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蝎小说 > 古代言情 > 宋人好养猫 > 2、雪里拖枪
    少年看起来并不比许念大多少,手臂却十分有力,轻轻一提就把他整个人拽回了树枝上。


    许念坐稳,道了一声谢。


    少年背靠树杆,坐姿挺拔。


    ——“我叫宋尧。”


    许念咽了一口口水,点点头:“原来你就是宋尧,我听说过你。”


    宋尧道:“看来你是许念。”


    许念惊奇道:“你也听说过我?”


    宋尧笑道:“小舅子大名,我怎敢不知。”


    许念一怔,也跟着微笑。


    宋尧吹了一声口哨。


    树枝的那端悉悉索索微动。


    一个白乎乎的猫球儿挪过来了。


    雪白的毛色,黑尾巴,正是小白。


    “你……”许念略感讶异,“小白上树竟然是因为你……”


    小白在宋尧面前十分温驯黏人,仰着肚皮打滚儿,完全不是平日高冷的样子。


    宋尧笑了笑,让小白卧在自己的腿上,从怀里拿出一只小鱼干。


    小白便津津有味地啃食起来。


    许念想去摸,被宋尧制止。


    “你吃饭的时候喜欢别人在旁边摸你吗?”宋尧道,“将心比心才是爱物,从馆里聘狸奴的人多了,才玩几天便生厌倦又把它抛弃的也不少。”


    许念顶着宋尧审视的目光,解释道:“我们家不是那样的人,我一定会养它到老的。”


    小白吃完鱼干,蹲在原地舔爪子。


    宋尧用手帮忙它梳理完毛发,然后拨了拨猫耳朵:“快回你主人那儿去吧。”


    小白喵了一声。


    许念道:“诶。”


    宋尧道:“怎么?”


    许念看到宋尧肩上还有一处沾着白毛,伸出手去拍了拍。


    毛是飞走了,可是也挠得他鼻尖痒痒的,想打喷嚏。


    “啊,啊……”许念捂住嘴,“阿嚏。”


    宋尧笑了。


    许念擦去眼泪鼻涕,弱声道:“今日多谢你救我,改日定当回礼。”


    宋尧道:“回礼?”


    许念道:“恩。”


    宋尧道:“我惊吓了你,你非但不去向大人告状,还要谢我?”


    许念没想那么多,点了点头。


    他并没有注意宋尧眼中划过的那一丝波澜,只是沉浸在对这位突然出现在自己生命里的少年的好奇之中。


    他所熟知的男子用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长兄许放温文尔雅,姐夫宋阳英武刚毅,算得令他最为钦佩的两个人,而宋尧,虽然年幼没那般光鲜亮丽,却如一场风暴搅乱了他的心田。


    第一次见面之后不久,两人在学堂相遇,也就有了更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逃学蹴鞠;


    第一次夜游甜水巷;


    第一次溜到东门湖垂钓;


    第一次去妓馆听墙角。


    两人在少年时期所有的壮举都是一起完成的。


    许念觉得自己的胆子已经够大了,可宋尧比他还大。


    更要命的是,每当他们闯了祸,到大人跟前他只能认栽认罚,而宋尧却总能装出一副规矩本分的模样免于受责,再长大些还身兼剑法箭术几样武艺,变得人见人夸。


    许念不服,于是再也不让宋尧抄他的功课了。


    他悄悄努力,通过乡试博取了人生第一份功名。


    他站在红榜之下听着众多夸赞,也是第一次在宋尧的眼中察觉出对自己的倾慕。


    他们回到家里,看见年事已高的小白一如往常静静地卧在树枝上。


    “到底是灵物。”许念笑了笑,轻摇折扇,吟诗而过,“我道是——”


    宋尧拉着不让走,非要听完后面的句子。


    许念背过手,收敛风流纨绔,久久凝望北方。


    春尽天将暮,


    满城睡昏昏。


    狸奴卧枝头,


    独笑絮如霜。


    尽管后来许公和宋公的政见出现了分歧,也各自追随不同的政党,可许念和宋尧的少年意气从未消减。


    认识他们的人开玩笑说,凭这样的关系,将来结婚他们都得约在同一日。


    ——“你会和我同一天结婚吗?”


    七夕这日,宋尧问许念。


    目光交错。


    “不知道。”许念想了很久,回说,“我们去大相国寺许愿吧。”


    一轮银月挂在夜空。


    汴河两岸华灯初上。


    酒肆茶坊遍传咿呀戏曲。


    当窗飞出一段水袖,如柔云把人的目光引向波光粼粼的河面。


    千灯漂浮,画舫百只,在上土桥洞间川流不息。


    女子身着罗裙,云髻戴金钗,有说有笑,怀抱小猫儿去狸奴馆修指甲。


    许念感叹良辰美景,不知自己亦在画中。


    他和宋尧相识已十年,昔日黄口小儿如今长成了挺拔的少年郎。


    两个人站在大相国寺门口的巨树之下。


    千百条红绸飘飞。


    挂着风铃的竹片在风中旋转,发出清脆的声音。


    宋尧道:“文若,我许了一个愿,保管我们两家能把婚事安排在同一天。”


    许念道:“好啊,那你说说,许了什么愿?”


