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蝎小说 > 现代言情 > 七零年神医吃瓜日常 > 第192章 番外1
    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对比之后才知道分量的。


    大概是核工业技术突破得太过容易,没有一轮又一轮的搞五年计划,没有群策群力,只有蒋芸这个外人眼中的血外行同庐阳核工业研究所的人闭门搞了好几年,可控核聚变发电站有了,基于可控核聚变的能源动力单元也有了,很多人就萌生出一种‘我上我也行’的想法。


    甚至于因为核工业技术以及发动机技术本身具有保密性,科学院里的许多委员,对于蒋云这么一个年轻的大学校长突然空降科学院院长一职,是很有意见的。


    有不少人开始托关系四处打听蒋芸的背景,在得知恢复高考以前,蒋芸就已经活跃在了权利最集中的那个圈子里,同人民卫.生.部、教育部、防疫疾控部、国防部等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据传就连高考恢复的一锤定音,蒋芸都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打听到的消息越多,那些打听消息的人心里越震惊。


    他们自然打听到了蒋芸出身于原城的普通家庭,下乡当过知青,是嫁给了白川之后,在141基地展露的头角,而后才一飞冲天的……越是了解,越是心惊。


    以至于在打听到蒋芸是站在战斗机和航空母舰背后的那位真正的总设计师,大家心里都能十分平静地接受蒋芸是花国科学院院长一职的消息了。


    他们一开始质疑蒋芸,是因为觉得蒋芸是个企业家,在科研领域内没什么大的建树,除了挂职医药学部之外,并没什么代表性的成果。


    渠州军.医大学是很出色,搞出了很多领先全球的学术成果,可不能因为蒋芸在渠州军.医大学当过校长,就把那些成果都强安到她头上吧。


    直到摸清楚蒋芸的真正底细,这些人才收起了小觑之心,原来不是人家没成果,而是人家的成果太重大、太重要了,根本没法儿说。


    拿出自己的成果来看看,和人家做出来的成果比一比,突然觉得自己这大几十年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科学院内部那种奇奇怪怪的氛围,蒋芸怎么可能感受不到?


    不过她很理解科学院内这些委员们的想法。


    任谁不是一个领域内绝对的话事人?突然空降一个小年轻过来,当老人家不需要面子的吗?


    可理解归理解,该展开的工作还是得展开。


    科学院作为花国最高,也最官方的科研机构,在花国的和平崛起中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科学院的所有研究员,都应当成长成为花国手中最锋利的那把剑,劈开西方世界搞的那一套技术封锁,为花国人清理出一片朗朗乾坤来。


    新官上任三把火,蒋芸没看科学院内那些学部老委员的脸色,直接把各个学部的负责人都喊了起来,攒了一个会议,把工作安排了上去。


    一是正规化,二是指标化,三是透明化。


    科学院内所有研究工作的展开,务必得有一套正规的流程,不是为了限制科研人员的发展,给科研人员加负担,而是为了保证科研工作展开时的严谨性,无规矩不成方圆。


    而且花国科学院内不养闲人,虽说搞科研需要有坐得住冷板凳的耐心,可总不能一直坐冷板凳。就算做冷板凳,也应当有阶段性成果吧。


    做科研的人,总得学会做计划,做统筹安排,这些就是预期指标,如果连计划和统筹安排都做不好,那还搞什么科研?能力严重不足,种地怕是都分不清楚四时节气。


    正规化和指标化,主要是不想在科学院内养磨洋工的闲人。


    至于透明化,则是要求科学院内所有专项资金都明确来处与去处,科研人员的福利待遇必须提高,但不允许有人挪用科研资金来肥自己的口袋,每笔钱都必须经得住查才行。


    ——————————


    蒋芸一上台就搞了这么个大事,很多科学院的老委员都深感不适。


    有些人本身就是恬淡的科研性格,能理解蒋芸这样做的深意,觉得自己习惯就好了,有些人心里是不服气的,就想方设法给把消息递到了高层,希望高层来矫正一下蒋芸的做法,最好是换一个人到科学院来做这个院长。


    高层没有给那些个写举报信的人回复,而是直接把这些举报信上的名字剪裁掉,然后派人送给了蒋芸。


    蒋芸看完之后,压根没把这些举报信放在心上。


    躲在阴沟里做事的人,能有什么出息?


    高层特地裁去了举报信上的名字,是希望蒋芸不要去追究这些人的责任。可真以为没了名字,就不知道事情是谁做的了?


