是钱氏都没再催过李暮,免得叫燕王知晓,因自身有疾而恼羞成怒发作到他们李家头上。


    皇帝那边似乎也很乐意看到林却没有亲生的孩子,速度非常快地下旨册封林晏安为燕王世子,连劝都没劝上一句。


    昭明长公主倒是有心安慰一下儿子,毕竟坊间都在传燕王不行,还挺伤自尊的,结果她的好大儿乐呵呵地告诉她,这件事本身就是他传出去的,生不了是真生不了,至于他行不行,他的枕边人知道就成了,管别人干嘛。


    昭明长公主:“……”


    昭明悟了,无论是妹妹还是儿子,她都不该过于关心,他们有他们的快乐,她一介凡夫俗子,不必去懂。


    李暮一开始只知道林却入宫请封林晏安为燕王世子,后来才通过鸽舍得知传闻,担心了一下林却的心理健康。


    林却一反在母亲面前的乐呵,在李暮问起时装出一副“我看起来不在意,实际还是有点在意”的模样,把李暮心疼得不行。


    林却喜欢极了李暮心疼他的模样,但又怕李暮真的为他难过,因此只装了一小会儿,就没继续装下去。


    然而李暮分辨不清林却的演技,害怕他是为了安慰她才装出不在意的模样,一连忧心了几日,叫林却后悔不迭,再也不敢在李暮面前演她。


    九月也是林栖梧的生日,李暮记得林栖梧说过今年生日想要钩针捧花做礼物,于是给她做了一束。


    为此李暮还特地弄了一卷细铁丝。


    这个时代有花丝镶嵌工艺,自然也有拉丝工艺,有了铁丝掺进花瓣固定花型,李暮也不必刻意把花做小,能做的花朵种类也比原先多得多。


    李暮给林栖梧做的捧花里头还有一支向日葵,林却路过瞧见,说没见过,李暮一回想平时嗑瓜子磕的都是西瓜子,便明白向日葵还没传进来。


    于是她又钩了三枚辣椒,一枚通红的,一枚红色带绿,还有一枚被钩成切开一半的样子,露出里面的白色辣椒籽。


    “明年出海的船队要是能带点这些回来,那就最好了。”李暮把另外做的向日葵和三枚辣椒塞到林却手里。


    林却看着这些东西,问:“这些也是……书上看的?”


    李暮心虚地点了点头:“……嗯。”


    林却捏捏她的脸,让她别紧张:“还有别的吗?”


    李暮想了想,一时没想起来,反正有些作物就算她不说,带着任务的船队也会想办法多带些回来,其他的……


    “注意卫生,不要喝生水。”李暮一脸严肃道。


    她也不是有了准备才穿越过来的,能分享的现代知识实在有限,但再怎么样她也听说过一些传染病,比如霍乱和黑死病。


    随便带一个回来,后果都不堪设想。


    李暮不知道这些疾病的具体流传时间和地区,只知道一些预防的措施和救治的关键词。


    李暮又一次提笔,把自己知道的都写下,一边写还一边翻医书,尽量让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贴合古人的认知,能让大夫看懂。


    翻着翻着她看到一本《肘后备急方》,又一拍脑门,想起了疟疾,碰巧她看过一部讲屠呦呦女士研发治疗疟疾药物的单元电视剧,知道青蒿素是用乙醇——俗称酒精——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


    于是她又另起了一页纸,其中多次重复提到屠呦呦女士的名字,避免出现像捉匪牌那样叫人把创意和功绩扣她头上的事情发生。


    李暮写的东西其实并不详细,毕竟她也不是专业的,好在其中不可避免地提到了许多现代人习以为常的知识,比如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比如细菌病毒,还比如水中加盐补充电解质避免霍乱患者脱水而死等,让看到这些文字的无渡一头扎了进去,太医院也跟着受到了冲击。


    船队准备带上百余名医官,太医院中也有人跟随船队出海,别说这关乎他们自身性命,就算无关,但凡能通过这些此前从未接触过的学识精进医术,运用到其他的病症中,也足够他们救治万民,流芳百世。


    ……


    十月,林晏安也跟着长了一岁,林栖梧十二,他十四。


    安颖的课还在上,小老头年纪大了准备致仕,时间也越发空闲起来,因此课程变得有些频繁,李暮也隐约察觉到课程的重点和之前略有不同,她又观察了两节课,终于确定不是她太敏感,就是安颖在课程里夹带私货,明里暗里,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忠君的思想。


    李暮作为一个现代人,对君臣那套多少带点免疫,但林栖梧和李云溪都还小,李暮怕她们学偏了性子,就回去跟林却提了一下。


    林却:“大抵是知晓你能管住我,所以想从你这入手吧。”


    李暮:“……”


    行宫晚宴上发生的事情林却给她报备过,她是有点不太好意思的。


    可林却都和她卖惨了,说:“因为你不爱见人,总有风言风语说我嫌弃你,把你关着不让你出门,天地良心,这怎么还能怪到我头上。”


