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李约瑟难题(一)


    【华夏古代发明了火药,为什么火药却在西方被发扬光大?甚至成为了欧洲人手中敲开亚洲大陆的利器?】


    【华夏发明了指南针,为什么促成了欧洲的全球殖民时代,而在自己国家却受到了冷落?】


    【为什么华夏古代的科学发明占了全世界几乎一半以上,为什么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科学思维?没有发展到工业革命,甚至被世界甩下好几百年?】


    【这些,其实都是李约瑟难题里面包括了的。这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学术话题,引来了很多大学者来讨论,甚至包括了近现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爱因斯坦。而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有很多种不同的观点。我研究了一下这些答案,觉得其实和很多领域的问题一样,无非是和人有关,有钱有关。】


    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步步紧逼。


    假使是昏君听到这样的问题,只会心中嗤之以鼻。


    吃饱了撑的吗?这样的问题也值得大肆讨论?只要不妨碍我的皇位,那管它为什么!


    但仙画投向的朝代基本都是开国之君以及盛世明君,不管他们改朝换代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什么能走到这一步对天下是负有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因此这些帝王以及他的臣子们都在仙画一声比一声高昂的提问中心神恍惚。


    仿佛,后世之人是在质问他们。


    是因为在这几百年之中,这片土地失去了上天的眷顾吗?


    是因为他们哪里没有做好,出了纰漏吗?


    秦始皇面沉如水。


    这些问题和他的大秦其实关系不大,但高傲如他,并不太能接受他所统御的这片土地在后世竟然落后于其他蛮夷小国。


    因此,他打算认真的听一听这后世女子的见解。


    和他一样想法的是汉武帝刘彻,虽然不爽,但心理压力并没有那么大。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啥的……他的大汉都没有!还轮不到他来操心这些事情。


    但不知道为啥,认清楚这一点之后,心中更为酸涩了呢。


    现在,压力给到了朱元璋这一边。


    毕竟结合仙画之前所说,似乎一切的衰落都是从明朝时期初现端倪。


    朱元璋现在顾不得想朱棣和朱允炊的事情了,脸色黑得像是乌铁一般,让原本就不太


    帅气的面容更是雪上加霜。


    之前说到禁海的时候,他心里就咯噔一声。


    禁海的确是他定下来的国策。


    他一开始还在生气于朱棣这个不孝子居然和自己老子作对,把皇位抢了也就算了,居然还不好好的贯彻这条政令。却没想到,后世之人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极高,甚至认为其做得还不够彻底。


    这让他实在不知该说什么好。


    当然了,当他看到西方的那些海盗——是的,朱元璋觉得那些所谓的西方霸主们其实干的就是海盗的行径————将一船船的黄金白银和矿石开往自己的国家时,倒是挺羡慕的。


    有那么亿点点心动。


    谁会嫌弃自己国库里的银子多呢?


    所以,他现在是抱着很纠结的心态在看仙画。


    既按捺不住的想要听一听,到底是什么原因。又有些赌气,哼,倒要看看你对我大明的政策有何高见!


    只有李世民比较坦然,听了之后对房玄龄等众臣说:“任何事情的确都绕不开人丁和钱财的问题。”


    他大有感触。


    贞观初期,全国户籍少得可怜,连税都收不上来多少。以至于,干什么事情都束手束脚。


    【我们先来说说人。】


    【古代华夏的言本位思想,重文轻技,大家都想做官而不想搞研究,行业内无人,这也就限制了科学思维的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把百姓分为四等,从上到下分别是士农工商。这个分法出自于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管子小匡》中说:“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但在那会儿,这四个等级的划分还不是那么的严苛。比如其中的士就包括了武士,而不仅仅是文士。而代表农和工的墨家以及农家,也曾经辉煌过一段时间。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强化了这个等级概念,将它变成了一个完全金字塔式的阶级模型,将读书人定为最高等,而耕种者给国家上交大量赋税,也不能忽视。至于小手工业者和商人,在儒家看来都是逐利者,是君子的反面,成为了社会底层。】


    在学堂里琅琅读书的学子;


    在地里面顶着太阳辛勤劳作的农人;


    拿着工具正在制作器具的匠人;


    在店铺内迎来送往,笑容可掬


    的商人;


    这些就是管仲认为的主要国民构成。国之石民也,石在这里的意思是柱石。


    仙画中的士农工商,各司其职,看上去似乎非常的和谐。


    西汉的董仲舒心中却如重锤砸过,站在原地,耳中轰鸣,甚至比之前观看火药爆炸时还要更加严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


    将儒学发扬光大,这的确是他这些年一直全力追寻的目标。


    在陛下继位之前,朝堂和民间流行的是清静无为的黄老学说,包括窦太后和淮南王都是其拥护者。陛下继位之后,想要摆脱这两者的势力影响,于是把眼光投向了儒学。


    他也因此而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


    董仲舒坚持认为,只有将天下人的思想统一成为了一体,才能更好的让朝廷的统治延续下去,才能长治久安。


    原来,历史上的那个自己竟然成功了吗?!


    只是为什么,后世之人对此似乎并不认同?


    董仲舒心中一会儿兴奋,一会儿却又忐忑不已,一时之间七上八下,只觉时间漫长,煎熬得很。


    【在秦汉的时候,这样的划分符合社会的现实情况。毕竟那会儿田地出产少得可怜,要是种田的人少那赋税也就少,朝廷巴不得让人都去种田。而读书人,更是少数,管理国家离不开知识分子,儒家鼓励教化,推行教育本就是他们擅长的东西。】


    【但到了后面的朝代,社会情况已经不同了,再用这样的模型去套,那就极大的限制和禁锢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儒家看来,只有接受了儒学的读书人才算是知识分子,才能通过科举进入到官僚阶级,成为人上人。而科举只考《四书》《五经》和八股文。其他的像是工人和商人即使你拥有丰富的经济知识或者是物理机械知识等等,那也只是“奇技淫巧”,也不能算是知识分子,依然只是底层,被人瞧不起。像隋唐的时候甚至规定,工商不得入仕。】②


    一家客栈的门口,满面风尘的旅客被赶了出来。


    二楼的窗户上,戴着冠的年轻士子一脸嘲讽:“不过区区一匠人,竟然也敢妄言读书一事?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客栈老板小声弯腰对旅客说着抱歉。


    赢政想到了和自己关系复杂的大商人吕不韦,心情开始变得不那么美丽。


    吕不韦虽然被自己所杀,但他在世的时候的确是当过秦国的相国。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鲁国人公输班因为技艺精巧,还要被诸侯称一句“先生”,更别提曾经活跃在朝堂之上的墨家。


    商人乱政!他的确不喜。


    但在后世,工与商竟然变得如此没落吗?


    赢政想起自己二世而亡的秦朝,深深的感受到了历史的莫测。


    不过,既然被孤知道了这个结果,那就一定可以改变它!


    赢政微昂起头,如此想道。


    授命与天!③


    他乃天子,天命亦能为他所用!


    而在被提到了的唐朝。


    李世民本以为这一篇应该没大唐什么事,心情还挺平静,却没想到一开始就被作为了反面教材,于是,一不小心就揪断了一根胡须。


    他略带怀疑:“此条规定竟然是错的?”


    既是问别人,也是问自己。


    众臣们同样心思浮动。


    魏征敢于直言,同时也不忌讳自己曾经的错误,开口道:“在工商之中,的确也存在着才智卓绝之人。


    比如那北宋的毕异,就只是民间的一个小作坊主而已。


    尉迟敬德是武人,心思大大咧咧,没想那么多,当下冷哼一声:不过是门阀之见罢了。


    他出身铁匠,原也属于匠籍,只不过生逢乱世这才挣得了一世功名。在他还在民间打铁的时候,也见惯了世间冷暖。④


    尉迟敬德此话一出,出身名门的几位开始剧烈咳嗽起来。


    李世民将一切尽收眼底。


    他轻咳一声。


    尉迟敬德的话中未尽之意,李世民看得更深——对工商的歧视无非是因为在魏晋时期,士人阶级对日渐富裕、手中握有大量金钱的商业阶层的恐惧罢了。为了巩固自己的权益,所以才进一步的固化了这种歧视和偏见。之前,工商阶级是可以做小言的,但自隋开始,连小官都做不了了。


    一条不能出仕的规定,直接断了青云路。


    李世民虽然很想让自己的姓氏成为一流世家,为此还攀上了李耳……咳咳……但他也明白,如果朝堂只指望世家,势必造成专权。所以这些年,他一直在扶持普通的士族,来打压那些延续了几百年的关陇门阀,还弄出了一个《氏族志》。


    而现在,他的视线所及范围又稍稍的往外扩大了一些。


    或许,不只是普通士族可以用,在他们之外,还有更多的更广阔的人才可以为大唐所用!


    在座的几位凌烟阁老臣,对自己的君主都非常的了解,看他此时的脸色和眼神就明白他此刻在想些什么。


    长孙无忌在心中暗想,工商不能出仕这一条应该过不了多久就会被废弃了。


    他默默的盘算,是不是要现在就开始布局投资,比如搜集天下优秀的匠人和商人之类。


    果不其然,大家就听得李世民说:“众爱卿觉得,把这一条改为工商之籍,改业三年后即可出仕,如何?”


    路要一点一点的走,饭也要一步一步来。


    大家犹豫了一下,觉得这样应该不会引起什么反弹,于是纷纷点头:陛下圣明!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无论在哪个朝代都适行的真理。大家一股脑的都想要去参加科举,所有人都拼命的想要摆脱“工”和“商”的身份,“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这就导致了社会上的大多数聪明人,都不会想要从事技术行业,这个行业自然得不到健康的发展。】


    无数读书人在小小的考房里认真答题,时不时有考官巡视,或满意的点点头,或失望的皱眉。


    一朝中举,形如疯癫。


    【我们古代是有很多伟大的发明家和科学家。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发明家科学家其实很多本身就是盲员。比如东汉时期的张衡、宋朝的沈括、元朝的郭守敬、明朝的徐光启等等。他们都先是言员,之后才是科学家。或者换一种表述,这些醉心于科学,原本可以走得更远的杰出人才,也不得不先去考取功名,才有余力和心力继续去从事自己的科学事业。】


    【甚至可以这样讲,古代的很多科学研究,只是官员本身的爱好而已!】


    北宋。


    沈括正在自家的书房里认真看书。


    沈母在窗外看他神色认真,满意的点了点头,又观察了一会儿,这才领着丫鬟离开了。


    她一走,沈括立刻倒在了椅子上,沉重的叹了口气。


    他不喜欢这些所谓圣贤书,反倒从小就喜欢钻研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他出身官宦家族,祖父官拜大理寺丞,伯父和自己父亲同样是进士,对他的爱好向来吹胡子瞪眼。


    沈家的子弟不读书不出仕,简直可笑!


    沈括只能将自己的爱好放在了暗地。


    他还喜欢去民间探访一些想出了新点子的工匠,上次去找毕升就是听说他发明了活字印刷。结果正好就遇到毕升上了仙画。


    沈括简直比毕升还要激动!


    他是不是可以用这个案例,以研究这些也可以青史留名的理由来说服父母让他专心钻研?


    他鼓起勇气提了。


    结果,挨了一顿揍。


    沈括知道自己的梦想破灭了,唉声叹气的重新拾起了书本。


    算了算了,等到自己考中就没人管他了。


    这时候,仙画又开始了。


    听到仙画提到了自己的名字,沈括欣喜若狂,差点在书房高声喊出来。


    原来,他的确青史留名了!


    而且,还是以科学家的身份!


    高兴!


    但一想到仙画说,他依然是官员,只是闲暇之余才能折腾自己的爱好。沈括就又想要叹气。


    好在,少年人的愁绪来得快也去得快。


    他心想,这说明自己成功的考取了进士。到时候自己想干嘛就干嘛。


    一想到这里,沈括又重新的高兴了起来。


    明朝,万历年间。


    徐光启正在伏案翻译自己从传教士利玛窦手中拿到的《几何原本》。


    几年前,他在老师焦竑的家中遇到了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大他十岁,两人却成了一见如故的好友。


    利玛窦学识渊博,手中还有着非常多的西方书籍。徐光启经常向他请教关于西方的一些事物。


    他们探讨天文、历法、火器、数学,等等等。


    和朝中很多自认是天朝上国的人不同的是,徐光启从利玛窦口中看到了西方的强大和优势。原来,西方在某些方面并不比大明差!


    而且,他敏锐的发现西方科技原来是可以用来强兵富国的。


    前些时候,利玛窦和他聊起一位欧洲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的著作《几何原本》,并对它推崇不已。徐光启在了解了其中的内容之后,也觉得非常有意义。因此他向利玛窦请教,想要将这本书翻译成为中文。


    每日下朝后,他去找利玛窦,由对方讲述给他听,然后他回家后再将这些内容整理成文。


    很辛苦,但甘之如饴。


    徐光启看到仙画中提到自己,既觉得欣喜又觉得悲伤。


    因为仙画说得对。


    在这时候,科学似乎只能成为爱好。


    像他自己,也只是通过闲暇时间来做这些事情。


    如果只是辛苦倒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关键的问题在于,没有一个人能看到这些事情的重要性!


    徐光启时常会觉得很孤独。


    同时对大明的未来、华夏的未来感到恐惧。


    他看着书案上自己翻译了一半的文本,忽然痛哭出声。


    “百年之后,你一定会成为天下学子的必读之书!但只怕那时候,已经晚了啊!”⑤


    “已经晚了啊!”


    痛哭之后,他又生出了一丝希冀。


    仙画既然已经提到了这一点,说不定和他同样看到仙画的皇帝与众同僚们能有所改变!


    【比如瓦特发明蒸汽机,让人类一举进入到蒸汽时代。瓦特本身并不是官员,只是仪表修理员,开了一家修理店。按照华夏古代的划分,他就属于工。但是他这样的工却能得到不少大学教授的支持和资助,格拉斯哥大学任命瓦特为其正式数学仪器制造师,并在校园里为他安排了一个车间。发明蒸汽机后,他被接受为英国皇家学会的院士】⑥


    【按照瓦特生活的年代,相当于清朝的乾隆时期。你们能想象,清朝的国子监聘请一位工人作为讲师,并认定其为大贤吗?那恐怕比白日梦还要白日梦,那些儒生们估计只会觉得这是对他们的一种巨大侮辱!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他给淹死!】


    路小柒用蒸汽机车的影像来代替了蒸汽机。


    就像是神话中可以吞云吐雾的巨龙!


    百姓惊呼:“这一定是龙变的!”


    有人反驳:你没听懂吗?这是人制造出来的!叫什么蒸汽机。


    他们虽然不懂其中原理,但是却能看懂这台机器所传递出来的威能,就像是之前所展现的后世的那些怪兽一样的钢铁器物一样!


    而在私塾和各大官学之中,有人若有所思,也有人高声叱骂。


    “有辱斯文!”


    “妖言惑众!士衣工商乃天道伦常,圣人之言!焉敢挑战圣人权威?!”


    “工商贱业,岂能与我读圣贤书之人相提并论?”


    但细听,他们的语气中带着惶恐,色厉内荏。


    【说完了人,再来说说钱。】


    【我们假设之前总结的缺点都不存在,科学行业人才济济,但是呢,这个行业却没有钱,大家都过得很清苦。那事情会变得怎么样呢?是的,相信观看视频的各位都能和我一样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这个行业铁定是留不住人才的。】


    【众所周知,爱好不能当饭吃,爱也不能发电。】


    路小染的语气变得嘲弄而诙谐。


    【中国古代的时候,不仅是重文轻技,而且还重文抑商。儒家圣人言,君子重于义,小人重于利。当然,这同样是与古代的社会形态和具体情况有关,不能完全的说它就是错误的。但抑制商业,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科学科技的发展。】


    【一个繁荣的有竞争的商业环境,才能让人有动力去研究技术,不断的对其进行更新换代,提高生产力。就好像之前说的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异,就是因为南宋时期的印刷行业发达,赚钱,大家都在琢磨怎么才可以提高效率,这才有了各种想法和各种试验,才促成了活字印刷的诞生。】


    一位身穿长衫的读书人高声痛斥:“只有浑身铜臭味的商人才会满嘴只知道提“钱”!钱之一字,俗不可耐!”


    友人与之玩笑,趁他熟睡之后,在他家挂满了铜钱。


    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这位读书人暴跳如雷,吩咐仆从把这些铜钱全都扔了出去。


    “读书人岂可与这些铜臭之物共处一屋!”


