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蝎小说 > 古代言情 > 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 125. 一百二十五 ·
    唐太宗时期


    武将们看到轻功合集的视频眼睛亮得吓人,都快馋哭了,大宋朝居然有如此厉害的功夫!


    有这功夫战场之上那不是来去自如?


    千万人之中取敌军将首也不是梦啊!


    羡慕!!


    谁说大宋只是文人的天堂,武人也很爽啊,有这等出神入化的功夫做什么不好,皇帝不给力,那换一个给力的皇帝不就好了?


    文臣看不起武将?那就打到服为止。


    要是他们有这样厉害的功夫,别说区区燕云十六州,就是辽国、西夏、吐蕃都给打下来,又不是没打过。


    就连李世民看了都艳羡不已,“宋朝居然有这样的武功,实在是太暴殄天物了。”


    这要搁大唐,封候拜将不在话下,在大宋居然只是个护卫。


    他们的将军得有多强啊?


    李世民忽然想到天幕之前提到过的岳飞,恍然大悟:“朕知道为何只有八大军神了,定是宋后面的朝代没有能超过岳飞的将帅。”


    换言之,岳飞是武将天花板。


    靠!这大宋未免太让人艳羡了吧?文臣武将都不缺就算了,还那么富有。


    各个朝代的古人,上至君王,下至走卒都对大宋羡慕不已,谁小时候没有羡慕过鸟儿能飞呢。


    之前从天幕上看到人类借助飞机飞天已经够让他们震惊了,没想到有一天会看到不借助任何东西也能起飞的武功。


    却不知被他们羡慕的大宋很迷惑,大宋有这样的功夫?他们怎么不知道?


    尤其是作为本书背景的宋仁宗时期


    虽然明知包拯身边并没有这样的奇人,但赵祯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爱卿当真不认识书中的展昭吗?”


    这身手,这功夫,谁看了不说一声“少侠好功夫!”


    包拯:“……臣确实不识得。”


    书里的包拯除了也叫包拯,和他真没什么关系啊!展昭也好,公孙策也罢,他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还有什么屡断奇案、断案如神,他确实当过权知开封府尹,但开封府尹何等重要,岂容他长居此位,所以他担任开封府尹后不久就调任了。


    在开封府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一年半,因为开封府尹地位特殊,他能掌握的实权不多,并没有像书中所写的先斩后奏,想铡谁就铡谁。


    他不过是断了一些小案子,处理了一些堆积的宗卷档案。


    远达不到书中说的那般。


    包拯正想着,就听到赵祯说:“或许是你还没遇到,他日若遇到了这个展昭,可别忘了把人留下。如此武艺,不为国效力多可惜。”


    虽然总觉得哪里不对的样子,但包拯还是应道:“臣遵旨。”


    民间百姓看到天幕上的轻功合集,自动脑补了展昭也是这样一跃飞上岸,瞬间对包拯更好奇了。


    同时包拯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也更伟岸了,奎星转世,又有能人相助,包大人肯定是好官。


    ……


    【赵凌舒也不指望办案的展昭能想起她还在船上,从而回来接她,转头吩咐船夫靠岸。


    无论是溺死的人还是死后被抛尸的人死状都不会好看,在水里泡了那么长时间,皮肤表皮发白、肿胀、皱缩是常态,泡得更久些甚至会脱落。


    鉴于这个人是被钓上来的,说明尸体的程度还不深,不然就直接浮到水面上了。


    人死后一般需要三天左右才能浮出水面,由于人体的密度和水差不多,在放松的情况下密度会比水小,但在紧张的情况下密度会大于水,这就是游泳的关键,越紧张沉得越快。


    人死后呼吸停止,这个时候密度是比水大的,所以会沉入水中。随着尸体开始,体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气体,当尸体内充满气体后,尸体就会慢慢浮出水面。


    这个过程和水的温度有关,夏天因为天气炎热,水温升高,尸体的速度会加快,浮上来的时间自然也会缩短;冬天则反之会变慢。


    想到这里,赵凌舒放心的拨开围观的人群一看究竟。


    果然如她想的一样,尸体程度不深,还在她的承受范围之内,按照现在的天气,应该才在水中泡了一两天。


    赵凌舒让公主府的侍卫将围观的人隔开,免得他们破坏现场。没过多久,包拯带人赶到。


    开封府内城发生这样的事,影响甚大,包拯身为开封府知府肯定要了解情况。


    只是他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赵凌舒。


    包拯看向一旁的展昭:公主怎会在此?


