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蝎小说 > 现代言情 > 社恐在古代 > 42. 第四十二章 “我是想找个理由,离你近……
    七月初,林却和李暮终于碰上了一个泛舟游湖的好天气。


    这个月份,荔枝杨梅是别想了,好在还有甜瓜,以及从南边送来的龙眼和李子,用冰盛了,跟冰凉凉的饮子一同被放到了船篷里。


    小舟上就他们俩,李暮一开始还挺害怕,在船篷里坐定了不敢乱动,随着小舟离岸越来越远,游进荷花丛中,她才慢慢适应,让林却拉着从船篷里出来,还被教着怎么摘莲蓬剥莲子。


    李暮自己上手才知道,新鲜的莲子不去芯也不会苦。


    李暮一边吃喝玩水,一边还不忘追问林却方才与她闲聊提到的义安教:“所以,义安教只是暂时没了?”


    先帝时期就已经将义安教列为旁门左道,写入律法,禁止信仰。去年年初林却身体刚好一些,就完善了这条律法,加重了刑罚,令首者绞,从者杖责流放。另外派人潜入各地义安教,利用伊王世子的狼子野心,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从内部瓦解,将义安教折腾得元气大伤。


    今年快入夏的时候,义安教各地分舵舵主聚集在洛阳开大会,伊王世子本想借机整合教众,铲除异己,不想其真实身份被当众揭露,偏巧洛阳不仅是义安教的起源地,更是伊王当年的封地,就数恨透了伊王的老教众最多。


    而且知道了他的身份后再去想义安教这几年的变化,谁还不明白他就是在借义安教报私仇,于是他以一己之身承受了过去一年义安教上下积压的怨气和怒火,被义愤填膺的教众煮了来吃。


    考虑到李暮正在吃水果,林却隐去了细节,单说伊王世子死于义安教教众之手,自那以后义安教人心涣散,短短两个月便彻底败落下去。


    林却知晓这时出手能将他们都铲除干净,但他没有这么做。


    “若再过个百年,又有了像当初藩王吃得满肚子油水,百姓和国库都没钱的日子,有他们再起来,未必是一件坏事。”林却笑着,说了一句对这个时代的统治阶级而言十分炸裂的疯话。


    李暮则忽然有些明白,在发现伊王世子背后操控义安教之前,林却为什么一直都没有采取快速有效的手段将义安教铲除。


    ……


    后头出了太阳,李暮撑起了船篷里早就备下的伞。


    因为双手很忙,得抱着荷叶荷花和莲蓬,还时不时要剥莲子或拿果子来吃,李暮为了方便,把伞搭在肩上,扣在臂弯里,林却只能委屈巴巴矮下身,才能蹭一片阴凉


    李暮见他这样辛苦,就挑了一片大大的荷叶,连梗摘下来,让他拿着遮阳。


    林却接了但没用,反而把李暮的伞拿过来,自己举着,挨在李暮身边,让伞面投下的阴影把他们都罩住,说:“我不是想遮太阳。”


    李暮:“?”


    “我是想找个理由,离你近一些。”


    游湖就这点不好,岸边总要站着擅凫水的人,以防他们翻船溺水。


    眼睛太多,但凡他举止亲密一些,李暮都会不好意思,还会刻意躲开他。


    李暮听林却这么一说,果然第一反应就是往远远的岸上看。


    林却托着李暮的下巴,把李暮的脸转回来:“看他们干嘛?看我。”


    李暮就这么撞进林却眼底,可能是阳光太明媚,衬得那双眼睛越发好看,也可能是游湖玩水摘莲蓬太快乐,又或者是他们这个位置够好,一边有高长的荷叶荷花影影绰绰地替他们挡着。


    李暮鬼使神差地开了口:“你把伞,往下一点。”


    林却虽不解,还是依言压了压伞。


    李暮:“再往下点。”