    明朝。


    一位蓄着长


    须却顶着个大光头的文士看到仙画中滑稽的这一幕哈哈大笑起来。


    一边笑一边骂:“真乃酸儒!腐儒!”


    他叫李贽,当过姚安知府。但比他知府之名更为有名的,是他的思想和主张。


    他甚至被许多人视为是儒家的“异端”和败类!


    应该烧死(不是)!


    李贽对此嗤之以鼻,我写的本来就是离经叛道,何需你们提醒?


    他认为程朱理学都是一团狗屎,现在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都非常的要不得,儒家已经充满了假道学,不屑与之为伍。


    甚至,他还认为孔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简直处处都触碰到了天下儒生们的底线。


    但李贽我行我素,从来不将这些人放在眼里。


    一群沽名钓誉之辈而已!


    只是,虽然坚定,有的时候内心深处难免也会生出一些寂寞。


    此时听到仙画的后世之人和自己竟然持有类似的想法,怎么能不让他高兴呢!


    而且这样的人似乎还很多。


    如他所见,女子也是有见识的。什么头发长见识短!不过是小人妄言而已!


    他开的讲学,从来不限女子前往听讲。不像那些酸儒。


    李贽高兴得手舞足蹈。


    当浮一大白!晚饭都能多吃几碗。


    原来,他的知己竟然在后世。


    真想去亲自感受一下,后世环境是什么样子啊!


    李贽悠然神往。


    【欧洲的恒起和他们的商业发达也有一定的关系。欧洲开启大航海时代,一开始就是为了开辟航路,就是为了贸易。当时的很多航线,基本上都是由西欧的商业公司主导并垄断的。这些商业公司有了钱,就可以赞助更多的科学人员,从而也促进了科学的繁荣。】


    【再以瓦特举例子,瓦特研究蒸汽机的主要资金就来自于一家钢铁厂的资助,他本人也成为了钢铁厂的合伙人。后来,钢铁厂破产了,一家铸造厂接手了。正是有这样充裕的研究资金,瓦特才能最终发明蒸汽机。而蒸汽机投入生产之后,提高了机器生产的效率,西欧各国的工厂手工业逐渐转变成为了机器大工业。】


    【商业给科学投钱赞助,科学给商业带


    来利益,这是双赢的局面。这样的模式,也一直都延续到了今天。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才是一家公司的核心,这样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但在我国古代,这样的模式却是很难很难的,商人们都还自顾不暇,在为摆脱自己的身份而苦苦挣扎呢。】


    天幕之下的无数商人认同的点头叹气,简直想将路小柒引以为知己。


    要做点小生意的确是太难了。


    就算是赚到了钱,也要赶紧谋划将自己的阶级给转一转。没有谁愿意自己的子孙一直做生意。最好是能读书,能考取功名!


    没个当官的靠山简直就是任人宰割!


    而市场上做大的商家,甚至很多就是家族中有出仕者。或为官,或为吏。


    这些读书人,嘴巴上喊着不愿意与铜臭商人为伍。可家中若无人接触商业,又哪里有钱供养他们读书呢?


    虚伪!


    但这些抱怨私下说说可以,不能公开的讲。


    也有人注意到的是后半部分,悄悄与自己的继承人说:“说得对,好的技术才是根本。咱们家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就是因为我们所用的工具更好,这是绝密,出于我口,入得你耳,明白吗?


    聪明的商人对生产力一次,略加琢磨就能大概明白。


    不得不感叹,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的精妙。


    “明白。阿爹,那我们是不是还要不停的改进技术才能长久的赚钱?”


    “不错,孺子可教。”


    【或许有人说,那以官府作为主导,许以工匠重金,让他们来专门搞发明创造,那不可以嘛?】


    【这样的模式在君主贤明、政治清明的时候是可行的,但当君主变得无能,朝廷众臣只顾自己手里的那几分利的时候,就不可行了。】


    【打个比方,你是工部的一个小官员,你见到徭役对民众负担极重,工程又慢,于是你日思夜想,发明了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可以提高工程的速度,原本需要征五十万民夫,现在只需要征二十万;原本预计十年才能建成,现在只需要五年。听上去,是不是很美好?加官进爵以乎指日可待。但没想到,迎接你的却是重刑下狱!因为,原本十年和五十万民夫,朝廷需要准备百万两白银,一层一层的分润下去,每一层的盲债


    们都能从中得到巨大的好处,但现在只需要二十万民夫和十年时间,预算减半了,到大家手上的银子也就减半了。】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于是,你因为改进了工具,反倒是送了命。】【讽刺吗?】


    【记住一句话,只有背叛阶级的人,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


    赢政的脸色在闪耀的烛火中显得晦涩莫测。


    他看向众臣,重重的哼了一声。


    “如让孤知道大秦有此事,一定要让这些贪污贼子处以五马分尸之刑!”


    他们贪污的是原本属于他的东西。


    众臣噤若寒蝉。


    他们的这个君王,的确是没有杀过功臣,但并不代表着他手软。


    相反,任何一个接触过他的人都知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始皇的威势更重过前几位秦王!


    汉朝。


    汉武帝眉头紧锁。


    这后世之人真的是什么都敢说!


    这些官场内幕,天下没有几个人能懂。甚至是刚入官场没几年的新人都不一定懂!


    就像他,对朝中很多事情其实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深究。


    这是为官之道,也是为君之道。


    甚至比他自己的体悟还要来得更深!


    他喃喃自语:“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


    如果他能做得到,他一定会封锁天幕,让天下人再也看不到听不到这样大胆的不把皇权和朝廷放在眼里的言论!


    后世……应该已经没有皇帝了。


    他忽然就明白了过来,心里冰冷,恐惧,然后又唏嘘。


    皇帝都没了啊……


    北宋。


    被贬黜回乡的王安石看着天幕露出苦涩的笑容。


    后世女子举的例子听上去似乎很滑稽很不可思议,但这的确是大概率会出现的事情。这和他的经历何其相像!


    推出新政,本以为可以改变大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没想到却遭到了朝中守旧势力的凶涌反击。


    他不知道会触动这一批人的利益吗?


    当然是知道的。


    只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王安石对自己提倡新政并不后悔,如果重来一次,他依然会做出一样的选择。即使他的选择会让他粉身碎骨。


    他唯一觉得遗憾的是,要是官家的立场再坚定一点点就好了。


    事已至此,唯有叹息。


    【但商人却不会背叛自己手中的利润。只有民间商业环境变好,大部分人在其中感受到了好处,才能自发的将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里面去。】


    【很多人说古代的很多发明都只是发明,并不是成体系的科学理论。我想说的是,当一个领域既没有人,也没有钱,那又如何能将那一点点的闪光连成线,又连成面呢?!】


    【科学的发展本身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厚积薄发的。】


    路小染的声音变得痛心疾首。


    还带着讽刺。


    帝王和朝臣都是精明之人,能够轻易辨认出这后世女子的确是真情流露。


    是痛心!


    是惋惜!


    【也有一个朝代相对特殊一些,那就是宋朝。宋朝虽然军事孱弱,丢掉了一半的国土,遭受了异族的耻辱。但宋朝的商业却是极为发达的。宋代的儒生们也不那么的迂腐,士大夫们经商的风气非常的浓郁。甚至有赶去京城科考的士子,还不忘随船携带货物去卖,有的士子还改做商贾之事,弃学从商。商人想要当言,也变得简单起来。《宋史·食货志》载:“诸市舶纲首能招舶舟,抽解物货,累价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言有差。”意思是,只要你能帮国家挣钱,挣到一定数量就能当言!】


    汴梁城中,笼袖骄民,熙熙攘攘,一派繁华。


    码头上,无数船只靠岸,甚至一度引起了拥堵。无数的货物在这里被装卸,送到城中贩卖。


    码头上还有番商穿着宋朝官员的服饰,显然已经出仕。


    【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宋朝的科学体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展以及成熟的运用都是在宋代才开始的。还涌现出了一批科学家,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沈括,还有编写了《数学九章》的秦九韶、发明了大型天文仪器水运仪象台的苏颂等等。】


    【哎,讲到这里,继续唾骂一下宋徽宗和宋钦宗,还有软蛋的宋高宗。如果宋太宗赵光义没有算位,后来登上皇位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一脉,或许事情会有所不同吧!


    】


    北宋皇宫。


    赵光义的心直直的坠下。


    什么?自己居然真的取代了哥哥成为了皇帝?


    什么?原来那些不争气的后代居然是自己的子孙?他还以为是哥哥的子孙,之前还在心中嘲笑,若是他的子孙肯定不会是这个德行!


    大喜大悲。


    但也没时间让他细想,因为暴怒的赵匡胤已经抽出了身后侍卫的佩刀砍了过来。


    “我杀了你这个孽畜!”


    第24章 李约瑟难题(二


    赵匡胤原本听得还挺高兴的。


    这后世之人唯独把宋朝提出来大肆表扬,说明大宋也不是只有之前所说的“靖康之耻”,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这让赵匡胤无论是脸面上还是产生的负疚感都要好上了许多。


    但听着听着,嗯?


    赵光义篡位!那赵佶赵桓这等要原地销毁的不孝子孙竟然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弟弟赵光义的子孙?!


    那他的儿子们呢,他的德昭和德芳呢?


    赵匡胤又不俊,也是从军中杀出来的皇帝,他还喜欢读书,一年啃完了干卷书。他很明白历史上那些争夺皇位失败的皇室子弟们会遭遇到什么样的下场,即使他们表示出了不争不抢的态度,上位者也依然会斩草除根。


    因此,赵匡胤想到自己后代的下场,怎么能不暴怒?


    牙呲欲裂,眼睛都要红了!拿起身后侍卫的砍刀就要冲赵光义砍去!


    原本有多爱重信任自己的这个弟弟,现在就有多么的恨!


    赵光义被啸了一大跳,可不敢直面皇兄的怒火,飞快的肆了起来避开了一刀,高声哭喊:皇兄,你听我好好解释!”


    这是以后的他做的,不是现在的他做的呀!


    他冤枉!


    “你这个孽畜!不仅算夺皇位!还不好好的教导后人,导致我大宋有了靖康之耻,国不成国,沦为后世之人的笑柄!今天我就代替死去的爹娘杀了你这个赵家的罪人,天下的罪人!


    赵匡胤紧追不放。


    离得近的臣子们赶紧上前劝阻,甚至还不顾尊卑之分拦腰从身后保抱住了暴怒的赵匡胤。


    “官家,现在还不能杀呀,官家!”


    即使是偏向于赵光义的臣子们,现在也改变了看法。


    没有人想和后世发生的靖康之耻扯上关系。仙画这句话一出来,大家都立刻反应过来,赵光义,要亡了!


    但是,却不能让官家现在就亲手杀了他。


    因为现在的他的确还没有做出任何算位的举动,不能把未来的罪名套在他的身上来处罚他,不能服众。官家要是亲自动手,传出去之后得了一个弑弟的名声,划不来。


    赵匡胤被臣子一拦,也冷静了下来。


    他将手中的刀扔到了地上,哐当一声,清脆的响声砸得赵光义心中一颤。


    “来人。”赵匡胤冷冷的道,“将晋王带到审刑院,没有朕的旨意,不允许探视。”


    赵光义坐在地上,面色灰白。


    审刑院为禁中设立的官署,主要负责重大案件的审理。


    他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犯下了罪过其实关系不大,重点是,皇兄认为他有没有罪。


    况且,他还真的不是那么的经查。


    大势已去!


    赵光义在心中撕心裂肺的痛声喊道:“仙画误我!何仇何怨!”


    唐朝。


    李世民对众臣说:“这大宋颇有意思,既富裕开放,但却又军事赢弱。可惜了。”


    李靖道:“像是儿童抱金于闹市,若无持械的大人在后面看守,迟早被人抢了去。”


    越是富裕的地方越是要注重防范。


    其他文臣也纷纷点头:“不错。文武之道,就像是阴阳之道,只有两者取得平衡,才能够让社稷长治久安。”


    魏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他们既是读书人,也是从乱世中杀出来的功臣,并不像后世那些酸腐文臣一样,认为军事都是粗鄙之物,不愿投以正眼。


    李世民颔首。


    大宋的兄弟阅墙,也让他想到了自己经历过的“玄武门之变”。


    也不知道后世会怎么看待这段历史。


    当然了,如今他并不后悔。


    他如果不反击,那死的就是自己。而且,换成建成来做这个皇位,不会做得比他好!


    仙画中的后世女子冷哼了一声。


    【要人没人,要钱没钱,华夏古代的科学领域能发展得起来才怪!】


    【大家是不是也发现了一点,那就是不管是人还是钱,儒家在里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毕竟,儒家就是当时的显学,是儒家提倡重文轻技,也是儒家提倡重文抑商!所以,我们经常听到有人痛骂儒家奴化百姓,酸腐不堪!】


    【是误国之学!】


    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坐着车驾,带着三千学生前往各国游学。


    各国诸侯见到他,倒履相迎。


    他面见君主,却也对庶民讲学。田间地头,不见嫌弃之色。


    【事情真的是这样子的吗?是不是儒家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自然不是!】


    【我研究了一下儒家的演变史,只能说在华夏几千年封建王朝的前期,儒家平稳朝局,注重民生和教化,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但经过后人添柴加火的儒家其实早就背弃了一开始的初衷,背弃了他们的圣人!】


    路小柒的声音原来很愤慨,但讲到这里,却带上了点不可思议甚至冷笑声——


    【假如孔子穿越到了明清,看到了后世鼓捣出来的“程朱理学”,都得要破口大骂,这都是些啥破玩意儿?】①


    ……


    西汉。


    董仲舒瞠目结舌。


    之前他就有点不好的预感,现在这种预感真的成真了。


    误国之学!


    儒家怎么会变成误国之学?!


    他脸上的神情淡了下来,充满了迷茫和不解,甚至还有些惶恐。


    这可是天大的罪名!


    注重仁义有问题吗?重视教化有问题吗?


    就像是他自己,目前正在对儒学做一些有必要的适应当今情况的改良,那也是为了巩固如今朝廷的稳定。


    只有稳定的统治,才能抵抗乱世的到来,免于不停的兵灾,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而只有让君王对天意产生了畏惧,才能限制他们的行为,让他们不再乱来。


    这也是有错的吗?


    原本在他身边待着的小孙子看到他惨淡的脸色后,吓得住后缩了缩,连呼吸声都放轻了不少。


    大父的脸色好吓人啊,呜呜呜。


    明代。


    李贽已经取来了酒壶,正在自己独自小酌。听到这里,一口酒直接喷了出去。


    他仰天长笑:“哈哈哈,骂得好。”


    “骂得好!骂得好!”


    他一连说了三个骂得好,只觉得心中畅快无比。


    “的确是,都是些什么玩意儿!朱熹!程颐!孔子知道你们把他的思想改成现在这样吗?”


    “程朱理学,你们才是惑世诬民的伪道学啊!”


    路小染依然在愤怒。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结果被你们曲解成了圣人说的话就是对的,不可挑战圣人权威;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是说遇到对你礼遇有加的君主,那臣子可以报答以忠心。但若是君主对你以无礼待之,要怎么办呢?他老人家还说了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呢!而不是什么狗屁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就是为了寻访明君。若不是明君,他转身就走,“道不同,不相为谋”,可没那么迂腐!】


    咸阳宫中一片寂静,只听到天幕的咆哮之声在殿中回荡。


    扶苏悄悄的吸了口气,嘶~~~这后世女子可真是凶悍。


    秦始皇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


    大秦虽然推崇法家,但儒家他也熟啊,毕竟百家争鸣的时代离他也不算远。


    孔子转身就走的故事可不止一件。


    一次是他去了齐国,齐景公给他的官职不如他想象,介于上卿与下卿之间,并且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就转身去了鲁国。第二次就是在鲁国,齐国给鲁国国君和上卿季桓子送了一堆乐人和美女,两人一连三天都不问朝政。孔子失望之余,转身就离开了鲁国,并且留下这句“道不同,不相为谋”。②


    的确不是迂腐之人。


    秦始皇倒是挺欣赏这种态度。


    而且,身为帝王,对待人才的确是要“君使臣以礼”才行,绝不能轻慢。


    就像是他对王翦。


    之前请求王翦出山的时候,不也是自己骑着快马一口气跑到了王翦的老家,登门拜访,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然后还动情的说“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这才把王翦给哄了回来吗?


