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蝎小说 > 百合耽美 > 古代爽文老太[美食] > 16、第 16 章
    话说回来,刘氏闺女沈倩当年一顶小轿进了县令方家给大公子方承明当妾,如今二十年光景过去了,也从倩姨娘熬成了倩姨奶奶,就算是沈倩成了姨奶奶,在方家这样的官宦人家也大不过正室去。


    方家祖籍杭州,在当地也是响当当的名门望族,凡是大家族都会兴办族学,用于族中子弟读书考学,方家自然也不例外,族中出了不少进士举人,皆分散各处为官。


    沈倩的公公方老太爷早年在桃源县任县令,后来调到苏州做了知府,苏老太爷有两个儿子,庶子不成器,早早丢出府去分家单过了,嫡子就是方承明,方承明娶的是光禄寺少卿的次女,人称方大奶奶,除此房中还有两个姨娘和几个通房丫头,沈倩就是其中之一。


    方承明性子温和儒雅,当官没有老子厉害,当了十来年的官,如今还只是个地方六品官,丈夫在外做官,家中主持中馈自然是方大奶奶。


    方大奶奶治家甚严,娘家陪嫁的几个管事娘子皆是得力的,将府中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


    沈倩刚抬到方家时,方大奶奶膝下只有一女,她运道不错,抢先方大奶奶一步生下了庶长子方旭,哄的方家老太太偏了心。


    沈倩本想靠着儿子跟大奶奶斗上一斗,没想到年尾,方大奶奶也一举得男,嫡子嫡女都有了,沈倩生的庶长子也没人稀罕了。


    没人稀罕,沈倩自己稀罕,她可是把儿子方旭当成一辈子的指望,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


    方旭也是个扶不上墙的玩意儿,府中诸弟莫不是勤勉好学,力争上游的儿郎,唯有他长到快二十一二岁的年纪,整日的不学无术,今日秋香楼,明日醉音坊的,拈花惹草、寻欢作乐的事可是做的不少。


    沈倩手中没有资产,单靠着府里给的月银,没法填补方旭闯下的窟窿眼,为此没少往娘家伸手要钱打秋风。


    这不,前头方旭又包了个粉头,在外头租了宅子,那粉头生的我见犹怜,却是个挑刺的主儿,整日里胭脂水粉,裁剪裙衫的,全都挑着最好的来,方旭兜里无银子,大咧咧回府找沈倩要钱儿,刚开完口也不管他娘是什么反应,又衣袖飘飘去寻相好了。


    沈倩立时沉了脸,将桌上的汝窑茶杯摔了个粉碎,暗骂了句勾引儿子的小贱人不得好死,才问身旁的丫鬟,账上还有多少银钱。


    丫鬟吓了一激灵,战兢兢回答。


    “回姨奶奶,账上无钱了。”


    昨个儿,账上的钱都交叫旭大爷提走了。


    丫鬟这话还没说出口,沈倩“啪”的甩过来一巴掌,咬牙拧过去,“没用的东西!账上的银钱都算不清楚,前头刚收的印子钱,怎么就没了!是不是全叫你这个小蹄子贪了去勾搭野汉子!“


    “姨奶奶饶命!奴婢没扯谎,账上的钱都给了旭大爷了!”


    丫鬟一边挨打一边磕头求情。


    沈倩不依不饶,把丫鬟打了一通,发泄完心里的火气,身边的大丫鬟见主子停了手,才骂道,“滚下去,别叫姨奶奶气坏了身子!”


    丫鬟捂着脸退下,沈倩坐在椅子上,转着手上的玉镯子,半晌才道。


    “翠莲,给娘家老夫人去封信,请她老人家到外宅聚聚。”


    “是,奴婢知道了。”


    沈倩在府外有处小宅子,当年她出嫁的时候,娘家中给买下的,算是给她的嫁妆。


    她一个姨奶奶,想在府里招待娘家人,那是门都没有。


    不过,自己的宅子却是可以的。


    暂不提沈倩这闹得哪一出,刘氏这边儿收到女儿寄来的信,那是高兴的眉飞色舞,当即回了厢房,从木箱子里捧出两个匣子,一个匣子里装的金银,另一个匣子是一摞银票,算起来小两千两呢,这可是刘氏攒下来多年私房钱。