    个人写字的笔体就摆在那儿,谁看不出来?只是蒋芸懒得浪费这个工夫。


    她亲自跑了一趟教育部、工业部、人民卫.生.部等权力部门,找到这些部门的领导,联合去了一趟人民银行,找分管中央财政资金的人申请了一笔固定科研经费下来。


    钱不算多,一年给科学院的预算只有十七个亿,不过也够开展很多工作了。


    蒋芸回到科学院之后,就把这个消息给透露了出去,叫各个学部的委员们都准备一下材料,提交详细的科研项目申请书上来,按需分配科研经费。


    要是有人不愿意按照科学院管理的三个标准来,那其实很简单,不给批项目不就好了?


    放眼国内的科学领域,水平参差不齐,同国外的研究还是存在不小差距的。科学院争取下来的这批经费只要使用恰当,是能扶起很多科研人才的。


    所有科研项目的展开,都需要金钱来滋润啊……有的科研人员顽固,那就让他们到凉快的地方顽固去,换一批人来培养就好了。


    相比起科学院的氛围,蒋芸更喜欢水木大学的氛围,因而她一般都是在水木大学这边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放松,整个市场都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活力。


    从中央财政资金里面薅到的那十七亿经费虽然听着多,其实根本经不住花。蒋芸在渠州军.医大学经营了这么多年,同海外很多科研机构、研究所、高科技公司都有关系,单单是购买那些科技设备就花了不少钱。


    在购买科技设备上,蒋芸出了不少‘血’,回头她就给水木大学下了重任务,让水木大学物理系、数学系、化工系、机械系、精密制造系等联合起来,攻克这些设备的生产制造难题。


    这些研究设备制造的项目,有了新的名字——科研设备重点研发计划。


    十七亿的钱很快就花完了,而蒋芸同中央财政资金说的是这笔钱要用五年时间,眼看着科学研究的势头刚起来,怎么能就此停下?


    蒋芸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骄阳实业集团的那笔钱,可思忖了一下,那笔钱不能动。骄阳实业集团需要有一笔钱去做自己的事情,去做那些有利于骄阳实业集团发展的慈善,比如为一些地方修路架桥等。


    而且她也不能一遇到经济问题就想着从骄阳实业集团的口袋里掏钱,迟早会掏空掏干的。


    蒋芸把主意打到了民营企业的口袋里。


    民营企业想要发展,务必进行技术革新,技术革新不是工人在生产线上不断积攒经验就能想到的东西,需要用雄厚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的指导,这些地方就得仰仗高校了。


    蒋芸想了想,决定带领科学院和水木大学走出象牙塔,去踏踏实实地解决工厂生产与老百姓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比如种子的筛选与培育,就需要科学院农业学部的专家们去搞。


    不要埋头只搞什么珍稀植物的培育,先把老百姓吃饭的问题给解决了,让老百姓都能吃饱饭,吃好饭,再去研究那些珍稀植物。


    老百姓都快饿死了,你还去搞什么珍稀植物研究,是不是脑子有病?当自己研究的东西是仙草呢?


    水木大学有设计系,不要整天都只追寻艺术的巅峰了,去把艺术带到民间吧,同生产布匹、花瓶等的工厂合作搞设计,不仅能赚到钱,还能检验一下设计是不是能被世人认可。


    ……


    这个想法并不是蒋芸新冒出来的,她当初在渠州军.医大学的时候,就同苏江省的领导谈论过这个,只是苏江省的领导好像没完全理解她的意思,蒋芸只能亲自下场做示范了。


    科学院和水木大学起了这么一个带头作用,其它高校原本还在观望,觉得蒋芸是把这两个‘神坛’引向‘深渊’,还觉得蒋芸让科研人员去接触那些满身铜臭味的企业家,实属有辱斯文。


    可是当他们看到科学院账目上的钱越来越多,不管是买设备还是开展研究,都不再因为经费不够充裕而头疼后,很快就接纳了蒋芸的建议,开始有样学样地搞了起来。


    蒋芸给这种模式定名为‘中央财政资金+单位自筹资金’,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中央财政资金不可能很充裕的拨放下来,那就只能靠自己去企业、去生产单位,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赚钱了。


    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赚钱,丢人吗?不丢人!


    再也没人认为蒋芸这样做是有辱斯文了。


    聪明人最擅长审时度势了,原先科学院内部还有很多反对蒋芸的声音,可是当他们发现自个儿写上去的举报信就如同是泥牛入海一样,再也没有了声响之后,也就明白了上层的意思。


    再看看蒋芸在科学院内做的事情,那些愿意配合蒋芸的学部,研究工作已经全部展开,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而他们这些不愿意配合蒋芸的学部就过得惨多了,连他们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有怨言……这该怎么办?


    打不过就加入呗。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2-05-0221:38:252022-05-0315:17:0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2099804330瓶;静静的静静20瓶;梦开始之地10瓶;我就是我5瓶;是娜娜不是辣辣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