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蝎小说 > 穿越快穿 >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 4、第 4 章
    回到厨房的时候,早上的饭已经煮好,刘康民正准备炒菜,此时况叶正好帮忙盛饭摆筷,在开饭之前她还从自己的房间中取出一个玻璃瓶装的酱菜。


    这也是原身留下的,正好可以作为今天早上的添菜。


    瓶中的酱菜已经只剩一半,但泛着油脂的光泽,简修文和刘康民两人并不嫌弃,反而十分珍惜这份难得酱菜。


    吃完早饭,三人收拾一番,就结伴出门。


    况叶跟在两人身后,前往村里仓库位置,他们现在要去集合,在领取工具的同时,也分配今天的农活。


    一路上,他向两人打听九大队的情况,再结合昨天大队长陈庆国那里了解的,对这里的情况有了大致的轮廓。


    九大队并不小,下面还分成七个生产小队,加起来的户数约有一百八十多户,每个小队约有二十来户,总人口约有两千人。


    陈姓是这里的大姓,陈家人约占大队总人数的七成,剩下的三成是胡、邓两个姓氏的人家。


    这两个姓氏的人家,并不居住在这一片,而是在河渠更下方的五队和六队。


    九大队的生产小队,地里位置分布也有些特色。


    整个九大队贯穿着一条小河渠,河渠的最上方有几座矮坡包围,翻过其中最右侧的矮坡,就不再是丰水乡的地界,小河渠的源头就来着这个方向。


    河渠最上面的是七小队,接着才是一小队,之后就按照正常的顺序排列。


    而况叶如今所在的小队,是一小队。


    小队长也是陈家人,叫做陈繁荣,今天的农活就由他带着一队的队员进行。


    一路前往仓库的位置,三人也遇上不少队员。


    看到新面孔的况叶,有队员问了一声“是不是新的知青”,得到肯定回答后,并没表现出比较热情的态度。


    这几年随着知青陆陆续续下乡,虽然九大队这边的知青没作妖,其他大队总有风声传出,队员们也琢么出怎么对待这些新来的知青。


    简而言之就是,先观望。如果人不错的话,还是可以试着接触。


    就比如他们对简修文和刘康民的态度,就要热情许多。


    经过况叶的仔细观察,他还发现几位年轻的姑娘看两人的目光有些不一样。


    按下八卦的心思,况叶跟着人群终于走到仓库的位置,此时这里早已聚集起一批人。


    他也见到了一小队的队长陈繁荣,是一个约么三十出头的汉子。


    对于新出现的况叶,显然陈繁荣显然已经知道他是新来的知青,过来和他打了声招呼。


    陈繁荣仔细的打量了一下,心下不由得有些皱眉,这名叫况叶的小年轻未免有些太瘦弱。


    看着个子比大多数人高,但正是因为这个身高,显得更加的瘦弱,看起来就像是麻杆。从衣袖中露出来的一小节手臂,几乎是皮包骨头。


    这样瘦弱的样子,怕是做不了什么重活。


    对于这样的评价,况叶不得而知,和小队长招呼一声后,没等一会儿,一小队今天上工的人已经来的差不多。


    人群中男女老少都有,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况叶仔细琢磨了一下,这样的分配相对比较公平,基本上按照每个人的能力来的。


    轻巧、细致的活,基本上分配给比较年幼和年长的人,需要体力的活计大多是有年轻的劳壮力担任。


    况叶今天和简修文他们一起行动,暂时由他们带着干活,而他们今天的活计就是清理田地里面的秸秆。


    分配好任务,队员们领完工具,就结队前往干活的地点。


    况叶三人负责田在他们房屋左侧的方向,花了一点时间才到。


    前往这的一路上,况叶也仔细观察了一下周围田地里面的情况。


    周围的水田已经没有的作物,稻谷已经收割完成,水田一部分放干水只余下倒收割后的稻桩,更加低矮一些的水田此时仍有蓄水。


    旱田大部分种植的是两种作物,玉米和红薯。


    况叶来的时间比较赶巧,队里的玉米已经收获完,如今只剩下秸秆还长在地里。


    至于红薯则还没有收获,不过想来也应该快了。


    今天除了把玉米秸秆清理掉,也有一部分队员要割红薯藤,为之后的挖红薯做准备。


    除了这两样作物,还有些其他的作物,比如玉米地里套种的大豆。


    三人分到的一块玉米地,是一块坡地,呈长条状的横亘在矮坡的半中央。


    “我和康民先砍秸秆,小况你就负责搬运这些秸秆,并把它们打成捆。”