    将军虽然病了,难道就忍心弃寡人于不顾吗?


    虽然放下了帝王的脸面,但是挽回了一位老臣的心,值得!


    秦始皇看向王翦和自己的这些老臣们,露出了满意而欣慰的微笑。


    他觉得虽然自己用的是法家,但是在君臣之道上,却是做到了孔子所说的那句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


    听上去似乎很霸气,但是完全遵守这条的臣子,也的确是迂腐了些!


    【而且,那句话还被后世的这些腐儒文官们给精简成为“以德报怨”来愚民,甚至还用这句话给自己在军事上的软弱来当遮羞布!可不可耻呐你们!】


    路小染生气到一言不合就想要开口骂人。


    连视频和图片都没有配,直接在屏幕上打了一行可耻可耻可耻……


    “不要脸不要脸不要脸”……


    【还有,孔子熟谙君子六艺,可骑马驾车,双手左右开弓。结果到了后世,腐儒们竟然看不起武将,认为其粗影不堪。我可去你的吧!别为自己连只鸡都提不动找借口了好吗?一群软蛋弱鸡!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收复了失地,最终将匈奴赶出了漠北!可不是假惺惺的嘴巴里念看要“仁”要忍,然后背地里问侵略者清跪!】③


    【小心孔子半夜站你们床头,举起八百斤的大鼎来砸死你们啊!毕竟,那可是说出了“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打听到你家的路,晚上你就得死的两米山东大汉呐!】④


    咸阳宫内。


    李斯猛烈的咳嗽起来。


    扶苏一时没忍住,好奇的问:“李卿,孔子真的身高两米还可以左右开弓吗?”


    李斯看向他:……


    他有些抓狂,你问我,我怎么知道啊!他的老师是荀子不假,但孔子都死了多少年了,连荀子都没见过他的呀!


    而且,他现在是法家!法家!


    他犹豫了一下:听闻君子六艺,孔子的确是践行者。且后周时代,遍地战乱,若无武艺在身,也的确难以行走于诸侯国之间。但孔子的身高,微臣无从知晓。”


    扶苏满足了好奇心,点点头。


    左右开弓啊…他也要学!


    西汉。


    董仲舒的小孙子怯怯的问他:大父,朝闻道,夕死可矣是这样理解的吗?


    董仲舒脸上的神情十分精彩,变化莫测:……别听她胡说。


    早上打听到你家的路,晚上你就得死……他都差点想要把面前的案几给掀了!


    这都是些


    什么鬼!


    而在宫中,汉武帝发出畅快的笑声: 早上打听到你家的路,晚上你就得死,哈哈哈。


    后世之人,大胆得很,也有趣得很。


    卫青和霍去病则神情激动:“恭喜陛下立下不世功勋!”


    他们当然听到了“将匈奴赶出了漠北”一事。


    霍去病喃喃念着那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眼睛明亮无比。念着念着,仿佛就能感受到冲天的豪情!


    西域的苍茫黄沙铺面而来。


    刘彻赶紧扶起卫青:“朕有生之年若真如仙画所说驱逐匈奴,那其中一定有你的功劳!朕的大将军!”


    他又勉励旁边的少年人霍去病:“去病,好好和你舅父学习!”


    霍去病兴奋不已:“陛下放下,我到时候一定也会做到策马杀敌,封狼居胥!”


    上次仙画提到朱棣封狼居骨,他就向往不已。


    此时心中更是豪情万丈!


    封狼居胥,他也可以!


    路小染的声音变得正经起来。


    刚刚玩一点梗,她是怕观众看着无聊,调剂一下,不然的话她觉得自己能骂上三天三夜。


    【好了,不玩梗啦。我们来正儿八经的讲一下儒家的被曲解史。】


    【孔子的主要思想其实是“仁”,包括后来的孟子和荀子,也都继承了这一核心,只是主张的方向各有不同,各有所发挥。不仅如此,孔孟认为性相近,每个人的人性都是差不多的,而荀子虽然认为“性恶”,但是他同样也认为可以通过教化使之”性善”。所以,在人性平等这一方面,其实儒家早期做得非常的好。有教无类大家都知道,教育的对象不分高低贵贱,这就是孔子主张的。】


    学堂里,一群孩童摇头晃脑,奶声奶气的念着:


    “子曰,性相近也, oo也。”


    他们之中有穿绸缎者,有穿布衣者,也有衣服上满是补丁的。


    但此刻,他们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学生。


    【西汉的时候,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认为天子是被上天选中之人,承认了君主权利的合理性。这个理论对维持稳定的统治是有利的,汉武帝一看,龙心


    大悦,从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这种改动虽然说是为君权服务,却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君权。这里不细说,只说这个时候的儒家还算正常,没有搞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压迫某些阶级和人群的思想。】


    身着冕服的帝王在祭坛前率领着众臣下跪。


    满面惶恐之色,高声向上天请罪。


    “朕德不类,不能上全三光之明,下遂群生之和,变异频仍……四方多警而朕不悟,郡黎有苦而朕不知……爱避正殿,减常膳,以示侧身修行之意。”⑤


    这是罪己诏————因为我的德行不够,很多方面都没有做好,所以才导致了天灾,我会反省自己,修身养性,并且以后减少自身用度,绝不奢靡云云。


    汉武帝轻哼一声。


    他已经知道后世之人是多么的大逆不道了,听到这样的言语虽然也有些郁气在心,但也知道自己生气也没用。


    算了算了,当没听到吧。


    世人读书少,现在最紧要的就是立刻找人将仙画的解释权握在自己的手里。


    董仲舒在自家院落里点点头,对仙画阐述的儒家思想表示认同。


    “是极!”


    这女子不乱开玩笑的时候,倒是一位博学之人。


    而仙画中关于罪己诏的场景,也让他心中一动。他最近的确是在思索天人感应,但这一观点不能仅仅是站在君王这一面,也要站在百姓这一面。如何在这观念之下起到限制皇权,让君王时刻谨记不能妄为?


    “原来如此!”


    看来,几年后的自己,的确是找到了方向。


    【总的来说,士农工商在秦汉,虽然也有说划分,等级差异也开始显现出来,但还没有后面那么的严苛和不平等。】


    【后来,科举制度产生了,已经成为了显学的儒家规定科举只考圣贤书,读圣贤书和学儒与当官怪恋的联系起来,这四个阶级的差距就越来越大紧密的联系起来,这四个阶级的左距就越来越大。


    【古代资源有限,既得利益者自然不想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人多了自己分到的就少了嘛,于是士就开始打压其他两个阶层。农他们不敢打压,农业是立国之本,毕竟大家都是要吃饭的,得有人种地。所以农虽然日子过得苦一些,但地位


    还行。】


    【工和商就属于被极力打压的对象。】


    身穿绫罗的士人骑马从道路上奔驰。


    高高在上。


    旁边田间耕作的人纷纷停下手中动作,投去羡慕的眼神。


    【儒家的再一次变化是在宋朝,然后到了明朝达到了顶峰,也开始了酸腐文人们的狂欢。】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强化了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则是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尤其是三纲,将社会等级划分得清清楚楚,而且还将其捧为了真理,不允许不允许世人质疑!比如父母犯了错,不能质疑,只能意思意思的温言规劝;君主要你死,即使是错误的,那你也得马上去死;丈夫即使是个大渣男大混蛋,你作为妻子也得乖乖的听话。】


    路小染的声音变得冰冷。


    但谁都能听得出来,这种冰冷中蕴含着深深的愤怒,就像是一座即将要爆发的火山。


    【朱熹的思想,将所有人都禁锢在了一个笼子里,如果你是个男人,那你要服从君主,服从父母,如果是你是个女人,哇,那就更不得了,简直位于社会食物链的最底层,父母、主人、丈夫、甚至是你的儿子,地位都在你之上。】


    【要听话!要服从!】


    【对此,我只能说一句,呸!有多远就给老子滚多远啊!】


    第25章 李约悲难题(三)


    不少正在天幕下观看的酸儒们,没想到路小柒一言不和就开骂。


    而且仙画的声音回响极大,简直震耳欲聋,回荡在天地之间和人群之中。


    不少书生气得浑身发抖,竟然克服了自己对于仙画的恐惧,鼓起勇气举起手指着天幕厉声骂道:


    “泼妇!”


    “难怪圣人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上天不公!竟然让一女子如此侮辱朱子!朱子乃不世之圣人,岂能容你随意污蔑?!”


    狂热之举像是被洗脑了的皈依者。


    但即使在程朱理学最巅峰的时期,也有一部分读书之人擅长于独立思考,当下也毫不示弱,冷嘲热讽:“没听到吗?朱熹之言,本来就歪曲了圣人的本意!不过只是一迁腐之人罢了!”


    “尔等’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温陵居士骂得果然对!”①


    这位应该是李贽的拥护者。温陵居士是他的号。


    “可恨程朱之言却受到追捧,误我华夏未来!”


    两派学子互相对骂,酸儒 贱儒之词不绝于耳,颇有上古之风,到后来甚至扭打了起来,官学之中场面一度混乱非常。


    唐朝,武周时期。


    武则天站在洛阳的紫微宫集仙殿前,聚精会神的看着天幕上展现的内容。


    身边依然站着贴身女官上官婉儿。


    之前仙画展示的一系列武器和海外地图之景让则天大帝心思跃动,说不得后续还得召集众臣商量应对之道。或许,一些政策又要变一变了,一些事情也需要提到日程之上了。


    而如今提到的儒家却又让她变得若有所思。


    她笑了一声:儒家倒是好用。只是独尊一家,难免容易引起专权独大。


    大唐是儒、道、佛三家并用。


    儒为首。


    但从她自己的本心来说,她早年崇佛,广建寺庙佛院,但现在却更喜欢道家的清静无为和养生之道。


    上官婉儿低头不语。


    圣上可以超然的点评这几家,她可不行。


    “在那朱熹看来,朕一定是牝鸡司晨、祸国殃民之人。”武则天掸了掸袍袖


    上的灰尘,淡淡的说,“好一个夫为妻纲!”


    意图让世间女子都变得恭顺而柔弱。


    大唐女子可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秀,马球、射箭、习武这些对抗性强的玩乐游戏中均有不少女子身影。


    则天帝也没想到后世的女子居然被变成了这个样子。


    想来,她登基为帝,也给后世的这些酸儒们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婉儿,我欲设立一女学。”武则天微仰头看向仙画,口中却在对上官婉儿说,带着些微狡黠和愉悦,后世女子,可以自由读书。我为女帝,若辖下女子连这小小的自由都没有,岂不是白白背了后世骂名?”


    她不介意这冲击变得更大一些。


    她已经逐渐步入老年,但站立的时候身躯依然挺直。


    上官婉儿心中微动。


    如今可以参政的女官,有自己,有女史李氏、颜氏、狄氏等等。后者都是朝中命妇,可以自由出入宫廷,为陛下分担一些政务,算得上是助手。


    但她们的职位和地位却比较模糊,介于内宫与朝堂之间,虽有参政之权,但并没有真正的外官官职,离真正扎根还差得远。


    若设立女学,天下必纷纷效仿之…


    有了土壤,才能真正扎根下去。否则便如空中楼阁。注定不会长久。


    上官婉儿弯下腰去:“陛下远见卓识。”


    她为自己看到的远景而战栗,是兴奋也是恐惧。


    【程朱理学,还有一个,是程颐和程颢两兄弟。对,就是程门立雪的典故中的那个程颐。】


    白雪纷飞。


    俩文士来拜见程颐,却从窗中发现老师正在熟睡。


    他们不忍心叫醒老师,于是安静在伫立在了庭院之中。一夜过去,两人身上已覆盖有厚厚的积雪。


    待程颐醒过来之后,两人这才恭谨入内。


    【程家俩兄弟的思想是什么呢?他们是君权至上的狂热推崇者,认为既然君主替天行道,万民就应当绝对服从,天而在上,泽而处下,上下之分,尊卑之义,理之当也。简直就是披着儒家的皮,来宣扬自己的君主至上论。】②


    【这难道不是对孔子理念的背弃吗?!】


    南宋小


    亭之内。


    岳飞和韩世忠默然伫立,静静听着仙画对儒学的分析甚至是批判。


    听到她骂文人软蛋,看不起武将之时,两人也畅快长笑。


    骂得好!


    但笑过之后,却又悲怆。


    对于后世,这只是历史,对于他们,这却是当下的现实。


    事实上,武将做到岳飞和韩世忠这样的地步,是不可能不读书的。岳飞的《满江红》是千古名词,和韩世忠的“单方只一味,尽在不言中。”也流传了下来。


    尤其是岳飞,从小学的就是忠君思想。所以,即使知道被召回来之后,很有可能凶多吉少,他也还是回来了。


    这是他的处世之道,为人之道。


    他没办法背弃它,只能在它和自己的理想之间痛苦挣扎。


    如今听得仙画如此说道,不由得心神大震。


    韩世忠看向他:“鹏举,仙画之后,朝中对于北伐一定会再启讨论。说不定,北伐一事还有回旋余地。


    他知道自己这位同僚的秉性,劝他:“圣人孔子都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当然,你别误会,我只是想要提醒你,书中还有一句话。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岳飞转过头去,看见他意味深长的眼神。


    他苦笑一声,闭上眼似在深思,旋即睁开,喃喃道:“我知道了。”


    【对了,程颐还一句很有名的话,那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宋朝民风开放,律法也保护妇女的离婚权,所以他这句话呢,只是停留在了道学讨论里,现实中没什么人理他。像是他的侄女,就再嫁了,他对此也是持有默许的态度。有人因此觉得他的言行不一,但我个人觉得,他这句话其实还是在说他的忠君思想。这是对士大夫们说的,君子应该舍生取义,而不是陷入困境之后就背弃自己的君主和信念。】


    【但问题是,到了明朝后,这句话却被掌管了话语权的士大夫阶层不断的放大再放大,给女性套上了挣脱不开枷锁,造成了多少女性的绝望一生!据统计,到了清朝的时候,得到朝廷认可的寡妇数量就超过一百万人!更别提那些在宗族势力逼迫下,凋零了生命的年轻女性!】③


    女子被锁在幽深的后院高楼之内,


    穿着孝服,眼神麻木。


    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


    她的消亡就像是一片落叶,安静而不被人注意。


    镜头一转。


    一位面色坚毅的年轻女性从一座一座牌坊底下通过,无数的人如鬼魅一般站在牌坊两侧。


    “身为我曾家媳妇,不想着为曾家守节,居然还想要再嫁!”


    “杀了她!”


    “如此不守妇道的女人,把她浸猪笼!”


    无数的唾沫、鸡蛋、烂菜叶甚至是石头朝她砸了过去,不一会儿,女人的身上和脸上就出现了无数血痕,形容可怖。


    但她的眼睛却那么的明亮,像是燃着一把火。


    她每过一座牌坊,就下跪一次,然后接着往下走。


    当她到达最后一座牌坊的时候,似乎都快要奄奄一息,全身都不像样子,只能膝行。


    但她依然这样一寸一寸的挪了出去。


    她回头看向自己走过的七座牌坊,脸上却不见悔意,反倒是露出了笑容。


    她终于走出了这吃人的深深庭院!④


    她自由了。


    【一座座贞洁牌坊上都是斑斑血泪!】


    【假如那些被冤死被迫害致死的女性真的有灵魂的话,希望她们别让这些迂腐的假道学家们好过!】


    汉朝。


    一嫁曹寿,二嫁卫青的平阳公主在府邸内冷笑连连。


    寡妇不许二嫁?


    这儒生是得了失心疯吗?


    等她日后见了董仲舒,可要好好的问问他,儒家的圣人是不是不允许寡妇二嫁!又是什么时候在哪里说过这样的话?!


    唐朝。


    李世民沉浸在一百万的寡妇数字之内,连吸了几口冷气。


    一百万!


    这么多的人口,居然就这样荒废!


    要知道,他在贞观元年的时候就领布了诏令,让各官员劝勉婚姻,鼓励鳏寡再行嫁娶。甚至还将辖下鳏寡数量以及人口增减数作为了官员考核的依据之一。就这样,费心费力的,花了十几年时间,使了各种手段才让天下户籍数堪堪增加了一两百万户!


    而这后世,竟然放着一百多万寡妇不允许再嫁。


    李世民心痛死了。


    作为男性,他其实对这个议题并不如女性一般敏感和共情。但作为帝王,他很看不得这样的行为。


    天可汗对此发出了自己的感慨:果然迂腐至极!