    又压了压。


    李暮余光扫不见岸上,赶紧凑过去,往林却唇上碰了碰。


    李暮心跳飞快,碰完就撤,结果伞面一斜,彻底偏向没遮挡且岸上有人的一面,林却把她拉过去,两人躲在伞后,沐浴着半边阳光亲了个痛快。


    除了后来李暮的发饰钩到了伞骨上,整场游湖都非常轻松愉快。


    最后还是燕王殿下亲自撑杆,把小舟推回岸边。


    李暮从小舟上下来,习惯了在水上摇摇晃晃的感觉,站稳后居然不太习惯,脚下有些发飘。


    两人衣服上都沾了湖水,回去换好衣服,林晏安又找了来。


    林却去见林晏安,刚落座便撂下一句:“想都别想。”


    林晏安无奈:“父亲,我还什么都没说呢。”


    林却端起茶杯:“你要杀顾禹文我不管,能把人杀了也是你自己的本事,可船队出海是你母亲盼了许久的,不会只有这一次,若因年幼的皇子死在海上致使中途返航,影响后续第二次、第三次出海,你看我揍不揍你。”


    林晏安这才低下头:“知道了父亲,七殿下那边,我就说我没能说服你。”


    断了林晏安的念想,林却又好奇:“他哪得罪你了?”


    让你杀他几次都没杀成,转而改了更加委婉的方式,引诱其对出海充满了向往。


    成年大汉上了海船都不一定能活着回来,顾禹文一个娇生惯养的十五岁少年……林晏安想干嘛,林却不用分析都能猜出来。


    林晏安不知道何时学来了李暮的面无表情,说:“哪都得罪了。”


    林晏安走后,林却回去跟李暮埋怨:“越来越不懂那孩子的心思了。”


    李暮算了算林晏安的年岁,心想是不是青春期了。


    毕竟林却还活着,林晏安的性子也越发阳光开朗,就算是书中反派,有个青春期好像也不是很奇怪。


    直到她听林却说出林晏安的算盘。


    李暮:好凶残的青春期!


    这算什么,书中男女主一定会相遇,所以书中反派也一定会想要杀了男主?


    不过顾禹文的命是真的硬啊,任凭林晏安怎么用尽手段,他总能依靠各种巧合活下来,真不愧是男主角。


    以及:啥情况?原男主不要皇位,要去征服浩瀚大海?还为了出海,不惜通过林晏安,求到林却面前?


    李暮恍惚得不行,林却倒不意外:“去年解饥荒,今年救旱灾,外来之物如此有用,也难怪他会对海外产生这么大的兴趣。”


    其实敏锐的商人们早就动了起来,以至于船队中多了许多商贾。


    七月下旬,船队出发,行至福建驻泊,伺风开洋。


    八月,遭遇旱灾的地区逐渐出现了一种说法,说往年都好好的,为什么今年皇帝一亲耕,老天爷就不下雨了?是不是皇帝做错了什么,惹怒了上天?


    类似的说法越传越广,但因为朝廷救灾及时,并未掀起太大风浪。


    另一边,林却找了个借口,将被关在京城的年轻藩王和世子们放了几个出来,还让他们接触朝政,朝堂上下都因此嗅到了要变天的气息,身居皇位的顾由洵更是差点被吓疯。


    都不需要林却再做什么,朝堂之上的风云便涌动起来。


    所有人都以为林却不满顾由洵,要换个更加听话的皇帝,年轻的藩王和世子们更是使劲了浑身解数,有的装勤勉,有的装无能,还有的装也不装,一个劲地讨好林却和昭明长公主。


    突出一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李暮注意到齐王——书中跟昭明长公主和首辅裴思远并列的另一大势力,也是书中最早败落的那方势力。