    展昭无奈道:公主说要游船,所以……


    那边,赵凌舒看到上次的仵作,直接吩咐他当场验尸。


    现场勘验是很重要的,把尸体移走再验尸和现场验尸的效果可能会差很多。必须现场勘察,做好记录再将尸体移走。


    公主的吩咐,仵作不敢不听,口含生姜防尸臭,用白酒洗手后,他来到尸体身旁开始验尸。


    赵凌舒用手帕捂住口鼻,对着验尸的仵作指指点点,一会说看看口鼻,一会说看看指甲缝。


    要不是她是公主,仵作这会已经想不干了,你是仵作还是我是仵作啊,你这么能你来啊!


    可她是公主,仵作不敢,只能老老实实听吩咐。


    仵作:委屈jpg。


    包拯见这边的动静,忙过来询问:公主这是?


    赵凌舒:我看死者虽穿着普通,但身材却格外高大,面部轮廓也比中原人深邃,感觉不像是大宋子民。


    包拯闻言连忙看向尸体,发现确实如赵凌舒所说的虽着粗布麻衣,身材却很高大,面部轮廓也比较粗狂。


    赵凌舒继续道:所以我让仵作检查他的手和腿,发现他虎口有厚茧,和展护卫手上的厚茧颇为相似,可见此人是个常年习武之人。


    他双腿健硕、身上有数道伤疤,胸上还有烧伤,定不是个普通人。


    包拯:哦?何以见得?


    赵凌舒示意包拯看地上的尸体:他身上只有胸口有一片烧伤,形状还是这样的,怎么看都不像是火灾造成的。若有火灾绝不可能只造成这点烧伤,也不能单单只留在胸口。


    伤在手臂、背部、腿上的可能更大些。


    这是其一,其二,此人并非溺水而亡,而是死后被抛尸。生前溺死者会在水中挣扎,手中一般都有泥沙或水草,死后抛尸没有;


    而且生前溺死者口鼻中有蕈状泡沫,死后抛尸没有;还有生前溺死者气管中会有泥沙存在,死后抛尸没有。


    种种情况说明此人是被死后抛尸。】


    宋仁宗时期


    不是宋朝人,武功高强,又乔装打扮,一看就不怀好意,赵祯疯狂脑补,已经从辽国猜到了吐蕃。


    赵祯:“诸位爱卿怎么看这个案子?这究竟是何人所为?”


    他怎么总有种不好的预感。


    大臣们:“……”只知道是杀人抛尸而已,其他线索都没有,鬼才知道是谁干的!


    不过也有大臣急于表现,“臣以为应该先调查死者的身份,以及扣留钓鱼的人。”


    “不错,钓鱼之人甚是可疑。没准就是他杀的人然后抛尸,再假装把人钓上来。”


    “臣以为死者身份可疑,应当先查明身份。”


    大臣们众说纷纭,赵祯越听越觉得有道理,“包爱卿,你怎么看啊?”


    包拯:“……还是先等天幕说完,还不知道死者到底是什么身份,臣不下定论。”


    大秦


    密度?这不是物理书里的词吗?难道验尸还要用到物理?


    秦始皇若有所思,完全没注意到低下大臣脸色都变了。


    大臣们:啊啊啊,为什么要说得这么细,一想到尸体腐烂,在水中脱落什么的,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有胆小的还会不自觉地靠近身边的人。


    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后面会有更可怕的画面等着他们。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听了一耳朵的尸体,尸臭什么的,刘彻看着面前的茶水点心忽然有点反胃,更可怕的是明明觉得恶心,还想继续听。


    可恶,他为什么要脑补出尸体的画面来为难自己。


    明明可以随便听听就好。


    而且对比这个,他更想知道轻功是怎么练的。


    唐太宗时期


    常年征战沙场的李世民什么没见过,听着尸体腐烂什么的,面不改色道:“这就是让死人开口说话吗?通过验尸来确定死者的身份,来历,死因,找出凶手?果然不错!”


    说完,还对戴胄道,“大理寺卿好好学学。”


    戴胄起身道:“臣遵旨。”


    “陛下,臣觉得天幕这次卖的应该就是关于如何验尸、找出真凶的书籍,臣有个不情之请。”


    李世民:“但说无妨。”


    戴胄:“若是这类书,陛下买下后,可否将其刊印发放到各个州县?”