    北宋,涪州。


    涪州城内有一安静院落,正是程颐的住处。他因反对新党,被贬到涪州,虽然没有被囚禁,但是也不能出涪州城,程颐闲来无事就教导弟子并且开开讲学。日子过得也算是平静。


    但这一份平静却被仙画打破了。


    程颐坐在书房内,房门大开,他失魂落魄,面色惨白。


    他绝对没有想到,自己的思想竟然会对后世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还是不好的影响,被后世之人如此痛骂。


    而自己在道学讨论之中的一句话,被后世扩大到了这样的地步!!


    华夏古代的知识分子,看重的是青史留名。


    原来自己留的却是这样的名声!


    门外有家仆匆匆而过,他叫住:“何事慌张?”


    家仆支支吾吾,程颐本就因为仙画而心烦意乱,厉声道:“说!”


    “门外有人扔鸡蛋……”下人不敢看他的眼睛。


    实际上,还不单单是有人扔鸡蛋,而是一群人。还有泼辣民妇大声嚷嚷:连律法都没有阻止寡妇再嫁,你算是哪根葱?!”


    下人们什么时候面对过这样的架势,只能仓皇而退,关门了事。


    程颐晃了一下,只觉得嘴中鲜甜,一口鲜血直接喷了出来。


    “老爷!”


    他摇摇手,瞬间像是老了十几岁,惨淡说道:“从今日起,闭门不出,谢绝一切访客。”


    【不管是任何领域,思想、商业、学术……一家独大都不是什么好事。独尊儒术在初期给华夏带来思想大一统,从而平稳了政局。但后续,却越走越偏。】


    【在程朱理学这样宣扬绝对服从的思想指导下,整个社会就像是一潭死水,逐渐散发着腐朽的气息。而科学,是要有活力的,是要质疑权威、挑战权威的。至此,华夏已经失去了培养科学思维的土壤!】


    【能让这样的学说成为主流,明朝的帝王


    们功不可没。朱元璋既要用儒,却也提防着儒家。孟子讲民贵君轻,朱元璋觉得这样的思想会影响到老朱家的统治,直接让人把孟子搬离了孔庙,简单粗暴,倒也符合他的风格。嘉靖九年,讲究儒法结合的荀子也被逐出了孔庙。】


    废弃的泥像被砸碎,扔在了幽暗角落。


    咸阳宫内。


    李斯不顾始皇在侧,愤怒喊道:竖子尔敢!


    他虽然后来改修法家,但荀子依然还是他的老师。


    如今见到老师的塑像被如此对待,恨不得提刀杀过去。


    和他同样愤怒的还有西汉的董仲舒,以及太学中的学生们。


    儒家将孔子奉为圣人,孟子奉为亚圣,苟子奉为后圣。


    虽然有人的观点偏孔子,有人的观点偏孟子或荀子,论道的时候也会对对方不假辞色,甚至直接破口大骂,什么“酸儒”“贱儒”之称不绝于口。但内心深处对于这几位先贤还是尊敬的。自然也看不得这样的景象!⑤


    董仲舒愤怒之余,心中却清醒。


    就像他为了迎合帝王而将儒家的思想改动的行径一般,后世只是把这种行为更加扩大了,表现得更加赤\\裸\\裸而已。


    “不过是工具罢了……”


    南宋,庆元二年。


    在黑暗的牢狱中,有一方小窗,可以看到外面的天色。


    朱熹很喜欢透过这扇窗户看外面,可以让他感受到外面流动的空气,让他在这样的境遇里得到些微的慰藉。


    他是以“伪学魁首”的罪名下狱的,监察史沈继祖捕风捉影,捏造了他所谓的十大罪证。他的门人和他一样,有的被下狱,有的被流放。他甚至听闻,外面有人叫嚣要“斩朱熹以绝伪学”。


    朱熹知道,这些罪证都是假的。


    但他的论著里,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想要通过匡正君王的道德来限制君权,惹到了不该惹的人,这才是真的。


    朱熹并不因此而感到害怕。


    他走在了正确的路上,是其他人该害怕才对。


    但看了仙画之中,朱熹陷入到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


    三纲五常真的是对的吗?


    用服从来建


    立一个稳定的社会,是错的吗?


    忠君,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朱熹惨然笑出声:“这一切难道都是错的吗?”


    下狱他不怕,但此刻他却怕了。


    耽误华夏进步的罪人,这条罪状他承担不起!


    他也感到愤怒。


    他的思想中并不单单只有三纲五常和服从!


    总成立武艺专营干产工家字成又氏乙,买于常土家。


    每一代的思想家对帝王进行游说,希望他们能采用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建立起符合自己想象中的社会。但帝王却也不傻,当思想家们的观点和他的利益有悖时,往往就会产生无数矛盾。


    比如,他的这次下狱。


    而后世,又是谁,抓住了他的论著中的这几个点,然后无视环境,将这几个点无限扩大?


    他喃喃自语:“不过是工具罢了……”


    本来他还想这次要是能脱身,回去就好好的整理一下自己的著作和典籍,好让自己的理念传给后代。


    但现在,却忽然心灰意冷。


    算了,算了,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


    庆元二年,一代大儒朱熹,绝食于狱中,十日后,气绝身亡。


    此乃后话。


    【所以说,不要再说什么读圣贤书,圣人之言不可逆之类的话了。孔子也好,朱熹程颐也好,不过是封建王朝的那些帝王和士大夫们手上的工具而已!孔夫子若地下有知,恐怕也很想说,求求你们,快把我也搬出去吧,别再来玷污我的名声了!】


    【问题是,你能把泥塑抬出庙宇,但你能抵挡天下大势吗?接下来的世间,如你们所愿了吗?】


    一声又一声的诘问。


    并不是厉声质问,反倒很平静,甚至带着几分嘲弄。


    但却如滔滔巨浪,蕴含着磅薄的力量。


    【明朝!生逢世界格局剧变之际的明朝,原本最有机会让华夏站在世界舞台上的明朝!却主动走入到了思维禁锢的牢笼之中,僵化而专独的氛围养出了宠大扭曲的士大夫阶级,贪蠢横行,党争不断,以至于李自成揭竿而起之后,立刻就以摧枯拉朽之势闻卷了整个大明,然后又被制度和文化都要更为落后的大清所灭。而和明朝同


    期的欧洲,那时候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最终成为了世界霸主。】


    朱元璋摔了一个杯盏,又摔了一个碗。


    他拿起案几上的玉玺,很想也把这个给摔了,但看了一眼之后,又有点舍不得,于是将它放了下来。


    他现在也顾不上之前说的朱棣朱允炫和下西洋什么的了。


    因为仙画把战火直接引到他身上了。


    他一向看不起那些满口之乎者也的儒生们,刚登基不久就叫停了天下人祭祀孔子,引得世间哗然


    o


    “这大明天下,是姓朱!不是姓孔!”他气冲冲的对赶来的马皇后说。


    他要改“道统”为“帝统”!


    马皇后虽然没读什么书,但是她和朱元璋相识于微时,对自己的丈夫十分的了解。


    当下,她立刻道:“陛下当然没有错。陛下从一介布衣到执掌天下,这历史上的皇帝哪有你厉害?


    老妻夸了几句,顺毛捋,朱元璋的怒气这才慢慢的平息下来。


    但朱家的天下似乎也没那么持久。 他叹了一声, 而且, 似乎还亡得很不体面。你说, 我是不是真的做错了?难道这儒家的天下,还真抢不过来?”


    从仙画来看,自己的做法和尝试似乎是错的,而且还反倒让大明的未来变得岌岌可危。


    他虽然刚才发了一通脾气,但真的不想背上后世骂名呀。


    马皇后却笑了笑,“陛下,你钻牛角尖了。”


    朱元璋一愣。


    我虽然听不太懂这些什么思想的变化来变化去,但我却听懂了一件事情。马皇后对着丈夫-直都是大大咧咧的我来我去,“那就是,仙画中人似乎觉得一家独大是不好的。”


    她没想那些谋士和朝臣们的弯弯绕绕,也不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快人快语:“既然陛下不想要儒家占了这道统,那就再多来几家别的呗,咱们那时候民间买东西还讲究货比三家呢。”


    朱元璋眼睛一亮:“对啊,对啊!”


    关键时候,还是自己这老妻靠得住。


    这学说一多,就没办法独大了。就像是瓜藤上,若是有三四个瓜,那


    这瓜与瓜之间互相争抢营养,自然都长得不大。但若只有一个瓜,那就肯定会长得很大。


    他要的就是前者!


    他看向仙画,现出沉思之色。


    不知道后世所用的“道统”是什么?是她一直在强调的“科学思维”吗?


    只是,这科学思维又如何理解?如何培养?


    【两块不同的大陆,在历史的节点上却选择了两条不同的路。】


    【一条向前走,一条向后走。】


    【若是孔孟荀,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百家先贤,得知了这样的情况,也只能发出一声叹息吧!】


    【好在,现在不是大明,也不是大清。我们的华夏已经从那个泥沼之中解脱了出来!】


    天幕开始变得明亮。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东方而来,穿过巍峨如巨龙在山间盘旋的长城,穿过黄瓦红墙的紫禁城;


    穿过小桥流水的苏州园林,穿过波涛汹涌的长江黄河,来到了现代高楼林立的摩登城市;


    悠然自得的胡同巷弄,鸟语花香的市政公园,照拂在早起的或匆忙或悠然的百姓身上。


    给众人镀上了一层金。


    最后,来到了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学校。


    身穿白衬衫的青年老师站在讲台,问下面端坐着的面容还显青涩稚嫩的小小少年们。


    “你们为了什么而读书?”


    少年们整齐的站了起来,稚嫩却又清脆的声音响了起来,在这空旷明亮课堂之中回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26章 少年强则国强


    中华!


    赢政在天幕上蜿蜒的山中城墙出现的时候就倏地站起了声,神情激动,双手紧攥。


    “这是……长城!”


    长城并不是自他开始就修的,后周时期的各诸侯国都有在边境修建长城的传统。而自他统一天下之后,为了防范北境的匈奴,打算将北方边境原本已有的由各诸侯国修建的长城全部连接起来,让它成为整个大秦帝国的边境防御工事。


    现在这项超级工程才刚开始几年。


    他没想到的是,大秦没有了,但长城却保留了下来。


    穿越几千年的时光,他竟然还能看到长城出现在仙画之上。


    从天上俯瞰的角度,真如巨龙一般的巍峨。


    唏嘘之余,感慨之情涌上心头,竟然眼中带上了泪。


    “中华,中华之地,好。”他喃喃念道。


    “很好!”


    颇有些受感动的还有李斯。


    这一整晚,他的心思并没有完全的放在天幕之上,反倒是分了一半给扶苏。


    这位经过今晚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大秦下一位帝王。


    可他喜儒!


    李斯的眼神中闪过阴鸷之色。


    他原本只是一个守库房的小吏,守着守着他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就到处求学,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可以说,野心和利益才是他求学最大的动力。


    若扶苏上位,这相国可不一定还是他。


    就在李斯胡思乱想的时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钻入了他的耳中。


    天幕上这些的小小少年,面容纯净,目光清澈。


    不知为何,李斯的心底竟然生出了一丝难得的愧疚与心虚。


    他在心里纠结的长叹一声。


    罢了!


    他之前拜荀子为师,最后却成了法家,后续再回到儒法结合的道路上来,也未尝不可!


    南宋,崖山。


    元军攻破襄阳之后,南宋朝臣们护送着刚刚登基的小皇帝,一路南逃。


    元军破城后往往选择屠城,被他们占据的北方地区,如今已是白骨遍地,行遍千里也看不到人烟。


    因此,无数的南宋百姓们也都随着朝廷往南走。


    上干条大宋的大船被铁索连成一片,此时已是一片混乱。


    火焰四起,元军的火箭射了过来,有的落在了船身裹着的黄泥上被迅速的熄灭,但有的却射入到了船舱之中,引起成片的火海。似乎让这片海都沸腾了起来。


    战鼓声和杀喊声四起。


    宋元两军已经厮杀多日。


    连天幕上放映的仙画也只能稍微缓解一下进攻的节奏。


    这日,元军又一次发动了总攻,他们的船队逐渐逼迫而来,被围困多日的宋军已有溃败的迹象。


    不知道过了多久,宋军的防线终于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拿着弯刀和弓箭的元军攻了进来,逐渐靠近了大宋战船拱卫着的飘扬着王旗的中心座船。


    宋朝的小皇帝肯定在那儿!


    天上的仙画依然在放映,但战事激烈,无人有闲暇理会。


    皇家座船之上,一片隶穆。


    穿着整齐朝服的南宋宰相陆秀夫对着身边一个七八岁大小穿着冕服的孩童跪下,眼中有泪:“官家,元军已经攻进来了。”


    孩童正是当今的南宋皇帝赵禺。


    他脸上有着惧怕之情,身体有些忍不住的发抖,却并不惊慌失措,点点头:我看到了。


    陆秀夫看到他这样强装镇定的态度,反倒痛哭流涕:官家,微臣无能,无法匡扶大宋江山,事已至此,国事一败涂地。微臣大逆不道,斗胆……斗胆请求官家殉国,我大宋即使是亡,也不能再受当年之辱!”


    他闭上眼,即使艰难,依然痛苦的说出了自己的请求。


    头重重的磕在了地上。


    靖康之耻,是每一个大宋臣民心中的伤痕。


    赵的泪也流了下来。


    他的脸上还有着点婴儿肥,但神情严肃。


    他扶起了自己的丞相,也是自己的老师,又伸手端正了一下自己的头冠,带着颤音对陆秀夫说道:“丞相无需如此。今朝,数十万人共赴国难。我虽然年纪小,却是大宋的皇帝,岂能一人苟活于世。”


    “我不怕死。”


    君臣对面,泣泪不止。


    赵拿上了传国玉玺,陆秀夫将自己的幼主背在了身上,来到了船舱外,已经可以听到元军中的叫嚷声:“大宋皇帝就在那儿,活捉他!”


    这时候,天幕中传来了孩童们整齐而坚定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两人抬头望天。


    所有的人都抬头望天。


    陆秀夫原本绝望的心中忽然有了欣慰,他泪流满面,却又大笑出声,最后厉声高喊:好!好!大宋虽亡,千年后,我中华依然在!


    “天佑中华!”


    喊完,他背着幼主毫不留恋的跳到了冰冷的海水之中。


    噗通一声,水花漾起,消逝于天地间。


    周围的船只上响起了恸哭之声。


    “官家与陆丞相已经殉国!我等亦不会苟活!”


    “官家走好!宰相走好!待我再杀一元贼,就随你们上路!”


    “天佑大宋!天佑华夏!”


    无数大宋臣民追随他们的皇帝与丞相,纷纷跳入了冰冷的海水中。


    举刀的元兵茫然四顾。


    崖山海战,十万大宋子民主动跳下了船。血染大海,浮尸千里。


    一个王朝消失在了海平面之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元军狱中,南宋丞相文天祥念道,面容憔悴,眼睛中却有光。


    几日后,崖山海战传入他耳中,他写下千古名篇《过零丁洋》。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几年后,文天祥拒绝了忽必烈的招揽,从容就义。


    【现代中国,奋起直追。】


    【面对落后和贫穷的现实,伟人喊出了“科学技术才是


    “的口只 科教学国也被完


    我们的基本国策。早就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八股文和程朱理学终于被扫进了垃圾桶。】


    【华夏民族在迟到几百年之后,终于开始迈出脚步,拥抱属于自己的科学时代!】


    众帝王面色端凝,琢磨着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句话的真正含义。


    李世民呼出一口气:“科学技术大概可以知晓,或许与‘


    工’有关,但生产力……生产力……”


    他反反复复的念叨了几遍,竟然奇妙的觉得有一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小体悟。


    北宋的程颐在病榻之上,听到那句程朱理学被扫到了垃圾桶之后,挣扎着起身烧掉了自己的全部著作。


    火焰映照着他淡如金纸的面容。


    今天过后,天下人将会如何看待自己?


    他已经决定遣散门人,取消讲学,但也知道,自己的学生们恐怕前途无望了!


    程颐可以感觉随着这些东西逐渐化为灰烬,自己的生命力似乎也在慢慢的流逝。


    心灰意冷。


    而明朝的李贽却如孩童一般的兴奋。


    他决定再多开几场讲学。之前自己被那些酸腐们定为“异端”,束手束脚,现在,环境有所不同,他打算大干一场!