    齐王属于矮子里头拔高个,本身无能,奈何会装贤明,也有野心,所以不愿扶持昏君也不愿归顺昭明长公主的能人,都投到了齐王门下。


    后期齐王连连败落装不下去,拥护之人散尽——其中不少便宜了男主顾禹文——被淘汰出局。


    书中的他如何,如今的他也是那样,没什么本事,但装得不错,笼络了不少人心。


    皇帝也没闲着,没有裴思远教他之前,他总想杀林却,如今调转矛头,哪个风头盛,他就想办法杀哪个,一厢情愿地以为只要他们都死了,自己就可以继续坐在皇位上。


    李暮每天看鸽舍来的消息,每次看都要念叨:“阴险,太阴险了。”


    林却这是在养大他们的野心,让他们自相残杀。


    就在李暮以为这样的乱局要持续到明年的时候,林却突然动了手。


    他以齐王谋逆为由,兴起了大狱,甚至把一些没放出来的藩王及世子都抓进了牢狱,其中还有不少朝臣,进了一批又一批,吓的满朝文武都打了个寒蝉,终于想起燕王是个连血亲都杀的疯子,他的心思,哪里是他们能揣摩的。


    恐怕从一开始,燕王就打算杀这些人。


    这个时候他们再想阻止也来不及了,皇帝过去几个月战战兢兢,突然看见潜在的威胁接连下了狱,哪里还有理智,当即就要把他们通通都斩了。


    李暮以为这些都和她无关,直到那天去上课,户部尚书楼勤在下课后叫住了她。


    李暮在竹帘后僵住:怎么还有我的事?


    大概能猜到楼勤找李暮干嘛的李云溪,笑容和煦地提议了一句:“楼先生要跟我姐姐说什么,不如直接同我姐夫说去。”


    林栖梧也走到了竹帘前,挡在楼勤和李暮之间,冷冷道:“楼先生要是不知道我大哥在哪,我可以带你去。”


    被俩孩子护住的李暮:感!动!


    楼勤无法,只能当着她们俩的面,对竹帘后的李暮郑重地行了一礼,接着说了一堆大道理,阐明其中厉害关系,希望李暮这个燕王妃能劝一劝燕王,不要兴大狱,这也是为燕王好。


    李云溪出言,依据理法将楼勤的话一句句辩驳回去。


    楼勤知道李云溪聪慧,却没想过这么一个年仅十二的小姑娘,也能言辞犀利到这个地步。


    李暮听李云溪和楼勤辩论起来,坐着听了一阵,直到他们辩无可辩,心想自己应该能溜了,才起身隔着竹帘略施一礼,转身离开。


    “谢先生赐教。”李云溪也朝楼勤行了一礼,跟林栖梧一起追上了离开的李暮。


    楼勤:“……”


    利益冲突时翻脸不认人,别开冲突又能维持礼貌笑脸相迎,虽然很荒谬,但他确实在李云溪身上看到了某些官场老狐狸的影子。


    楼勤说出这番话,就没想过能全身而退,让他意外的是,燕王并未发落他,甚至还允许他继续来王府上课。


    李云溪和林栖梧待他也是原来的模样——林栖梧不爱上课,对他本就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


    最重要的是,他那番劝解竟然起了作用:那天他与李云溪辩论的结果,就是涉案的王爷世子都不该轻饶,被抓官员里也有确实该死的,但也有些,罪不至死。


    那些能放过一命的,但凡他有跟李云溪说出依据,都逃过了死劫,还有一些他没提到的官员,其中最轻的无罪归家,最重的被流放。


    这让他知道,李暮把话听了进去,而且她确实有能力约束燕王。


    此事传了出去,鸽舍带回来的有关李暮的传言越发神乎其神。


    李暮捧着鸽舍的消息,满脸的沧桑:“明明你本来就是这么打算的,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李暮为自己存在感太强而感到焦虑:“总觉得被人当成了栓疯狗的链子。”


    说完才意识到自己把林却比喻成狗不太好,刚要道歉,就听见燕王殿下半点不在意地笑了一声,随口道:“那王妃可要把本王栓牢了,别放本王出去咬人。”


    李暮:“……”


    ……我欣赏你被骂狗还能坦然接受的豁达。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