    李世民:“这个自然。”


    ----------------------


    【包拯点点头,问:那他是怎么死的?


    赵凌舒摊了摊手:仵作这不是还在找吗?


    话音刚落,仵作就道:找到了!


    众人一看,仵作把尸体翻了一个面,死者的后腰有一个两寸长的伤口。


    不过更令人注目的是死者后背的纹身——猎鹰。


    西夏的图腾就是猎鹰。


    莫非此人是西夏人?包拯转头看向赵凌舒,露出震惊的表情。


    只凭外貌和虎口的厚茧就推测出不是宋人,公主远比他想象的还要聪慧。


    那公主为何会被陈世美欺骗?


    仵作突然出声打断了包拯的疑惑。


    仵作:大人,死者的衣服不对劲,里面似乎有东西。


    说着仵作拿起一把小剪子剪开了衣服,从衣服的夹层里取出一张羊皮卷。


    包拯接过仵作手上的羊皮卷一看,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


    瞬间引起了赵凌舒的注意力,她探头一看,羊皮卷上写的内容竟然是狄青通敌叛国。】


    宋仁宗时期


    刚才还热闹的朝堂瞬间变得死静,众人纷纷看向人群中的狄青。


    和狄青不对付的大臣眼前一亮,已经开始酝酿借此抨击对方了。


    和狄青走得近的大臣忍不住为他捏了一把汗,通敌叛国可是死罪啊。


    在众人的注视下,狄青缓缓出列,“官家明鉴,臣绝无此心。”


    赵祯脑海中百转千回,并未立即表态。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还真不是中原人啊?”


    刘彻嘀咕完又道:“这个狄青朕记得,和仲卿同名,朕有印象。”


    卫青闻言脊背一僵,陛下你难道不是因为狄青也是个武将才记住他的吗?


    这说得好像是因为他才记住一样。


    感受着大臣们来回审视的目光,卫青:累了,真的。


    刘彻半点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他继续道:“朕记得这个狄青和仲卿还挺像,都是难得将才。这个狄青被发配充军,从底层小卒做起,战功赫赫,人称面涅将军。”


    卫青:“……”


    大臣们:啧啧,陛下您在这事上记得可真清楚。


    大臣们正吃瓜呢,就听到刘彻语气肯定的道:“这肯定是诬陷,定是那西夏人的阴谋,目的就是为了除掉狄青。”


    大臣们:“??为何?”


    刘彻:“狄青和仲卿如此相似,定不会做出通敌叛国之事。”


    大臣:呵呵。


    卫青:“……”


    卫青觉得自己应该说点什么,不然他要被大臣们的目光杀死了。


    可是该说点什么呢?


    卫青急得头上都开始冒汗了,为什么天幕好不容易放过他,陛下却不放过他啊!!


    霍去病:“陛下说的对,我也觉得狄青是被诬陷的,哪有这么巧的事。之前天幕也说了,太过巧合的事往往是人为。”


    ……


    大秦


    秦始皇对狄青印象也挺深刻的,因为被那本大宋二百年骗惨了,买了整套书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事后,他还把那套书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


    不说倒背如流,记得里面人事物总是没问题的。


    书中的狄青可是个战功赫赫、忠心耿耿的将军,总不可能换个皇帝,就不忠心了吧?


    -------------------------


    【赵凌舒看着羊皮卷上狄青的印章,目光有些呆滞,所以她到底穿越的是什么世界啊?她记得原著并没有这回事啊,诬陷狄青通敌叛国是某个剧版的内容。


    包拯的神情太过反常,自然引起了公孙策的注意。


    公孙策不由出声询问:大人?


    包拯合起羊皮卷,长叹了一口气,这东西按理是要上交的,可事情还没查明白,一旦上交,狄青怕是在劫难逃。


    就在包拯为难之际,赵凌舒:包大人何故叹息,这羊皮卷定是伪造的,又不是真的。


    包拯立即追问:公主如何知道是伪造的?


    赵凌舒:虽然我和狄青没有交集,但也知道他是个忠心之人,而且他接连打了胜仗,西夏军节节败退,此时的西夏应该对他恨之入骨才是,怎会和他“亲密来往”?