    走到玉米地,简修文就给三人分工。


    对此况叶没有意见,从这个分工可以看出,两人还是比较照顾第一次上工的他。


    砍秸秆可比搬运打捆要辛苦许多,长时间的弯腰,以及不断前进被玉米叶割在脸上的感觉,做起来并不容易。


    就这样三人开始动起来,简修文和刘康民已经下乡有一年有余,干起农活来已经有模有样,砍秸秆的速度并不慢。


    至于况叶,目前勉强能跟上他们的速度。


    在原本的时空,他虽然也是出生农村,但那个时候家里面基本已经不种地,父母一代基本上已经在城镇生活,只是逢年过节才会回家看看长辈。


    而他除了小时候和爷奶生活过一段时间,不至于五谷不分,但农活却是没怎么接触过。


    原身虽然生活在这个时代,却是出生在城市的孩子,就算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劳动课,但其实干起活来还是不怎么麻利。


    再加上他这幅瘦弱的身体,哪怕是简单的搬运和打捆做起来,速度也不算快。


    抱秸秆的时候,同样会被玉米叶割到,干一段时间后,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人也开始热起来,开始冒汗。


    这时被玉米叶割到的地方,逐渐被汗液打湿,又痒又痛的感觉袭来,整个人非常的难受。


    对此况叶除了趁间隙用袖子擦一下这处的皮肤,还不能停下来,前面两位知青一直在不断的前进,玉米秸秆在不断的堆积。


    好在这不是什么重体力的活,他还能坚持下去。


    就这样三人一直忙到临近中午,中途只稍微休息了一段时间,但这样他们负责的这块玉米地,秸秆也只清理了一半。


    不过他们此时得收工了,小队长也通知忙碌的队员收工,他还专门到三人负责的这块地看了一眼。


    发觉进度还算不错,看到有些狼狈花脸的况叶,心下对这名新来的知青感官好了不少。


    干活慢些不要紧,只要肯干活,速度这些总会提起来的。


    “走吧,先回家吃饭。”随着小队长离开,三人也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刘康民递了两根玉米杆子给况叶。


    这是靠近根部的玉米杆,再砍秸秆的时候,两位知青也会看着挑选一些水分充足的,专门把它们留下来,这是不错的零嘴。


    之前中途休整的时候,况叶也吃了几根,味道有些清甜,也就不客气的接下来,然后跟着两人往回走。


    回程的途中,遇到不少队中的小孩,刘康民和简修文也把手中抱着的玉米杆,大部分都分给了这些小孩,自己只留下一两根。


    其他清理玉米秸秆的队员也同样如此,有些留的多一点,是准备拿回家给家人甜甜嘴。


    对于这样的举动,并没有人站出来说什么不合时宜的话。


    从这一点能看出,队上的人情味比较重,在这个时代地里的产出,除了自留地,基本上都是公家的,真要较真这些玉米杆队员们就这样分配,是要招惹些闲话的。


    有人不怀好意的话,后果还更加的严重些。


    不过这里的队员基本上都是陈姓人家,基本上都上都是出自一个宗族,也就没人拿这说事。


    因此他们三个知青这样做,也就没人多嘴。


    虽然有两根玉米杆垫肚子,但回到住处,腹中的饥饿却还是非常的强烈。


    好在早上煮饭的时候,是准备了中午的份的,只需要再弄个菜就可以开饭。


    这样的天气早上煮的饭也不需要热,三人直接到小菜园中采摘了些蔬菜,十分迅速的弄好。


    从回来到开饭用了不到十分钟。


    吃完饭收拾一番,三人抓紧时间休息了一会儿,不久后又听到队员们喊上工的声音。


    下午的太阳比较大,出门的时候,两位知青提醒况叶准备一杯水,以免到时候难受。


    跟着简修文两人,况叶用空置的玻璃瓶装满了一瓶淡盐水,这是中午现烧的开水放凉些后,兑的从泡菜坛中舀出来的盐水制成的。


    还是那块玉米地,三人下午的动作反而要快了些。


    主要是况叶逐渐熟练起来,有时候还能帮着砍些秸秆。


    在五点多的时候,这块地的秸秆被清理干净,如今打成捆的秸秆被整齐的倚在土边的斜坡上。


    这些秸秆还要晾晒一段时间,才会被队员们运回去,到时候一部分用来喂牲畜,一部被分给队员们当柴火。


    况叶和简修文他们,此时正坐在土边,喝着最后淡盐水,同时也等待记分员的到来。


    他们也没等多久,一天的忙碌下来,简、刘两人各自有八个公分,而况叶是六个公分。


    对于公分怎么算,况叶不是很清楚,后边听两人解释,一个劳壮力满打满算,一天最多也十个公分,他今天的已经不算少。


    算完公分三人也就收工,不过要先去还今天领到的工具。


    在交还工具的时候,小队长陈繁荣让况叶先留下,待会儿和他一起去把口粮领了。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