    刘氏这辈子只生了一双儿女,沈大郎眼瞅着不成器了,她可不得把算盘打到闺女身上。


    倩儿是方家的姨奶奶,她的旭哥儿又是一表人才,将来何愁没有日好日子过。


    刘氏喜滋滋包好匣子,藏的严严实实出了厢房,瞧见从铺子回来的杨氏,就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


    “我家大郎真是命苦,怎娶了你这懒馋婆娘,婆母要出门了,也不晓得帮着收拾,怎地!你是想我这把老骨头自己忙活不成?“


    刘氏这刻薄嘴脸,杨氏也不是头一次见了,她也不言语虚行了礼,就按婆婆说得做了。


    刘氏见状,依旧满嘴骂人话语,话里话外嫌弃儿媳妇不孝顺,横竖不是自己亲生的闺女,儿媳妇怎地比的上她的倩儿,果然自己的好东西留着给旭哥儿才是最有价值的!


    刘氏指挥着儿媳妇收拾了两个大包袱,换了一身最鲜亮的衣衫,头上插了七八只簪子,铜的银的满了头,当天晚上就喊了店里的活计,赶着家里的骡子车去了杭州城。


    刘氏一路风尘仆仆赶了两天路,第三天总算到了杭州城。


    沈倩信里写的清楚,让她娘进了城就去陪嫁的小宅子里先歇着,那小宅子里也有个伺侯的粗脚婆子,怎么也亏待不了她娘。


    偏刘氏脑子缺根筋儿,她自认为是方承明的老岳母,怎地不能正大光明走方府衙正门走进去看闺女外孙?


    想来方家上下也该对她客客气气,以礼相待的。


    刘氏越想越美,坐在去往方府的骡子上神采飞扬,谁知道,刘氏下了骡子车,一脸派头话也不说一句,就要进方府大门。


    方家两个门房,还道这是哪来的乡下婆子,不是走错门了吧。


    其中一个门房上前拦着,刘氏跳脚骂,“不长眼的东西,奶奶我是谁晓得不,还不滚一边去!”


    嘿,两个门房听见这话都气笑了,这疯老婆子真是给脸不要脸。


    他们也不用客气了。


    两个膀大腰圆的魁梧大汉,直接把刘氏老母猪一样拿绳子捆了,嘴巴也拿臭袜子给堵上了,连带着沈家赶车的伙计一起丢在柴房,报告方家大奶奶去了。


    “........”


    景德二年,大晋朝更加风雨飘摇。


    九月初,沉疴已久的昏庸老皇帝终于撒手人寰,这老皇帝在位三十余年,早年还算勤勉,后来沉迷美色,纸醉金迷,挥霍无度,大晋朝祖先攒下来的大好基业毁于一旦不说,朝中局势动荡,连年征战使得百姓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如今北方战火连连,大晋朝偏安一隅,老皇帝生性多疑,生前诸多打压亲生子,并无立下太子,这突然一去,京城各路诸王为争皇位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某些蛰伏的世家也蠢蠢欲动,大晋建朝数百年,各家勋贵早已在朝中交错成一张复杂的大网,世家都有要支持的皇子。