    这么一说,李暮也就由着他造谣。


    万万没想到,林却惧内的谣言连安颖都信了,这么回头一看,或许在行宫上课的时候,安颖就已经有了这样的念头,只是当时说得太隐晦不明显,两个孩子没这方面的意识,她也是到如今才发现。


    林却很干脆地给他们换了位先生,理由也是现成的,安颖要致仕还乡,当然没法再来给她们上课。


    新先生来那一天,李暮和往常一样提前到上课的地方,从另一个门进去,走到竹帘后头。


    结果新先生来得比她还早,听见竹帘后头的动静,又看到李暮透过竹帘的身影,起身向李暮行了礼。


    对方报上了名字和官职,是户部尚书楼勤。


    据林却说,此人先前还在工部和吏部待过,后来才到的户部。


    楼勤口才好,擅言辞,偏偏李暮是个社恐,所以打过招呼就僵硬着坐下了,心里不停期盼林栖梧和李云溪能快点来,缓解一下尴尬的气氛。


    就在李暮以为楼勤也会安静等人到齐上课的时候,那楼勤又隔着竹帘和她攀谈了起来,颇有锲而不舍的意味。


    李暮听着听着,居然从中听出了钦佩敬仰之意,不免一头雾水。


    李暮上完课回去问林却,林却说:“土豆红薯解了闽中饥荒,楼勤知晓,自然对你钦佩不已。”


    李暮奇怪:“他怎么知道这事儿和我有关系?”


    林却比她更奇怪:“他为什么不知道?”


    李暮:“……?”


    李暮从鸽舍那找了些闽中的情报来看,才知道她在闽中百姓口中已然成了活菩萨,林却推广作物,半点没落下她这个说出作物特性的燕王妃,就连当地流行的儒林戏1里也杜撰了许多她的故事,还提到了和她有关的捉匪牌。


    李暮:……啊啊啊啊!!!!


    李暮羞耻得不行,用自己的手给脸颊降温不够,还抓了林却的手帮忙,最后索性跑去洗了把脸。


    水往脸上泼的声音哗哗作响,李暮没听见,林却摩挲着方才碰过她脸颊的手背,低声呢喃了一句:“这才哪到哪啊。”


    ……


    十月末的时候,李暮开始准备儿童简笔消寒图。


    真就是儿童简笔画,枝头每一朵梅花都透着肉眼可见的质朴和“我不会画画”五个大字。


    李暮来来回回画了好几次都不是很满意,甚至有点想要放弃,特别是听林却说画完拿去裱起来,方便挂墙上的时候,李暮不是很想让裱画的师傅看到她的“大作”。


    最后还是林却说他也会裱画,可以让他来,而且冬天裱画时间比夏天要长,李暮拖不下去了,才终于给出一副自己画的消寒图,让林却拿去裱了挂墙上。


    这天李暮给芝麻糊喂草料,一边喂一边念叨纤云飞星和两位嬷嬷的好,说这么多人,愣是没有一个在看到她的消寒图后发笑的,世上还是好心人多啊。


    芝麻糊年纪小,还不能骑,得等明年,所以李暮这会儿还是养它,和它沟通感情居多。


    喂饱了芝麻糊,李暮又骑着旁的马去跑了一圈,直到林栖梧来叫她,说顾池找她。


    李暮回头看了眼,顾池确实在马场边站着,她同林栖梧驱马过去,林栖梧挥着手:“二哥!我替你把嫂嫂叫来啦!”


    顾池同林栖梧道了谢。


    林栖梧下马,说了句:“这有什么的。”


    然后一脸好奇地看着顾池,想知道他找李暮做什么。


    顾池并未开口,而是静静地看着林栖梧。


    林栖梧一下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我走!我走行了吧!”


    说着又骑上马,愤然离去。


    李暮,惊慌:不是,你走啥?!


    李暮眼睁睁看着林栖梧走远,马场边就剩下她跟顾池两个人。


    李暮表面稳着,心里已经开始紧张了。


    好在顾池也不是喜欢废话的人,直接道明了来意:“我从南边回来带了点东西,可否请嫂嫂帮忙,替我带去明月庵?”


    李暮:“……”


    演都不演是吧。


    李暮点头,静默一阵,顾池又问:“嫂嫂可曾惹过琼实生气?”


    琼实,李枳的字。


    李暮面无表情地摇头:“我没见她生过气。”


    顾池闻言还是一脸冷峻的死人样,半点看不出他心里有多慌。


    顾池:“不打扰嫂嫂了,东西我迟点让人送来。”


    也不说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讲几句话就要走,李暮挠心挠肺地感慨兄弟俩怎么能差这么多,林却没事都要和她叨叨几句的劲头怕不都是从他弟那抢来的。


    这么想着,李暮深呼吸,给自己加油打气,开口叫住了顾池。


    顾池回头,李暮逼着自己,给出了一个不像社恐能给出的建议:“你和她,多说话,说心里话。”


    别光做,长长嘴,情路上的困难会少很多,真的,我以我出车祸前都还在看小说的经验向你保证,你信我。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