    他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不能让后世之人以为古人都是如此食古不化!


    【科技是经济和军事的源泉,而教育则是科技的基础。80年代后,我们开始推行九年义务制教育,无论男女只要到了上学年纪就一定要去读书。后来,国家有钱了,就开始慢慢的减免学费,一直到2006年,正式将免除义务制教育阶段的学费写入了法律。不管你出身在城市还是农村,即使是出生在最贫困的地区,读小学和初中都不用再交学费。】


    【上学,不再只是某个阶级的特权!】


    【我查了一下数据,去年我国的学校一共有51.85万所,在校生将近三亿人!】②


    【学校里也不再只教儒学和圣人之言,语文只是其中一个科目。除此之外,我们的小朋友学习数学,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学习物理和化学,认清楚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学习地理和天文,把目光投向宇宙。我们的大学生,拥有几十个学科几百个细分专业可供选择,涵盖理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教育学……等等等等。仅仅是农学里,就包括了43个本科专业。】


    【而这几十个学科里,就有十四个学科位列世界第一。】


    农学教授带着自己的学生在试验田里忙碌;


    医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观摩手术;


    身穿迷彩服的军校生在学校训练;


    数学系的在黑板上书写着各种看


    不懂的高深符号;


    工科生拿着自己设计的无人机正在勘调信号。


    ……


    刘彻不一小心打翻了身边的器皿。


    他瞠目结舌的对着旁边的卫青问道:“多……多少?是朕听错了吗?”


    惊骇到都犯上了结巴。


    卫青知道刘彻问的是什么,他也难以置信:陛下,的确说的是三亿人!


    这三亿人还仅仅只是在校的学生!


    那整个后世该有多少人啊?几亿?十几亿?几十亿?


    不管是哪个数字,说出来都似乎有一种不真实感。


    经过文景之治、休养生息多年之后的大汉,人口也不过堪堪五千万!


    刘彻眼都红了:后世究竟是如何养活这么多的人口的?!


    其他的帝王们同样在感叹这个天文数字。


    完全想象不出,一个拥有这么多人口的朝廷要如何管理。就算把全国的耕地都利用起来,都不够吃的吧?


    但显然,后世的华夏不仅养活了这么多人,居然还将读书搞成了免费!


    听听,九年义务制教育,也就是说这种免费读书还不只是几天几个月几年,而是整整九年!


    真有钱呐…


    秦始皇在心中骇然暗问,如此大规模的开民智,他们朝廷的掌权者不担心吗?


    大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其实实行的一向都是愚民政策。


    《商君书》中写,朝堂的政令,百姓不得疑不得抗不得议;民间禁止一切游乐,农人没必要接触知识,只需要种地。因为只有农人愚昧,才能安心的更好的种地。


    赢政很快就反应过来,后世……其实没有了皇帝!


    他陷入到了苦恼。


    天幕不可禁,而若是让大秦的子民们知道了后世的生活是这样的,恐怕他们以后就无心耕田了……


    唐朝。


    观看仙画的百姓发出了羡慕的惊叹声。


    国家出钱让孩子读书。即使他们生在万国来朝的大唐,生在大唐的中心长安,也不敢想这样的美事。


    人群中有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坐在父亲的肩


    膀上,低下头带着向往的对自己父亲说:“耶耶,我也想要去上学。”


    看着仙画里的小朋友脸上洋溢的笑容,她也想要这样。


    女童之父苦笑。


    他家中贫苦,哪里拿得出来给夫子的束惰?而且,除了这拜师礼之外,另外买笔买磨买纸的钱也是个大头,根本负担不起。


    朝廷可不会拿钱出来供他们的小孩读书。


    他只能软语安慰自己的女儿:你是小女孩,可没有收女学生的学堂。妞妞乖,在家也很好玩的呀。”


    小女孩嘟起嘴。


    国子监中,各地学堂之内,家中贫困的学子们感慨万千:


    “若是咱们的朝廷也这样就好了。”


    “现在是晚上,可不到做白日梦的时候。”


    “这是大功德!我等考出来的算幸运的,我的邻居读书比我聪明,但因为没钱交束惰,只上了几年学就没去了,如今只是酒楼里的一个跑堂,可惜,可惜。”


    “的确。后世朝廷居然如此有钱。”


    “但似乎他们的学堂和我们的学堂有着很大的不同。甚至讲述农学、医学,反倒不读圣贤书?”


    “哼,不读圣贤书的学堂,岂能称之为学堂。简直荒唐!”


    “看了仙画之后居然还能有如此言论,我看,这荒唐的是你吧。”


    “不错,真乃腐儒。”


    “好了,别吵了,我担心的反而是,仙画之后,朝廷可能会对学堂和科举进行改制。那咱们到时候怎么办?难道真去学农甚至是学工?”


    关键是,他们也不会啊!


    对啊!一群学子这才反应过来,不由得面面相觑。


    【有了国家投入的巨大财政支持,九年义务制教育开展了这么多年,让国民的整体素质变得越来越高,人才也越来越多。这就是一个领域之内,人和钱的正循环。】


    【虽然我们还有很多的不足,但相信,中华之崛起正在实现,华夏的未来也定会一代强于一代!而困扰华夏近现代很多大师的李约瑟难题,也只会成为对过去的研究和反省,不会再成为当今和未来的困境。】


    清朗的声音从天幕中传了出来。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③


    他们就是华夏的少年。


    也是华夏的未来。


    【好了,这一期视频就到这里。四大发明到这里就全部讲完啦,谢谢大家捧场,希望能多多点赞。下一周我们主要来讲一讲古代农学。看看从秦汉时期的亩产一百斤到现在的亩产一千斤,我们做对了什么。】


    【下周见!】


    天幕逐渐转暗,最后消失在漆黑的夜里。


    李世民原本还沉浸在“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带来的情绪中。


    此时却已极快的速度转头,甚至觉得自己有点晕眩,艰难的开口:“她刚刚说亩产多少?”


    第27章 后续


    仙画结束后,对本期仙画进行了点赞的帝王们都听到了同样的电子声在自己耳边响起:


    “评价已收到,积分+10.……”没有起伏的声音在继续,”检测您的积分为20分,还不够开启私信功能,请加油。”


    汉武帝刘彻挑起眉。


    之前那一次他记得积分是10分,这次是20分,看来每点赞一次就加十分。不知道要加到多少分,私信功能才会开启。而这私信功能,又具体是什么?


    不过,现在想这些也无用。只能等待下一次仙画了。


    亩产干!


    刘彻虽然对军事和疆土更加上心一些,但也是懂民生的。尤其是当这民生关系到自己收上来的赋税,而赋税关系着自己能用的军饷有多少的时候,就更关心了。如果可以的话,他也不愿压榨民间太过。


    若是大汉的耕地也能亩产干斤,那还愁自己拿不出打匈奴的钱?


    仙画中所透露出的亩产信息,不仅是让帝王们骇然不已,还让天下的农人百姓都陷入到了疯狂。


    且不说秦汉时期的亩产只有一百多斤,就算是到了最接近现代时间线的明清两朝,全国的平均亩产也才三百多斤。而且,他们还要交税!除掉这些乱七八糟的支出之外,剩余的口粮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只能是堪堪吃饱,甚至是吃不饱。


    亩产千!


    有年龄比较大的老农听不懂仙画中说了什么,只见到旁边的人忽然欢呼狂热起来,不由得莫名其妙。他年轻的孙子向他解释,说天幕下一次会放什么农学篇,总之就是和他们种田有关系的仙画内容,说不定以后亩产可以达到千斤。


    老农噗通一声就跪下了,对着上天哐哐的磕了三个头。


    “下次一定要认真听,全都记下来。”他对孙子谆谆叮嘱道,“你要是记不下来,我抽死你!”


    “知道了,知道了!”年轻人连忙点头。


    不用爷爷提醒,他都会拼命记下来。


    粮食,就是他们的命!


    仙画结束了,留给各个朝代的事情却还有很多。


    秦始皇在上一期仙画结束的时候,就让言中尚方成立了专门的造纸坊,如今已经开始紧锣密鼓的投入到了对造纸术的研究之中。而这一次,他更是让各都守将天下的方士们都抓来,运来咸阳,准备开


    启对仙画所说“火药”的制造。


    赢政决定将这件事交给扶苏来做。


    既然决定了立他为太子,那接下来就要用太子的标准来要求他。


    “你能不能做好?”他问扶苏。


    扶苏在父皇的注视下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但他看了看胡亥,又想到那句秦二世而亡,莫名的有了迫切感,也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我可以,父皇。”他看着赢政的眼睛,努力让自己不退缩,“儿臣能做到!”


    赢政这才满意了,淡淡的点点头。


    他又转向还趴伏在地上的胡亥,眼神冰冷。


    若是没有天幕的出现,这个他最疼爱的幼子,会成为秦二世,然后将他老子辛苦打下来的江山迅速的挥霍一空。


    胡亥趴在地上瑟瑟发抖,过了许久,终于等到了父皇对自己的发落。


    “胡亥!即日起搬出咸阳宫,寻一府邸,以后没有孤的旨意,不允许出府。”


    这是要将他一直圈禁起来。


    胡亥大哭起来,但是又不敢哭大了,只能不停的抽噎,最终被侍卫带走。


    没有臣子愿意为他说话。就连他的老师赵高,都选择了噤声。


    赵高心中暗暗的松了一口气,看来陛下这是放过他了,没想到,下一句就听到:“赵高,你身为胡亥的老师,未起到教导之责,免去中车府令职位,去陪胡亥吧。”


    赵高颤抖了一下,随即跪了下来,语调凄切:“谢陛下不杀之恩!”


    赢政面无表情,看着自己最宠爱的臣子和幼子离开了咸阳宫。


    段中众卿在心中思量,陛下的这个处罚说很也很,说宽仁也能过得去。毕竟,犯下错误的是未来的胡亥,现在这个胡亥才十二岁。以未来之错来惩戒现今之人,若是过于严酷会惹人非议,但若只是圈禁,却在大家的接受范围之内。


    蒙毅站了出来。


    “陛下,仙画所提科学思维,臣有一提议。”


    赢政:“说。”


    昔日墨家善于制造各种工具,其门下能工巧匠众多,听上去似乎与仙画提倡的 科技''和 发明’类似。臣觉得,不如将墨家之人召至朝堂,让他们来负责各种相关事宜。”


    科学思维这个词说实话他们还不是很懂,但最起码可以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后世对于技艺以及“工”似乎非常的重视,甚至还有专门的学堂来教授这些。那不如,就先从这些做起,慢慢摸索。一口也吃不成一个胖子。


    蒙毅认为,要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赢政沉吟。


    墨家,有一段时间很受到欢迎,各国非儒即墨。只是兼爱与非攻的言论实在是太难以让贵族们接受,且墨家的组织性太严密,让诸侯们很不喜,后来墨家的人就渐渐在朝堂上消失了。


    但他们制造的工具的确是很不凡。


    他颔首道:“可。找寻到墨家如今的矩子,请其入宫。”


    他就不信,在自己的天子之威下,还瓦解不了一个组织!


    “唯!”


    赢政处理完了胡亥,而北宋的赵匡胤同样也在处理烂摊子。


    他在前一晚的宴席之上,直接将赵光义免去王爵之位,将其囚禁在了慎刑司之中。


    第二天的朝会上,他原本以为会有很多臣子为赵光义求情,毕竟,赵光义在朝中经营多年,肯定是有不少的故交人脉在的。赵匡胤已经做好了准备,甚至想着趁机要把其党羽一扫而光。却没想到,的确有人站出来了,却是让他重惩赵光义。


    赵匡胤饶有兴味的打量他:朕记得你和晋王一直都走得很近。


    “正是因为走得近,所以更觉痛心疾首。”大臣道,言语慷慨,甚至还带着几分委屈,”微臣从来没有想过晋王竟然有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不仅欺上罔下,甚至还让我大宋后世江山遭受如此屈辱!臣请官家严惩晋王,为我大宋江山大宋万千子民做主!


    言下之意,我只是受了晋王的屏蔽,我是不知情的。官家,你要杀的话就杀晋王吧,和我没有关系。


    赵匡胤默的笑了两声。


    树倒猢狲散。


    天家兄弟无亲情,皇权之下只有利益。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匡胤宣布迁都,也没有引来多少反对的声浪。朝臣们一致觉得,迁都的确可以更好的避免后世出现战乱,直接一马平川的打到汴梁。


    只是,有人想要迁都到长安,有人想要迁都到洛阳。


    最后,洛阳派以洛阳地理位置承接东西,且耕地更多,更能养活皇城百姓为理由说服了其他人,以微弱的优势胜出。


    大宋,迁都洛阳!


    长安作为陪都,据潼关天险之利,驻扎重军,警将外族铁骑拦于关外。


    而南宋,赵构却没有赵国胤这般轻松。


    他在临安皇城之中辗转难眠。


    就像是每一个觉得金国就要打过来了的深夜,只不过,这一个晚上,他惧怕的不是金国,而是其他。


    总觉得有事情立刻就要发生。


    后半夜,睡到迷迷糊糊的时候忽然听到了喧哗之声,赵构从梦中惊醒。


    “发生何事?!”


    言中内侍急匆匆的入内,噪音中带着颤抖:“官家,秦相公在府中遭人刺杀,如今生命垂危!”


    “什么!”赵构从床上坐了起来,脸色苍白,带着惊惶之色。


    原来,秦桧府上有一不起眼的扫地老仆,籍贯原是汴梁人,家中的阿娘和两个姐姐都在靖康之难中送给了金人做女奴,从此音讯全无。今日仙画中说,很多女子是被官府搜出来送给了金人,以充作战争赔偿,他这才记起来一些旧事。


    是了,是了,当时明明阿娘和姐姐们都已经被藏起来了。


    是有人将她们搜出来的!


    原来,是为了抵作战争赔款。


    看到仙画中的惨状,老仆想到岳元帅北伐被召回的事情,一时恨起,袖中藏了剪刀,待到秦桧经过之时一把就戳了过去,然后拔出来一把戳在了自己的咽喉上。


    老仆当场死亡,秦桧生死不知。


    赵构听闻后,骇到往后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这就是他所惧怕的。


    在看过仙画中提到的靖康之耻,大宋子民们的愤恨恐怕是很难平息了。


    到了天明,太医院带来消息。


    秦桧伤重而亡。


    据闻,消息传出去之后,临安城中家家户都点燃了鞭炮,人人叫好。


    一早,又有内侍慌张来奏:“官家,言家,不好了。太学生们在丽正门外聚集起来,说要请愿上书,要求北伐,洗刷靖康之辱!


    丽正门外,几百个穿着太学衣衫的书生们正在静


    坐,为首的人向四周逐渐聚来的民众慷慨宣讲:


    “靖康之辱,唯有金兵之血才可以洗刷!”


    我大宋岳元帅此次北伐,势如破竹,一举收复了郑州、洛阳等重镇,却在紧要关头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了临安!功亏一篑!秦桧狗贼,误我大宋江山!所幸老天开眼,让他死于义士的刀下!”


    我等聚集于此,就是想让朝廷想让官家给我们一个说法!继续北伐,收复北地,恢复我大宋的旧日河山!”


    临安城中的百姓,有将近一大半是从北地巡过来的,有几个没有亲人死在亲兵的刀下?如今虽然生活好转,但对于金国的恨以及恐惧却被埋在了心底。昨日的仙画就像是一根导火索,将这份恨意点燃了。


    众人纷纷应和:继续北伐!收复失地!


    百姓们的口号汇聚在一起,震天之声传到了皇城内宫。


    临安府尹得到消息,带着手下的衙役和士兵们前来打算抓人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一番情景。


    他内心咯噔一声,法不责众。


    若自己真的抓了这些太学生们,可就是和整个天下作对!估计要被记在史册上被后世唾骂的那种。


    士兵问:“大人,可要抓人?”


    他怒骂:“抓什么人?!我们今天是过来抓人的吗?我们是过来维持秩序的!”


    士兵挠了挠后脑勺,是这样的吗?


    皇宫之中,已经可以听到一声又一声的呼喊,越来越响。


    赵构烦躁的踱来踱去,内心的恐惧越积越多,脚下的地砖都快要踩秃了。


    待汇聚到丽正门前的临安市民已经达到数万之众,甚至连太学的老师以及朝中的一些大臣都加入其中时,赵构知道,自己必须要做出某种反应了。不然的话,恐怕自己这皇位都将要不踏实起来。


    赵构的脸色颓然。


    看来,这不北伐看来是不行了!