    然谁也没料到,魏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清权臣,斩奸佞,登上了帝王之位。


    新帝魏王即位,一改朝中往日颓靡贪腐的朝风,政治清明,大刀阔斧先后拿下了多位官风不正的封疆大吏,稳定朝政的同时,轻薄徭役,缓解民生,各地叛军也相继得到征讨。


    百姓们本以为苦尽甘来,谁知正值壮年的新帝忽然一病不起,诸王蠢蠢欲动,大晋朝前途如何,犹未可知。


    *


    秋日阳光明媚,沈家小食肆的生意依旧红火如初。


    中秋节临近,听说新帝身体好转,朝臣松口气的同时也在民间紧锣密鼓的搜寻神医华佗子的踪迹。


    宫中传闻,新帝其实是中了蛊毒,普天之下,唯有华佗子才能医治。


    每年中秋节前三天,桃源县的县衙都会举办盛大的迎中秋灯会,晚上火树银花,白日也是热闹异常。


    百姓们焚香点茶、赏园踏秋,长街上的灯笼铺、点心铺、酒铺、酒楼食肆也纷纷摆出时兴好货,供游人挑选。


    沈溪这几日都在家折腾鲜花月饼,想在中秋节前推出,小赚一笔。


    江南美食丰盛,每到中秋各种月饼层出不穷,什么莲蓉月饼、豆沙月饼、枣泥月饼还有后世给黑上天且最常见的——五仁月饼。


    沈溪所做的鲜花月饼,陆名思义主料自然是桃源县随处可见的茉莉花,鲜花月饼取鲜嫩的茉莉花瓣,在盐水中浸泡,跟乌梅、桂花蜜汁、蜂蜜、面粉揉在一起,佐以拌好的果酱,放入饼模,压紧,脱摸,饼模一般是用沙梨木这般纹理细密的木头,细致打磨而成,在特制的烤炉中烘烤,烘烤出的月饼有讨喜的寿桃,也有年年有鱼,嫦娥奔月,色泽金黄,饼皮酥软,入口馥郁的果酱和淡雅的茉莉花味在嘴里萦绕,幸福感满满。


    鲜花月饼一上市,便好评如潮。


    寻常百姓爱吃,就连不少城中大户也派管家奴仆来订做。


    中秋订单太多,家中小食肆的生意便无法兼顾。


    好在新老食客们对鲜花月饼爱的深沉,吃不到往日的美食也无多少怨言。


    今个儿一家人擀皮儿、揉花馅儿、印模、烘烤,一上午忙的团团转。


    终于在中秋节临近前一天把月饼赶烤出来,看到各家的小厮将一个个红漆雕花放着鲜花月饼的食盒提出门去。


    一家人才有功夫坐下来喝茶吃点心,喘口气儿。


    中午饭一家人吃了彦哥儿买来的一提湖州粽子,喝了绿豆汤算是对付过去。


    湖州粽子有肉粽跟甜粽,彦哥儿和福姐儿荤素不忌都爱吃,老太太年纪大了,独爱吃甜粽。


    陆二郎兄弟如今让彦哥儿和福姐儿带的,也是无肉不欢。


    况甜粽不多,便都与老太太吃了。


    沈溪剥了个宝塔小肉粽,上好的糯米软糯豆沙沙甜,粽中包着的五花肉肥而不腻,吃起来口齿留香,湖州粽子果然名不虚传。


    一家人吃饱喝足,彦哥儿和福姐儿日常犯困,陆二郎一拖俩小去了里屋酣睡。


    今日中秋佳节,早上有小商贩兜卖螃蟹,沈溪便买了一篓回来,晚上一家人吃月饼尝鲜蟹,再来一壶热热的菊花酒过大节!


    陆家三个儿媳妇虽一直跃跃欲试想尝尝菊花酒的美味,如今见到鱼篓里张牙舞爪的肥蟹,苏氏还是不由得好奇道,“娘,这凶悍的小东西当真能跟菊花酒一起吃?”


    沈溪一面看儿媳妇们拾掇螃蟹,一面欢笑着科普,“那自是不用说了,如今正是螃蟹肥嫩的好时候,这个时候的螃蟹肉厚肥嫩,而且味美色香,膏蟹、肉蟹放在锅上蒸,肉质细嫩,膏似凝脂,味道鲜美,蒸好的肥蟹在手里,蟹黄满满的溢出来,用嘴吸一口蟹,满嘴都是鲜香......”