    宋尧贴近许念的耳朵,悄声道:“你与我结婚。”


    许念听得脑袋嗡嗡的。


    宋尧抽走许念手中的红香,笑着拜了拜观音,一并和自己的插进香炉。


    许念回过神,深吸口气,追问道:“当真?”


    宋尧恩了一声,拍拍手往门口走。


    “快把愿望收回来,戏弄神明是要遭天谴的。”许念追去,一把拉住宋尧的肩膀,“你我乃君子之交,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兄弟之间岂可开这样的玩笑。”


    为了撇清心中的杂念,他几乎语无伦次。


    宋尧回过头,久久没说话。


    许念认真道:“听见没有?”


    宋尧道:“罢了罢了,骗你的,愿望讲出来就不灵了,当真如此你可得负责。”


    许念道:“你到底许了什么愿?”


    宋尧抬起双臂,长舒一口气:“我愿——国泰民安。”


    两个人中间有一层透明的冰。


    他们朝着彼此奔赴,越离越近,却始终没敢点破。


    碰着了,冰着了,便都把手指缩了回去。


    从大相国寺出来,他们在州桥旁找了一处酒家,窗边对饮。


    宋尧对许念谈起了秋季将要随长兄宋阳去太原参军的事。


    许念也说自己正为次年春闱做准备。


    乱世硝烟为他们的情谊熏了一层悲怆的底色。


    许念道:“好男儿自当效力沙场为国捐躯,会英,我以你为荣。”


    宋尧道:“文若亦是笔似刀剑破魍魉,纸上江湖起波澜,你我一文一武,各自为国效力。”


    许念道:“我会在观音前为你祈福,等你平安回来。”


    许念参加春闱的那一年,小白辞世了。


    朝中皇权更迭,庙堂混乱不堪,民间更是人心惶惶谣言四起。


    太原的局势如一团迷雾,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东京城中没有谁能说的真切。


    许念听说的是——太原军民已经在严密封锁之中苦苦支撑半年,存粮几乎用尽,士卒只能烹煮弓弩皮甲充饥,却依然矢志不渝,拒绝接受献城的诏命和金军的劝降。


    饶是如此,朝廷不知何故仍在拖延克扣支援前线的物资。


    此时的许念还是相信宋尧能守住疆土平安归来的。


    他接受了同榜考生的邀约,在弹劾奸臣的联名奏本按下手印,卷进了一汪浑水。


    令他感到可笑的是,十余年克制隐忍,生怕笔尖落的一滴墨染花了他和宋尧之间如白纸一般纯洁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却被别人用一盆污水泼脏了。


    因为荒唐的罪名,许念被那自认为关系要好的同榜背叛诬陷,与此同时北方传回噩耗,太原失守,救援无果,守城将士全军覆没。


    许念听说消息之时正在园中赏花。


    “会英……不,不可能……”


    家国理想与儿女私情在一瞬之间被击得粉碎。


    更让他难过的是,掌权大臣并不承认太原守军的忠诚,还说正是因为他们不听诏命惹怒金人才招来战火,一时之间,似宋家这样的将门遭到前所未有的冷遇。


    自那以后许念不能再见花开。


    他倍感冤枉。


    宋尧那样英勇忠贞的人,怎会是抗旨不尊的罪臣?再说他和宋尧,清清白白什么都没有做,怎生就被说成私通苟且悖逆人伦了?


    早知如此,当初还不如认了爽快。


    许念静静地在房中悼了一日,从此拒绝一切名利往来。


    许敏文不愿见家门受辱,把许念叫到庭下听训。


    “年纪小不懂事,风流胡闹那也是有的。”许敏文道,“事情还有缓和的余地,只要你肯娶妻,你和宋尧的那些谣言不攻自破。”


    “那不是谣言。”许念抬起头看着父亲,“我与宋尧早已暗结连理,大相国寺的树上还挂着写有我们名字的竹片,此情日月可鉴,宋尧是我的夫郎,我要为他守节。”


    “你!”许敏文一张老脸气得煞白,跺着拐杖咳嗽不止,“你以为你受的那些个委屈比天大吗?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你若连自己的身都立不住,只能被他人利用,谈何抱负!”


    许念便知道自己瞎编得有些过头了。


    认错倒是不难,但要他在这样的关头迎娶新人只为和宋家撤清关系,他做不到。


    不出所料,因为那番惊世骇俗的言论,次日他就被扫地出门。


    许念流离失所,单薄的身子在秋风里冻得发抖,却不后悔自己当众扯的谎言。


    在他的心中那已经不是谎言,而是对宋尧的亏欠。


    他甚至在竹片写下二人的生辰八字,就按自己说的那样挂到了大相国寺的姻缘树上。


    无独有偶,街边的一个小铺子朝他打开了门。


    他于是睡了一个很长很长的觉,然后就在狸奴馆打零工,并于这家主人南迁之后接下了生意。


    *


    许念睁开眼,繁华散尽。


    又是初夏好时节。


    经历过年初那场战火茶毒之后,东京的一切都染上了灰黄的颜色。


    上土桥旁的灯笼只剩下零星几盏。


    船只无人乘坐,轻轻地在水面飘荡。


    许念给翠云楼的主儿送猫粮回来,记起从前万人空巷听姑娘唱曲的情景,不禁感慨。


    ——“都走了。”


    正是这时,桥下传来一声猫叫。


    “喵~”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