    他此时无比的痛恨仙画大逆不道,竟然宣传忠君思想要不得,什么孔子转身就走。


    真是……无君无父、目无纲常之女子!


    “来人,召众臣前来议事!”


    末了,他停顿一下,加上一句,从牙齿缝里挤出来:“再召岳飞岳鹏举前来一同


    商讨北伐一事!


    “是!”


    明朝。


    朱元璋看着病床上自己疼爱的太子朱标,满脸心痛。


    他从小就苦,所以当了皇帝后不舍得自己的子孙受苦,给他们一个个都封了王爵,让他们吃好喝好不用担心后世。却没想到,自己这个最疼爱的大儿子却竟然要走到自己前面。


    真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人间一悲。


    “父皇,允炫年纪小,服不得众。儿臣有一不情之请,待儿臣死后,请不要再立允炊为皇太孙。”朱标拉着朱元璋的手,情真意切的道,“四弟天资聪颖,文武双全,的确是皇位的不二人选。”


    朱元璋大怒:“标儿,你可是担心你四弟篡位?既然仙画已经有所提示,我谅他也不敢再……”


    朱标打断他,咳嗽了几声,面色痛苦:“父皇,我不仅仅是为了允炊,也是为了大明江山。我知道你疼允坟,但他不管从哪方面来看,都比不上四弟!求父皇应允!”


    他从病床上挣扎起来,重重的对着朱元璋磕了下去:“求父皇成全!”


    他看得很清楚,父皇在的时候,允炊肯定没问题,但父皇肯定会比允坟去得早,到时候如果四弟有反意,那绝对不是允炫可以抵挡得住的。而事态发展到那时,就没有什么叔侄之情了。


    所以,不如一开始就断了这个念想。


    若父皇不答应的话,他就打算这样长跪不起。


    朱元璋其实心里也早有决断,听闻朱标这样说,更是老泪纵横:“标儿一心为公,我依你,依你就是!”


    他答应了朱标的请求,在他死后,立朱棣为太子。


    等到几日后,朱棣跑死了几匹快马送过来一封惶恐之极的请罪书,辩解自己从来没有不臣之心,没有觊觎过大哥的皇位,而侄子朱允炊孝顺和善,是皇位的最佳任选之后,朱元璋心中的闷气这才舒缓了一点。


    我可以主动给你,但你不能上赶来要。


    现代。


    话说,路小桨将自己的视频放上去之后就没再管它了,直接睡起了大觉。


    等到第二天醒过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摸到在床边放着的手机习惯性的开始刷后台。


    她第一个古代科普视频居然有将近上万的点赞数,让她觉得很不可思


    议。要知道,之前她最好的成绩也就是上万的观看而已。


    不管原因是什么,路小桨被这个所鼓舞,做视频的时候也更认真了。第二期的质量她自觉有进步,不知道点赞数会不会高过第一期。


    “十万!”


    看到后台蹦出来的数字之后,她整个人都从床上弹了起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


    这才一个晚上就十万了?


    难道她居然是个历史科普小天才?这才是她的舒适区?


    路小柒简直美滋滋。


    感觉立刻就要暴富走上人生巅峰。


    她原本想要今天偷懒摸鱼躺平一天的,结果被这个点赞数刺激到洗漱完立刻坐在了电脑前,开始剪关于科普古代农学卷的视频。


    赚钱不积极,脑子有问题。


    七天后,她将精益求精、改了又改、自觉还挺满意的视频传了上去。


    几乎相差只几分钟,各朝代悬挂的天幕开始出现水漾波纹。


    仙画开始了。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up主路小染。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古代怎么种地,有哪些关于农学的成就,然后从亩产一百斤到现在亩产一千斤,咱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第28章 亩产千斤的秘密(一)


    秦朝,泗水。


    刘邦醉醺醺的回到自己任职的泗水亭,被正在亭内等候的萧何拿着棍子给追着打了出来。


    萧何一边追一边骂:竖子!又去鬼混!又去喝酒!


    刘邦苦不堪言的受了他两下,最后转身就逃:“萧大人,萧大人,你放下棍子,好好说话。”


    鸡飞狗跳,最后两个人都累了,坐在亭后的小山坡上气喘吁吁。


    刘邦嬉笑:萧大人,你又跑不过我,何必呢?


    萧何吹胡子瞪眼:“我就看不得你这个浪荡模样!”


    他与刘邦是旧相识,当时自己是沛县一名狱吏,见刘邦有才能但是却每天不得正形的到处闲逛,于是举荐他做了这泗水亭长。几年过去了,自己升任了功曹,结果刘邦还是泗水亭长,还每日只知道去喝酒以及和寡妇鬼混。


    这让觉得他能做出一番事业的萧何如何不着恼。


    不过,他也知道刘邦的心事。


    这竖子眼高于顶,原本想要成为游侠,在外游历了几年,结果楚国被秦所灭,秦律严苛,根本不让人随意离开户籍之地。他既不想像父兄一样被绑在农田里侍弄作物,也不想只做个任人驱使的贩夫走卒。如今当了亭长,听上去是吏,但实际上除了征粮征税之外,负责的全是鸡零狗碎的杂事。


    他也就第一年好好的干了,第二年就开始摆烂。


    “萧大人亲自来找我到底有何贵干?”刘邦随性的往坡上一躺,顺手就扯了根草放在自己嘴巴里嚼。


    萧何瞪他一眼:“怎么?我还不能来找你了?”


    刘邦:还能不能好好说话了?愁人。


    好在萧何也没打算卖关子,对他道:“沛县新搬来了一大户人家,姓吕。吕家为庆祝乔迁,摆下宴席,邀请我去,你和我一同去。”


    “可。”刘邦点头答应下来,也没问对方是不是有邀请他。反正跟着去蹭饭嘛,不去白不去。


    萧何本来还想规劝他几句,别再混日子了,结果天上的天幕开始亮起了朦胧微光。


    他眼色一亮:“对,今天是仙画现世之日。”


    他公务繁忙,差点把这事儿给忘了。


    刘邦:“不然你以为我回来这么早?”


    平时这个点他喝完酒都还在和酒店老板娘厮混好么?


    萧何只觉得自己手痒,又想要打人了。


    刘邦看向天幕的神情却无比的认真。上一期的内容就深深的震撼了他,统治阶级、利益分配、思想只是工具……他之前游历天下,看到了很多事情,心里有着很多疑问却不得其解,但现在,他觉得自己慢慢能想明白一些东西了。


    听说这一期的内容是亩产千斤的秘密,他也得好好的听一听。


    刘邦不知道的是,在平行时空,他所创建的汉朝,武帝时期,也有无数的农人正在苦苦等待。


    孙小羊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出生的时候,正好家里的母羊也产下了小羊,所以就给他取名为了孙小羊。这也是农村常见的取名法子,贱名好养活。据说当今陛下也有小名,叫彘…咳咳,不能再往下说了。


    孙小羊家居住在长安附近,家中务农,包括他在内一共有六口人,八十亩地,一头牛,三头羊。


    这已经算是十里八乡的富户人家。


    七十亩地,种粟米和麦子,如果遇到丰年,大概可以收获八十石到一百石左右的粮食(一石等于120斤左右),勉强能支撑到下一年的收获季节。但要是遇上灾年,那就难说了……①


    天幕播放的时候,他家正准备睡觉。看到天上泛着光,一个个就又从床上爬了起来,平静又带着兴奋的坐在了门外的地上。


    看仙画了!


    再看看附近的邻居,也都走出了屋子。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这是神仙手笔,惊慌不已,现在仙画都播到了第三期,大家也开始习以为常了。


    孙小羊觉得自己有点饿,忍不住揉了揉肚子。


    妻子看到了他的举动,小声的埋怨:下午吃饭的时候,你又把大的麦饼让给你哥吃,现在饿了吧。”


    孙小羊苦笑:“大哥是主力,当然得多吃一点,不然这七十亩地怎么能收得完?”


    现在正是抢收麦子的季节,要赶在这几天收完,不然遇到雨天,所有的麦子就全完了。这可是他们家接下来一年的口粮。


    妻子不说话了。


    他饥肠辘辘,又揉了揉肚子。哎,听说有些贵人如今一日三餐,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也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他安慰妻子:等今年的新麦收下来就好了。


    他们现在吃的是去年的存粮,吃到现在已经差不多了。


    孙小羊看了看天色,这几天应该不会再下雨,麦子可以抢收完。收完麦子还要晒干还要翻地。


    他心中忧愁,哎,只希望今年官府不要再征徭役了-


    十六地 院土网山牛的侄子


    CT由地,际去W击生的于,家里小五7T为动刀,衣做个元。如果遇到征徭役的话,那具的是累上加累。虽然可以交钱免徭役,但他家光是每年交口钱就已经要花掉所有积蓄,哪还能拿得出其他的钱来呢。


    可自从如今的皇帝继位以来,感觉徭役就重了很多。


    孙小羊经常在心里大逆不道的怀念家中老人对他说起的文帝和景帝时期,文帝十一年不收田税,徭役也轻。天下百姓都感念他的恩德。


    孙小羊的大哥孙大牛坐了过来。


    “听说今天是讲农学。”他对大哥讲,“就是讲怎么种地。听说天上的仙人种地可以一亩地产干斤。我问过夫子,一千斤有八九十石。”


    孙小羊和孙大牛都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人,但看上去却像是四五十岁,黝黑干瘦,因为劳作的关系,腰背也总是向下弯着。


    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典型农民形象。


    他大哥憨憨一笑:种地有什么好讲的。而且仙人种地有千斤,和我们也没什么关系啊。


    他大哥至今认为天幕是仙人所为。


    孙小羊沮丧的点点头:“也是。”


    就算是他们能亩产干斤,那也不是自己能学到的,只不过是徒增羡慕罢了。还不如看完之后好好睡一觉,明天醒来继续去收麦子。


    天幕上开始出现画面。


    仙画开始了,熟悉的女子声音传了过来。


    【在做本期内容的时候,我特意去查了一下农业部的资料。据统计,我国去年的粮食产量是1.3万亿斤,其中麦子的平均亩产是780斤,水稻是944斤,另外还有玉米平均亩产860斤。注意,这个是平均数,很多地方小麦和水稻的最高亩产可以轻松的达到一千多斤。】②


    路小染直接放了一个去年的官方统计表格。


    从总产量到各种作物的亩产再到耕地数都非常清晰了然,后面甚至细化到了每个省的数据。


    最高的是黑龙江省,去年有耕地数量两万多亩,粮食产量1500多亿斤。接下来是河南和山东。


    华夏粮仓名副其实!


    即使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李世民也依然被这个数字惊骇到了。


    他已经摸清楚了仙画播放的规律,这次特意早早的宣召了几位老臣来一起观看仙画顺便议政。


    此时在场的就有掌管民部,哦不,因为避讳他名字里的民字,现在现在应该称之为户部的尚书裴矩,以及司农寺卿李玮。


    他问裴矩“裴卿,大唐去年一年的全国粮食产量是多少?”


    裴矩的本职工作做得不错,而且今天前来也知道陛下肯定是要考校他的,因此来之前做足了准备。


    当下就道:“去年我朝全部州县的粮食加起来,也不过是千万石上下。换算成市斤……”裴矩在户部每天和各种预算打交道,对这些数字还是很敏感的,一下子就脱口而出,“有超过十亿斤。”③


    去年是丰年,没什么大灾大患,十亿斤的产量在刚统计出来的时候,整个户部的人都很开心。


    含嘉仓终于又可以满一点了,而且朝野上下也终于可以过个好年了。


    李世民也乐呵呵的给了众人嘉奖。


    但现在乍听到后世一年的产量居然是以万亿斤作为计量单位,却忽然有些不是滋味起来。


    原本以为最起码会有个十分之一,没想到只是千分之一……


    心里酸溜溜的呢。


    李世民习惯性又想要去揪胡子,喃喃道:“万亿斤啊……差点有点远……”


    魏征提高声音:“陛下!您也需要想一想后世的人口数,如果不是粮食产量如此多的话,怎么能养活那么多的人口?”


    所以,您就不要用现在的情况去套后世给自己找不自己,也给相关的人找麻烦了。


    李世民惊醒过来:“对!后世的人口也动辄数亿!”


    他心情复杂的叮嘱裴矩和李玮:两位爱卿待会儿可以要集中注意力,将咱们大唐可以学来的方法都记下来。农是国家根本,关系到百姓能不能吃饱饭,朝廷的赋税怎么收,千万不能小觑。”


    仿佛一位叨叨的老父亲。


    裴矩和李玮岂能不明白这样的道理,但他们也知道,自己这位陛下本来就重民生,这也是因为他真的将农桑一事放在了心上,才有这样的表现。他们并不介意,反倒为大唐能够拥有这样的君主而感到骄傲。


    “臣等定不负所托。”


    秦朝。


    扶苏侧身问赢政:“父皇,黑龙江是哪儿?根本没有听过,河南可是现在的河南地?”


    大将蒙恬前段时间才击败匈奴,收复了河南地。


    河南地其实就是后世的河套平原,在鄂尔多斯一带,离河南省远得很。


    而自从赢政将扶苏立为太子之后,偶尔自己处理政事的时候也会带着他。


    虽然偶尔也会有些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不适感,但他努力在让自己适应这种局面。毕竟,比起秦二世而亡所带来的冲击,这点小小的不适还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


    听得扶苏这样问,他摇摇头,淡淡道:殷商才过去多少年,很多地貌和地名就已经与今时不同。更何况,大秦与后世相差了几干年。后世的粮仓在今时看来,未必就适合耕种。所以,记地名没什么意义。”


    “儿臣懂了。”扶苏点头。


    他深知自己的弱点,那就是没有真正的接触过政事,因此被赢政这样否定也并没有觉得垂头丧气。


    始皇帝暗中观察,总算在心里轻微的颔首。


    这表现,还算过得去。


    “认真看,看完之后写一篇策论呈上来。”


    扶苏心中叫苦,战战兢兢的应下:“唯。”


    【单放这个数据听着可能没感觉,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古代的亩产,就知道能做到现在这样,简直是火箭一样的跨越。】


    【特别特别的不容易!】


    【据史料记载,秦汉时期,秦朝时平均每亩地可以产出出大概65公斤的粮食,也就是相当于130 斤。汉朝可能高一点,但也高不到哪儿去。亩产130斤,去个壳可能就变成了一百斤。秦朝时期的主粮是粟,也就是我们经常用来熬粥喝的小米。现在的小米产量是多少呢,亩产大概在600-800斤。】O


    【整整六七倍的差距!】


    【我们司空见惯中的


    农田如下。】


    无人机从空中掠过,拍下一望无际的金色麦浪。


    这是东北平原地区的水稻田,早已经实现了集中化耕作。田陌整齐,方正得让强迫症都能觉得舒心。


    农民们操纵着巨大的水稻收割机在稻田里驶过,圆柱一样的切割装置滚过之处,水稻纷纷倒地,一气呵成。一会儿的功夫一亩地就收割完了。


    镜头拉近,照在稻穗之上,紧凑密集的稻谷生长在稻杆之上,颗颗都显得饱满非常。


    而这样的稻穗显然不是单例,放眼望去,这样的稻穗比比皆是,共同组成了这代表着丰收的金色的麦浪。


    【古代的农田,可能如下。】


    路小柒放了几张建国前的老照片,用来代替古代的农田景象。


    可以看到,农田的里的作物稀稀拉拉,而且看上去垂头丧气十分的没有精神,颗粒也很不饱满。


    这几张照片还是她费了很大功夫才找到到的。


    和刚刚的现代农业相比,差距十分的明显,一个天,一个地。


    在后世的农田景象一出来之后,孙小羊和孙大牛两兄弟就只会直愣愣的张着嘴了。


    看上去傻极了。


    孙大牛这段时间割麦子割得手抽筋,如游魂一般失神的说:“原来仙人是这样割麦子的。”


    收割机在他们看来像是怪兽一般,竟然可以让人坐在其中,不用牛拉不用马拉也能自己向前走。


    直到旁边的声音将两人惊醒。


    邻居中有人歇斯底里,又哭又笑:这是天上的仙田!这一定是天上仙人种的田!


    看那形状,整体又漂亮,田地之间还有干净雪白的道路以及郁郁葱葱的树木。世间哪有如此美丽的田地?


    而且那田间种着的稻穗,颗粒那么饱满。听仙人说,他们一亩地甚至可以产出千斤!