    可惜老三家的怀着身子,吃不得螃蟹。


    崔氏身子重听了婆婆的话回房歇着,苏氏跟宋氏听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也不管午睡不午睡的了,撸了袖子一起忙活。


    宋氏一边忙,一边打开话匣子同沈溪絮叨。


    老二家的是个话篓子,说来说去也就是那些话,无非就是家中食肆又赚了多少钱儿,隔壁街王员外家养了十几年的儿子居然不是自个儿的,王员外大怒,当即休妻,把给自己带绿帽的婆娘跟便宜儿子赶出门去,那王员外夫人自觉冤屈,带着儿子一纸诉状将王员外告到了县衙,闹的满城风雨。


    沈溪听的目瞪口呆,这倒霉脆的王员外,可真是古代版的隔壁老王了。


    宋氏说完别人家的闲事儿,又把话题一转转到自家来,跟两个嫂子一起对着老太太开始每日一吹嘘,“娘,真不是我自夸,也就是当年我阿爹会挑人家,当初我娘家表哥跟我还都是吃奶的小娃娃呢,我娘说左右都是一家骨肉,不如让俩个孩子不如结亲家,让我爹给骂回去了。说二郎生的雨雪可爱,娘也是知书达理的,当陆家的儿媳妇以后享福!我娘当初还不服气哩,前头写来的家书,连连夸赞我爹的好眼光。”


    瞧瞧咱们家如今的好日子,可不都是托了娘的福!


    话说,宋氏跟陆二郎是娃娃亲来着。


    面对儿媳妇的彩虹屁,沈溪迅速岔开话题,笑眯眯握着崔氏的手问,“最近吐的可还厉害?”


    崔氏有些羞褐,“吐倒是不怎么吐了,就是老爱吃酸黄瓜。”


    苏氏是过来人不由笑开了,”都说酸儿辣女,三弟妹这一胎指定是个皮小子。“


    这天晚上一家人对月品蟹,吃月饼喝菊花酒好不快活,崔氏则是单独开的孕妇小灶。


    第二日早起院中飘起了绵绵细雨,空气骤降。


    当娘的把彦哥儿和福姐儿厚衣翻出来,俩小给裹成了小胖球。


    早食家里蒸了酥软的葱油饼,煨了锅热腾腾的山药红枣粥,切了自家新腌的脆萝卜,摆了盘油汪汪的咸鸭蛋,这就是一家人的早餐了。


    葱油饼两焦黄酥脆,咸鸭蛋咬一口都是油香,很是下饭。


    一家人吃完早饭,当娘的撵狗一样把背着书箱的彦哥儿送去私塾。


    春困秋乏,福姐儿嘟嘟囔囔要再去睡个囫囵觉。


    陆二郎和陆三郎拿了扫把照旧清扫,摆桌准备开业。


    今日下雨,风吹雨打还冷。


    食肆里的客人不多,除了老陆家一家人之外,一上午总共只来了七八桌客人,这些都是住在附近的邻居,习惯性地点个麻辣香锅或是来碗面,吃了便匆匆回家。


    到了傍晚,外面的雨势小了些,但还在淅淅沥沥地滴答个不停,天色虽然已经黑了下来,沈溪教儿媳妇们做菜,宋氏是仨妯娌里手最粗的,如今跟在自家婆母身旁,日子久了,也能做几道不甚复杂的点心小食。


    且宋氏看着泼辣大咧咧,实际上对世事俗尘明白的不得了,很能扮猪吃老虎。


    就譬如现在,宋氏嘴馋想吃樱桃糕了,她不说自个儿想吃,便挤眉弄眼问沈溪,“娘,想不想吃樱桃糕,听说隔壁新上了,吃起来又香又甜还不生腻,娘,想吃我去买来。”


    沈溪:“我看是你想吃吧。”


    宋氏就嘿嘿笑,沈溪也笑了笑,婆媳俩一道出了门。


    今天一大早,陆二郎就给陆三郎起来了,家里米面不多了,兄弟俩趁早出去买。


    这几天外面风声鹤唳,不知道怎么的大街上一群一群的精兵,城门也给关闭了,晚上戌时就宵禁,听说是上头丢了个大人物。


    大人物不大人物的跟老陆家没关系。


    沈溪从平时放银钱的木匣子里数出五百大钱来,递给要出门买米面的陆二郎兄弟俩,也顺道出门逛逛去。


    宋氏眼睛晶晶亮,她最喜欢看钱串子了。


    婆媳俩打了伞出门买樱桃糕。


    老太太也没想到啊,她只不过跟儿媳妇出门买点心的功夫,怎么就捡回个昏迷不醒的脏小孩儿来呢?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