    只需略施小手段就能除掉狄青,不仅能暂解西夏眼下难关,还能让大宋损失一名大将,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而且就算官家不处置狄青,也会对他产生疑心,不会再用他,这对西夏来说也是好事一桩。


    包拯:可是……若是真的呢?


    赵凌舒:包大人不信可以继续往下查,真正通敌卖国之人肯定不是狄青,而是另有其人。


    这人若是没有内应可造不出这样以假乱真的信件来。


    包拯:公主有何高见?


    赵凌舒:高见不敢当,但是找出杀人凶手还是可以的。找到杀人凶手才能开始进一步调查。


    包拯:如何找出真凶?


    赵凌舒指了指地上的尸体:问他啊!


    包拯无语了:……公主莫不是再开玩笑?


    赵凌舒:当然不是了,死人的话才是最可信的,因为他不会说谎。


    他的身上写满了线索,比如说之前去过哪里,哦这个不行,他在水里泡了太久,鞋子上的泥都不见了。但可以检查一下他肚子里有什么,就能知道他之前吃过什么,在哪里吃的。


    还有他之前住在哪里,和哪些人有来往……


    包拯目瞪口呆,他不敢置信地看着赵凌舒,完全不相信这是一个女子能说出来的话。


    开膛破肚什么的,实在太匪夷所思了。】


    宋仁宗时期


    赵祯听到是诬陷,缓缓松了口气,亲自扶起狄青,“不知道是谁想出这等阴险计谋诬陷爱卿,其心可诛。”


    刚才还想踩狄青一脚的大臣们闻言笑不出来了,狄青是被诬陷的,但朝中真有人通敌卖国。


    那么问题来了,通敌卖国的人是谁?


    是现在就已经通敌卖国,还是将来才通敌卖国?


    他们敢保证自己现在没有,但将来的事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朝中大臣越想越不安,天幕这话等于埋雷啊,还是随时会炸开那种。


    朝上人人自危,连天幕说怎么验尸找线索都顾不上了。


    大秦


    秦始皇正在喝茶,听到开膛破肚,忽然觉得手里的茶不香了,喝不下去了。


    他放下手里的茶,埋怨的看了眼天幕。


    开膛破肚,这检查得也太彻底了吧。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原本还在得意自己猜中了狄青没有通敌叛国,就被天幕接下来的话震得说不出话。


    死人不会说谎就可以尽情折腾他吗?


    刘彻都有点同情那名死者了。


    唐太宗时期


    程知节声音都有些颤抖:“开…开膛破肚?”


    不会是真的吧?


    李世民放下手里的糕点,吃不下了,吃不下了。


    难道后世都是这么查案的吗?


    当下讲究入土为安,这种冒犯尸体的行为,会被死者家人骂死吧?


    也就书里的死者是个细作,才能如此为所欲为。


    尉迟敬德惊得许久才回神:“开膛破肚这种事连男人都未必敢,她真敢这么做?”


    他虽杀过不少人,但开膛破肚什么的,从来没有过。


    尉迟敬德不认为这种事一个女人能做出来,然而天幕接下来的话,啪啪打脸:


    【对于赵凌舒说的验尸方法,仵作说什么也不干。


    就算赵凌舒拿公主的身份威胁他都不好使。


    没办法,赵凌舒只好自己上,她考了几回法医都没考上,每次都差临门一脚。


    所以真正的法医经验至今仍是0。


    虽然受挫折,但是她依旧沉迷法医学,实操经验不足,纸上经验来凑。


    赵凌舒拿出自己准备的手套、口罩、医护服穿好,雄赳赳气昂昂拿出刀具在死者的身上比划。


    把一旁的仵作吓得瑟瑟发抖,就连包拯等人都劝道:公主,不如算了吧。本府已经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他话还没说完,就看到赵凌舒下刀了。


    包拯:……


    希望这件事不会被别人知道吧。


    赵凌舒仔细检查了死者的内部情况,还真被她在死者的胃里发现了一些没有消化的茶叶。


    巧合的是这种茶叶她认识。


    这是宫中贡品,数量非常稀少,普通权贵是不可能拿到的。


    连她都没有,还是在太后那里见到的。


    稀少有稀少的好处,一查就能知道皇帝把茶叶赏给谁。


    其实不用查赵凌舒也知道是谁,肯定是原著中的大反派庞太师。


    而且原著中的庞太师也确实通敌卖国了。】


    宋仁宗时期


    谁?庞太师?


    不会是庞籍吧?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