    甚至比他们一百亩的地的产出加起来还多。


    仙人们一定是每天能吃三餐,每餐都能吃饱的吧,说不定烙的饼里面都可以放个鸡蛋。


    孙小羊却腾地站起来,激动的说:夫子说了,这不是仙界也不是仙人!这就是我们的后世华戛,是我们的后世子孙!”


    孙小羊是村中唯一读过书


    认识几个字的农人,只不过后来供不起了,读了一年就没再往下读了。饶是如此,村里的同龄人平时都要高看他一眼。


    但此时听得他这样说,旁人却哄堂大笑:孙小羊,你怕是读书读傻了。这样的粮食,这样的田,我们的子孙怎么种得出来!”


    也不见他们比他们的先人会种地。


    有人直接往脏污的地上一躺,眼中带着无限向往:不知道我死了后能不能去到仙界,摸一摸这些谷子。说不定我还能跟着种出这么好的谷子,以后就不愁吃不饱了。”


    他说着说着又嚎啕大哭起来,双手锤地:“阿母啊,阿翁啊,你们是不是也去仙界了啊?!”


    没人笑他。


    大家都知道,这家在前几年闹天灾粮食产量减半的时候,他阿翁阿母为了把口粮省出来给他,竟然活生生的把自己给饿死了。


    孙小羊急了:“这就是后世的人!夫子说了,只要我们能学习到里面种地的方法,就也能收更多的粮食!”


    村民们无人理会他,只觉得他在痴人做梦。


    凡人怎么能和仙人比。


    只有他哥哥孙大牛,悄悄的问:“夫子真的这么说了?”


    孙小羊点点头:“哥,我们待会儿一定要好好看,把仙人所说的话都记下来。一定有法子,一定有法子……


    他说到后面已经是喃喃的自言自语,眼睛里闪着光彩。


    【这么低的产量,得来这么艰辛,难怪唐朝诗人李绅写了一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们现代的人尤其很多是城市里的小孩子都没见过粮食长在土里是什么样子,对于粮食是如何得来不易的也已经没有这么深的体会了,说不定还觉得拥有一个农场是很酷很悠闲自在的事情,或许现在种田的确没那么苦了,但放在古代,粮食是真的得来很不易啊!】


    正午,烈日当空,蝉在树上发出鸣叫,热浪一阵一阵的袭来。


    但是在农田里,背着锄头的农民依然在辛勤的耕作,汗珠从他们的额头和下巴上像水珠一样滴落下来,滴在了刚被翻出来的土壤里。


    不一会儿,背上就已经全部被汗打湿。


    看到这一幕,各朝各代的农人们无


    不叹息。


    也有人眼中泛着泪光。


    没想到竟然有人为他们也写了首诗。


    尤其是唐朝之前的农人,一下子就记住了这首朗朗上口的诗,自己劳作的景象一下子就浮上了心头。


    谁不想在盛夏的正午好好休息休息呢?


    甚至他们还知道有人在烈日下劳累过度一下子就倒下了,从此再也没起来过。


    但是,他们依然还是要去。


    不去的话,一家人的口粮从哪里来?


    这首诗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颗粮食都是被他们的汗水浇灌出来的,都来得很辛苦。


    写在了他们的心上。


    【我们上一期讲士农工商。农,仅仅排在士的后面,看上去似乎地位很高很受重视的样子,但实际上古代的农民,除非是大地主阶级,其他的都活得很辛苦。除了土地兼并、赋税过重这些原因之外,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在没有专业科学指导的情况下,农田的产出实在是太低太低了!!


    【当然了,浸长几千年的岁月,亩产也并不是一直停留在一百来斤,据史学家们根据各种史料记载和推测,到了明朝的巅峰时期,粮食的亩产量可以达到四百多斤。】


    【那,我们先来聊一下,从一百斤到四百斤的初期阶段,我们聪明的老祖宗们做对了什么。】


    【第一,古代的发明家,发明和改良了很多农具,改进了耕种的效率。】


    天幕上出现了轮流变化的农具模样。


    先是简易的石器,再是青铜制成的农具,然后是铁器,最后开始出现了木头和铁一起制成的大型农具。


    泗水亭的刘邦一下子就坐直了身子。


    汉武帝时期的孙小羊睁大了眼睛。


    裴矩和李玮聚精会神。


    而在各朝各代的宫室之中,负责记录的内侍和宫人还有笔吏,都握紧了自己手中的笔。


    第29章 亩产千斤的秘密(二)


    可惜,画面变幻得太快,还不等天下人看清楚,就已经划过去了。


    刘邦继续躺了下来。


    萧何问他:怎么?对农桑之事开始感兴趣了?


    刘邦叹口气:“我在外行走之时,见过太多人间惨状,农人苦啊。若是亩产真的能增加,绝对是造福万民的大功德!”


    萧何也叹口气。


    然后又觉得自己没看错人,刘季这人有的时候虽然混不吝,但他心中却装有大丘壑,以后肯定大有作为!


    汉武朝的孙小羊却失望不已。


    他什么也没能记下来。


    他哥哥孙大牛安慰他:“别难过,仙人的法子哪能让你就那么简单的学会?哎,你也别想太多,大不了就还像现在这样种田,日子总能过得下去。”


    孙小羊张嘴想要反驳大哥,但却又不知道要说什么好。


    难道真的是自己被后世之人显示出来的景象所诱惑了,生出了不该有的贪婪吗?


    就应该认命,辛勤的耕作着家里这八十亩地,不得歇息,产出那么一点点粮食,甚至偶尔还要饿着肚子?


    孙小羊陷入到了迷茫之中。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蕴含着朴素的真理。】


    【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用石头制造工具,因此也被称之为石器时代;而到了夏商周时期,已经出现用青铜制造的农具,比如未耜。耒耜的模样有点像是青铜铲,而未字应该就是从它的形态演变而来。这是古代旱期最重要也最基础的耕地工具。当然了,青铜昂贵,那时候大部分的工具应该还只是石头以及贝壳来制造的。】


    天幕上出现了一些简陋的用石头制成的石器,完全想象不出原始社会的人用这样的工具如何能开荒种地。


    一定艰辛非常。


    然后是青铜器,上面还有着斑斑的锈迹。


    耒耜的确长得和“耒”字非常像。


    农人们看了咖责称奇:原来耒字是这样写,我也学会一个字了,嘿嘿。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制的农具,包括铁制的V字型铁犁头、铁插等等。铁制农具的出现让农业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这些东西也一直延续到了秦


    朝和汉朝。】


    扶苏着向展示出来的铁制农具,有些惊讶:大秦的确是用这些农具。


    他也是去视察过农桑的人,对农具并不陌生。


    后世连大秦用什么农具都知道,真是神奇。像他就不知原来在更古老的朝代,人们还是用石头来做农具。


    石头并不锋利,用起来肯定很不顺手。


    但赢政却对石器有印象。


    在他的小时候,六国贵族的农庄里多用铁插,而民间百姓大多还用的是石器,比如石插,蚌刀,一直到了他登基为秦王的那几年,铁插等物件才逐渐的在民间监行。他还规定了铁插的统一尺寸,更方便营造。


    只是,铁这东西虽比石头和蚌壳锋利,却又比不上青铜,所以作为农具尚可,军中武器却依然大多还是青铜制成。


    他也曾经让冶铁工坊用铁晶打造过刀剑,但要把铁刀铁剑打造得像是青铜这样的锋锐和坚硬的话,投入的成本比青铜还要更多,于是也就作罢了。


    赢政皱眉,听仙画如此说,后世仿佛对铁颇为推崇,上一期也特意提到了海外的铁矿。


    而青铜往往只作为古物出现,难道后世已经全部换成铁器?


    他们是怎么冶炼的呢?是否掌握了什么秘法?


    【一直到了西汉的汉武帝时期,华夏的农具迎来了一次新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改革。】


    【我们先来说说汉武帝,汉武帝是一个很复杂的皇帝。】


    最近刘彻的心情一直都很好,很少发脾气也很少冷脸,让朝臣们和后宫女子都觉得讶异。


    大家也都知道是为什么———


    上一期,后世女子说过陛下真的将匈奴驱逐出了漠北,还送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听听,多么的豪情万丈!


    刘彻心里美滋滋。虽然那路小柒没用千古一帝来形容朕,但明显后世对自己的功绩是认可的。


    因此,本期仙画的时候,他邀请了自己宠信的众臣前来一起观看,分享快乐。而且,说不定仙画还能再透露一点后事,再夸他两句呢?


    果然,又提到了他。


    嗯,农具改革……刘彻心里寻思了一下,自己这儿有什么新的农具出现了吗?


    好


    像没印象。


    刚想问一下相关的大臣,就听到了路小柒的那句评价。


    复杂的皇帝……


    他心里忽然就咯噔了一声。这个词语虽然也不算是贬义,但放在这里听上去总是有点怪怪的。


    【他喜欢军事,毕生心愿是驱逐匈奴,而且他也做到了这一点,他的朝代从未有过和亲之举,大汉的疆土前所未有的广阔,异族不敢来犯,建立了大汉民族前所未有的自豪感,从此华夏的主体民族就以“汉人”自称,功绩卓著。但从另一方面讲,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的百姓们却又都很惨,为了支持他一次又一次的用兵,负担了比之前都要重得多的赋税。他在位五十四年,有四十多年都在对外征战!】


    写着“汉”的王旗在飞驰前进的骑兵中高高飘扬。


    汉军冲向匈奴的营地,喊声震天,在草原上展开了厮杀。汉军英勇,节节败退。


    但一方面,百姓们的衣着褴褛在田间耕作。


    好不容易收了几石粮食,却被前来征税的官吏抢走,不敢反抗,只能对着自己的家人叹气,强颜欢笑。


    两种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可想而知,对老百姓的负担有多重!】


    【前期的时候,他还只是把盐铁改为国营,把这一块原本属于自己私库税收的钱划归为了国库,然后将铁拳对准了豪强富商。】


    未央宫中沉默了,一片寂静。


    沉默是今日的大汉。


    刘彻的脸都黑了。


    原本以为仙画还能讲一讲他的功绩,没想到讲的却是这……


    朕的百姓真的过得有那么惨?


    刘彻在未登基之前,也曾在长安各处走动,感觉虽不如后世的大宋繁华,但民间过得还行啊……不过就是打了几次战,就穷成这样了?


    不过,国库貌似是没有刚登基的时候充盈了……


    然后再一听,好吧,打了四十多年的仗…的确是够久的。


    这个时间的长度让现在才登基十来年的刘彻都觉得实在是有点久。


    卫青在心里默默的算了一下,四十多年仗?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四十多年。


    但,陛下肯定是活了那么久。


    刘


    彻也想到了这一点,看来自己活得还挺久,不用担心早死。


    只是,如今这个消息也无法让他感到慰藉。


    心情复杂得很。


    在座的群臣们面面相觑。


    只有桑弘羊有点高兴,盐铁专营正是他目前的构想,他都还没有呈给陛下。在他的设想里,只要将这两个大进项全部归于朝廷,不再允许私营,那从中获利可以解决一大半现在的经济困境。看来,自己后续的确是做成了这件事情。


    说不定也能青史留名。


    高兴。


    但是脸上不敢露出来。


    没看到陛下正心情不虞吗?


    ……


    【但到了后期,没钱打战了,他想出了一个昏招,那就是征收更多的口钱和算赋。这俩者算是汉朝的人头税。口钱针对的是七到十四的儿童,算赋针对的是十四到五十六的成年人。对,那时候十四就是成年,七岁在现在可能也就刚上小学,但在古代已经能称得上是半个劳动力。所以,一开始从七岁征税,没什么人反对,实行得很平稳。】


    【汉武帝刘彻为了收更多的税,将口钱的征收年龄下调到了三岁,从二十钱变成了二十三钱,而算赋则翻了整整三倍!】


    【要知道,古代的农民除了种地之外,是没有什么其他进项的,一文钱本来就要掰成几份来说,更别说赋税一下子提高了这么多!三岁的小孩子还不能帮家里干活,只会消耗口粮,那时候又没有避孕手段,于是很多婴儿在一出生的时候,父母意识到根本养不起,就只能含泪掐死。】


    一个新生的生命来到人世间,哇哇大哭。


    父母高兴的给他裹上襁褓,逗他笑,充满了喜悦。


    没过几天,什长传来上头的诏令,说是以后的口钱和算赋都不一样了,口钱要从三岁算起,算赋更是要翻三倍。


    夫妻俩如同五雷轰顶,现在的口钱和算赋已经掏空了家里所有的闲钱,这一下子增加那么多,去哪里拿这么多?


    什长不耐烦,这是皇帝陛下的旨意,你问我我问谁去。


    两人一夜未睡,含泪抱着婴儿出了门。


    等到回来的时候,却发现病重的母亲已经将自己吊死在了梁上。


    原来,她怕拖累家人,索性自己去死,这样说不定可以保下


    自己刚出生的小孙子。


    只是她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已经将婴儿抱走。


    那小小的人儿再也没有回来。


    屋子后面出现了两座新坟,一大一小。小的那座面前插着一个小小的木制的拨浪鼓。


    而夫妻俩,像是一夜之间老了十岁。


    【二十三文钱,造就了大量的民间杀婴案。】


    【一时之间,民不聊生。】


    孙大牛和孙小羊,还有他们同村的邻居们都呆呆的看着天幕。


    有人反应过来,急问孙小羊:“小羊,这上面可说的是我们?”


    自从上次仙画后,大家都知道了现在的皇帝叫刘彻,以后的谥号是汉武帝,说他最终驭逐逐了匈奴,大家都很高兴也很自豪。


    可没想到,这次听到的看到的却是这样凄惨的场景。


    孙小羊呆呆的点头:“是。”


    他听懂了,仙画说陛下以后会增加口钱和算赋。


    还有很多人也听懂了。


    一时之间,人群变得慌张起来,还响起了痛哭声。


    “老天爷,这日子让我们怎么活啊!”


    仙画中那对夫妻的情景很狠的刺到了他们心里。若真的要增税……或许他们也只有这条路可以走了。


    绝望的情绪弥漫开来,哭声四起。


    孙小羊只觉得一口气提不上来,急喘了几口,这才觉得好受。


    他四顾茫然,只觉得天地之间如此广阔,但竟然找不到一条属于农民的生路。


    秦朝。


    百姓们在一些人的解释下也看明白了仙画说的是什么。


    虽然不发生在本朝,但也有人泪流满面。


    他们很能共情。


    大秦的税赋和徭役也是很重的,民不聊生。


    只是没想到即使是在后世,庶民们的生活也依然过得这么苦。


    不只是秦朝,所有朝代的农民,都在悲哀。


    即使是盛世贞观。


    即使是所谓的富宋。


    即使并不发生在他们身上。


    【哦对了,增加的那些口钱,只有三文


    进了国库,其他二十文都是进他自己的私库,然后被他大肆拿来修建上林苑、修陵寝。在汉武帝死后,为了讨论他的谥号,有激进的臣子评价: 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流离,物故者半……”,《汉书五行志》中也写“师出三十余年,天下户口减半”,可见汉武后期的民间惨况。】


    【真,兴,百姓苦;亡,也百姓苦。】①


    奢华的宫殿,有着珍禽异兽的上林苑。


    一切都和之前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已经有一定经验的UP主,路小染现在用这个手法用得很熟练。这也就给了观看仙画的人更加直观的印象。


    ……


    刘彻面无表情,忍住了骂人的冲动。


    自己身为九五之尊,修个宫殿修个陵寝难道不是应该的吗?修个上林苑打打猎散散心又怎么了?


    不可以?


    全天下都是朕的!


    他很想暴怒,但是不知道怎的,刚才那对夫妻的画面就浮现在了自己的脑海里。


    尤其是那座小坟墓旁边插着的拨浪鼓。


    他忍不住在心中问自己,你是怎么想的?你在后期真的下达了这样听上去就很残暴很昏瞎的诏令?


    尚在壮年的刘彻这会儿还没有膨胀太过,对天下民生也还有着责任感,不太能理解十几年后的自己。


    “师出三十余年,天下户口减半”!


    这若是到了地下,见到了文帝和景帝,恐怕他们都要把自己的头给打爆。


    刘彻暗中打了个哆嗦。


    已有御史大夫站了出来:高声喊道:陛下,陛下万万不可行此□□!


    这和苛政猛于虎也的暴秦有什么区别?


    其余的臣子们也都站了出来。


    就算有人不以为意,但也知道不能在这个时候冒天下之大不韪。


    刘彻揉了揉太阳穴,气得在心里大骂十几年后的自己。你惹的祸却要我来收拾烂摊子。


    他也知道,这期仙画——出,自己若不赶紧做出点什么来,恐怕民间会舆论四起,民怨沸腾,必须要想办法安抚下来。


    “众卿放心,朕并不打算增加口钱和算赋。”见众臣还是弯腰不起。


    他恨得牙痒痒:“朕有生之年,也绝不增加口钱和算赋!”这总可以了吧?!


    众臣这才爬起来:“陛下圣明!”


    【刘彻晚年的时候,下了《轮台诏》,颇有反省之意,将将国策转为“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将汉朝重新带回到了文景之治休养生息的节奏中来。然后,他遇上了赵过。】


    【事实证明,当刘彻想要好好的当皇帝,好好的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就很厉害的。】


    【赵过被他任命为搜粟都尉,主要掌管的就是生产军粮这些农事,相当于咱们现在的农业部长吧。赵过不负所托,在任上的时候不仅发明了代田法,还发明了两种农具,这两种农具甚至一用就是几千年。】


    夕阳余晖还在,赵过蹲在田间,看着已经成熟的小麦,仔细观察。


    同僚走了过来,见他真如一副老农打扮,卷着裤腿,衣服上全是泥点,仪态全无,不由得在心中嗤笑。


    他们虽然负责农桑一事,但只需要去田里面看看就行了,主要是后期的田税,种地这些事让那些农民来可以了,谁还真的下田呀。


    他开口问赵过:“如何?你这麦子成熟了吧?别人的麦子可都收得差不多了。”


    “还不错。”赵过喜上眉梢,“比我想象中的要好。”


    同僚撇撇嘴,看天色已晚,想要越过他先回去。


    就在这时候,仙画开始了。赵过看得很认真。


    看到这里,同僚不由得看向他,带着些嘲讽的调侃道:“赵过,说不定这上面说的就是你!到时候你若是飞黄腾达了,可不要忘记我啊。”心里却不以为然。怎么可能会是他呢?


    赵过也没往自己身上想, 挠了挠头, 憨笑道: 我不过是一小吏罢了, 怎么可能会是我?估计是重名罢了。”


    同僚点点头:“想也是。那赵过应该是某位饱学之士。”


    【第一种是耦型。】


    【耦犁长这样。需要两牛三人为一组,俗称 ''二牛抬杠'',用两头牛拉两个犁,后面两个人各扶一个犁,前面一个人负责牵引两头牛。这样在翻地的时候可不就是比单纯用人力来翻省力多了?】②


    路小柒放了考古发现的一些壁画和古画,还有后人的复原图。结构十分清晰。


    【商朝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出现了型,但在那会儿没有得到太多重视。毕竟那时候是残酷纯粹的奴隶制,奴隶对于贵族们来说,就只是会说话的牲口,那用牛来耕地和用牲口来耕地又有什么区别呢?还有一个,应该就是那时候的犁用起来没那么方便,一直到赵过发明了耦犁,牛耕技术才真正的在古华夏推广开来。】


    孙小羊本来沉浸在了惶恐和悲哀之中,但此时却慢慢的瞪大了眼睛。


    他站起来高声对村民们喊道,嗓子甚至一下子破了音,手舞足蹈:这个我们可以学!这个可以学!大家先别哭了,赶紧都记下来!


    第30章 亩产千斤的秘密(三)


    原本大家还沉浸在绝望的氛围中,对于即将到来的加税惶恐又惧怕。


    孙小羊的呐喊没人理会。


    他又喊了一遍,又接着喊了一遍。


    仿佛不知疲累。


    孙大牛虽然觉得仙人的种田之法学不来,但不知怎的,看到弟弟这样卖力,他竟然心中也生出了一股勇气。


    或许,可以试试?


    他也跟着大喊了起来:“别哭了!仙人的工具我们可以学!”


    慢慢的,不远处也有人跟着喊。


    越来越多。


    大家的声音叠在一起,竟然将原本震天的哭声压了下去。


    “真的可以学吗?”有老者带着希冀。


    “可以学!”孙小羊拿起树枝在地上画下了天幕上耦犁的简单的样子,“你们看,这个地方用木头做就可以做得到,田大叔就会做一点木匠活。我们明天……不,收割完麦子就可以找他试一试。”


    耦型的构造其实并不难,善于农事的老农民一看就能明白过来。只是他们刚刚沉浸在哀伤之中,无暇细看。


    “可是我们没有牛。”有人提出来。


    耕牛在这个时候还是很贵的东西,他们整个里都只有两三头牛。


    “这个我们先不管。”孙小羊语塞,然后快速的说,“牛的办法等到日后再解决,我们现在只需要先把仙画上出现的工具都画下来!”


    大家都围过来看他在地上画的,发现自己竟然能看懂。


    的确是可以做出来的东西。


    “那小羊,你说我们要做点什么?”有人心动了。


    与其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加下来的赋税,不如先考虑眼前实际的问题。


    小羊想了一下:我一个人画的速度不够快,你们都拿树枝,在地上记下来那些工具的样子。到时候我们比对一下,就能拼凑出大概的模样。


    “好!”


    “行!听你的。”


    村民们心中燃起来一小簇火花,微弱,仿佛被风一吹就会熄灭,此时却在缓慢而坚定的蓬蓬燃烧。


    让黑夜似乎都变得不再那么的冰冷难熬。


    【赵过实在是个很厉害的人,有了耦犁之后,他觉得纯粹用人工播种效率还是不够高,于是他又发明了一种新的农具,叫做矮车。矮车就是古代版的播种机,长这个样子,有点像是小推车。犁上面加了一个矮斗,再把稻谷放在矮斗里,用这个可以一边耕地一边男动鞍斗,种子就从下面的口中掉下去自动完成了播种。】①


    【楼车还可以用牛或者是用马来拉。】


    在乡间的田野上,一个老农戴着斗笠,手推着矮车,不紧不慢的在田里面行走。


    走两下抖一下上面的矮斗,很有节奏。


    他走过的地方,土地已经被翻开,种子随着他的抖动洋洋洒洒的落下来。


    而看他的神情,似乎颇为轻松,并不觉得这是多累的事情。


    【非常巧妙、充满了智慧的一个发明!在我们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一些农村还能看到类似这样的农具,生命力如此强盛,可见它有多实用!】


    【有了耦型和鞍车的加入,农民们耕地的效率大大的增加了。原本需要一个月才能干完的活儿,现在只需要十天就行,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来开垦更多的地,收获的粮食也就更多。】


    【汉武帝一看,这是个好东西啊!于是命令赵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村民们目不转睛的看着这一幕。


    他们惊叹于老农的轻松。


    播种可不是什么轻省活计,需要不停的弯腰再起身然后再弯腰。一亩地种下来,往往一个人的腰都真不起来,更何况大部分人家甲都是几十亩地基至上百亩地都且个起来,更问院,人部分人家里都是几十亩地甚至上自由地!


    一个播种季下来,似乎每个人的腰都更低了几分。


    佝偻着,佝偻着,往往这一生就再也直不起来了。


    这个我们也可以学!清醒之后,他们不用孙小羊提醒就惊喜的喊了出来,这个不用牛也不用马,自己推就行!”


    “快画下来!”


    “在画了,在画了,你也画,到时候我们可以对照一下。”


    “知道,知道。”


    原本悲感的情绪一扫而光,变得昂扬兴奋起来。一群人围在了孙家的平地前,拿着长长短短的树枝在地上比划。


    老人


    们对着天幕跪了下来,嘴里念念有词。


    而皇宫之内,刘彻正在问群臣:“赵过是何人?现在于何处任职?”


    这是个大才啊!


    既然已经知道了这个人的才华,那不用等几十年后了,现在就找出来让他为朕效力吧!


    群臣们各自在自己管的部门里寻摸了一遍,茫然的对视:


    ‘赵过是谁?’


    ‘在你那儿吗?我这儿没有’’我这儿也没有这个人。’


    刘彻:……给朕去找!找遍全国也要把这人给朕找出来!


    这可是他未来的治粟都尉!


    他的口碑能不能翻身,粮食能不能增产,可就靠赵过了!


    而被大家寻找的赵过,刚从田间回来。


    他看着仙画上放出来的这两种工具,发起呆来,这俩东西看上去怎么有点眼熟?


    像是自己之前做过的工具,但细节又不一样。


    难道,这赵过真的指的是自己?


    【赵过可以说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位农学家,他还发明了代田法,这个我们稍后会讲到。正是因为刘彻在晚年的悔悟,休养生息,重用赵过,这才让岌岌可危的大汉帝国成功的延续了下去,还迎来了后面的“昭宣中兴”,避免了亡国之祸。】


    刘彻在未央言中松了一口气,不着痕迹的往后一靠,简直都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他差点以为自己要成为大汉朝的罪人,要成为亡国之君了!


    鬓角的冷汗都流出来了。


    还好还好……


    这一番惊吓也给现在的刘彻在心里留下了警醒之意——以后要做什么一定要先想一想今天的这种感觉。他可是致力要成为千古一帝的男人,不能功亏一篑!


    群臣们包括卫青、主父偃和桑弘羊在内都松了一口气。


    谁都扛不起汉朝在自己这一代灭亡的责任。


    还好还好……


    以后陛下要是发疯的话,他们一定要拦着点!


    皇帝和朝臣,因为此事,在无形之中倒是达成了统一。


    【汉朝的农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色,那就是铁的运用更加的广泛了。汉朝的冶铁


    业在当时是领先世界的。铁有多么的重要,这点相信不用我多说,整个现代化发展都建立在钢铁的广泛运用之上。汉文帝非常鼓励冶铁行业的发展,在那时候已经掌握了炒钢法,将生铁加热到一千八百度后加入矿石搅拌,就能迅速得到钢。这时候的铁与之前的铁可以说完全是两种东西,更加坚硬也更加锋利,还更加耐用。】②


    高高的炉内燃烧着熊集的巨火,炉门被打开,一筐筐的黑色矿石被倒了进去。


    如岩浆一般的铁水流了出来,带着炽热的气息。


    有壮汉提着锤子不停的敲打着眼前的铁胚,每一锤下去都能溅起一大片闪闪的火星。


    天禀之前的人似乎都觉得空气中的温度开始上升. 人都之前的人似于都见得王气中的画员力劝上门。


    赢政站了起来:“炒钢法!”


    他刚刚还在想,后世是不是拥有了更先进的合铁工艺,没想到仙画立刻就给了自己答案!


    赢政简直想给路小染打赏千金!


    扶苏默默的用毛笔在嫌帛之上记下炒钢的方法,虽然还不是很懂,但有了这句话,交给工坊去研究就好了。


    “传朕旨意,有研造出炒钢法者,赏百金!”


    扶苏点头,准备拟旨。自从赵高被逐出言和胡亥圈禁在一处后,他所掌管的符玺就暂时放在了御书房内,而拟旨的任务暂时由扶苏替代。


    他想起一事,抬头问道:父皇,那耦犁和鞍车是否要着宫中尚方营造,再在民间推广?


    “可。”


    想到耦犁和鞍车,赢政都要开始羡慕那汉武帝刘彻的好运气。打了四十几年仗,居然还没把大汉朝搞垮——他横扫六国,现在也在和匈奴开战,但他可没想着要接连打这么久的仗!最可气的是,人家在晚年又能遇到这样的能臣,说后悔了竟然就真的找到了弥补的路。


    简直是…


    哎!


    他也得好好研究一下取士之道了。或许,庶民之中真有能为朕所用的人!


    【铁农具利润低,一开始的时候工坊都不是很愿意生产,更愿意生产利润高的武器盔甲,在刘彻将治铁行业变为官营之后,就开始大力推广铁制农具,铁农具在民间终于变得越来越多见。】


    【可以媲美钢铁的铁锄头、铁锹挖地就像是挖


    黄油一样轻松。北方长期被冰封住的土地和南方丘陵地带坚硬的土地终于得到了更好的开垦!】


    皑皑白雪融化之后,露出黑色的肥沃的土地,北方沃野干里。


    而南方,人们在山上开凿出层层的梯田,春季的时候,耕牛拉着矮车在梯田里劳作,映着稻田里的水光明镜,如画一般优美。


    【有了更多的耕地,才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这就是发展技术的最基本的意义。】


    【这也说明,一个行业不可能独立发展,铁制农具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而铁制农具的出现却和冶铁行业的进步有着直接关系。联系到我们上个视频里说的士农工商,“工”的重要性,就不用再多说了。】


    【重视农,却轻视工,是很愚蠢的行为。 】


    朱元璋轻哼一声。


    他之前想着要照着仙画说的,发展科学思维,来和儒家争一争这天下的道统。


    但科学思维要如何发展,从哪里开始,却有点摸不着头绪。


    因此,他看这一期的仙画看得特别的认真。


    听了这番话之后,倒是让他稍微福至心灵的想到了点什么。


    “工”啊!


    一下子将士农工商的藩篱打碎,恐怕会引起士林震荡。


    或许,先从提高官营作坊的地位开始吧。


    【汉朝过后,隋唐也有两种农具一直被提起,甚至到现在还在一些偏僻的农村可以看到。】


    【一个是水转筒车。】


    【水转筒车就是水车,利用水的力量来带动车轮,将河里的水自动的导入水槽然后再灌溉到田里。这种工具诞生于隋朝,完整于唐朝。】


    【它是不需要人力来操纵的,很精巧,古代版的全自动灌溉!】


    巨大的木头制水车立在河水中,而河边就是整齐的农田。


    有妇人拿着衣服在水车旁的小石阶上洗,水车在流水的带动下缓慢的转圈,发出吱口的轻微声响,水被水筒提起来,然后转上去再倾倒在水槽中,流向河边的田野。


    妇人们欢声笑语,根本不觉得身边的水车可以自动运行是多么神奇的一幕。


    这对于她们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李世民抚须,满意的


    点头,眼睛里都带着笑意::我就说,我大唐的农具也不差的。风机防火,风入口水热处


    水车,他在民间的时候经常见到,尤其是河流繁多的南方地区。


    被仙画提到,与有荣焉。


    他问众臣:“众卿家不妨猜一猜,接下来的那件会是什么?”


    他心中已有自己的答案。


    几位对民生颇熟悉的大臣,比如房玄龄、魏征对望一眼,异口同声的说:江东犁!


    李世民乐呵呵的:“朕也觉得是江东犁。”


    江东犁原本是江东地区的农人用的一种农具,后来因为好用,慢慢的推广到了大唐其他的州县。


    可是,路小柒接下来的话却让大家都失望了———


    【除了水车之外,曲辕犁同样是让华夏百姓使用了千年的好东西。】


    【它的最初发明者已经不可考,只知道是源自于唐代江南地区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他们将直辕和短转改为了短轨和曲辕,然后在前面安装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整架辕变得轻便小巧而且转起弯来很灵活,即使是女子也可以轻松操控。】③


    一个看上去小巧的农具出现在了天幕上。


    它的形状和线条并不复杂,但每一个弧度和角度看上去都那么的恰如其分,似乎已经无需再做任何改动。


    就该是这个样子。


    ——贞观的君臣们在失望之后,又笑了起来。


    这曲辕犁,原来就是江东犁!


    【一般史学家们认为,曲辕犁出现是农耕工具成熟的标志。】


    【但换个话来说,就是已经也没太多可以发展的空间了。宋元两代只是在这些农具的基础上做了一些细节的改进,而明清两代也没什么创造性的农具出现。就像是技术发展到头了,需要的是一场彻底的革命,比如进入到蒸汽时代,才能引发更多更大的进步,不然不进则退。】


    一说到这里,路小柒的声音就带上了嘲弄的沧桑和唏嘘。


    【可惜的是,革命是有了,但和我们无关。】


    朱元璋扶着脑袋,只觉得脑壳疼。


    上—期仙画最后一段还历历在目呢。


    怎么又来了?!


    别骂了!别骂了!-


    ……-


    【好了,往事不要再提。】


    【我们再来说从亩产一百斤到亩产四百斤,古人们做对的第二点,那就是古代的优秀农学家们,做出了很多有益的经验总结并且引进和培育了更好的粮种。】


    此话一出,观看仙画的各朝各代帝王们眼睛都亮了。


    这个好啊!


    之前的赵过看得大家都眼馋。


    若是本朝的人才,那可以提前抢过来!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